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以白毫銀針為例,講述新茶期,陳茶期和老茶期白茶外觀香氣的變化

以白毫銀針為例,講述新茶期,陳茶期和老茶期白茶外觀香氣的變化

以白毫銀針為例,講述新茶期,陳茶期和老茶期白茶外觀香氣的變化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人與人,終究是不同的。

茶與茶,也終究是不一樣的。

隨著通貨膨脹的影響,新白茶晉陞為老白茶之後,價格一年高似一年,也是常態。

工薪階層,每加一年工齡,還會加薪一筆呢。

當新白茶變身成為老白茶之後,外觀自然會變得與新茶時期略有不同。而由於新白茶與老白茶之間,有價格上的巨大差距,也導致了許多假的老白茶,頂著「老白茶」的頭銜,魚目混珠。

今天,《新手入門學白茶系列》第十篇文章,村姑陳就以白毫銀針為例,講述新茶期,陳茶期和老茶期,白茶們會有哪些外觀上和香氣湯水上的變化。

教你一眼認出新、老白茶。

一、白毫銀針的新茶期

白毫銀針的新茶期,村姑陳定義的,是剛採摘好到一周歲之間。

365天,365個陳化日,正好可以讓新茶的青澀去掉,褪變為不再稚嫩的輕熟風。

在這個時間段,白毫銀針具有哪些特徵呢?

以白毫銀針為例,講述新茶期,陳茶期和老茶期白茶外觀香氣的變化

外觀

新茶期的白毫銀針,白毫是最活潑的,由於距離烘乾的日子還不太久,它身上密布的白毫,還處於被採摘、被曬制、被烘乾等各種折騰之後的活躍期,在摩擦後的靜電作用下,部分白毫豎起,像一一隻縮小版的狗尾巴草,毛絨絨,萌萌的。

新茶時期,白毫銀針的葉底顏色,是鮮艷的綠。稍微早采兩天的銀針,在白毫之下,是嫩綠色的底。而晚采兩天的銀針,白毫下面,是竹青色的底。顯示著老成的樣子。

對於我們人類來說,白駒過隙,滄海桑田,可能三年才有一代溝。

而在白毫銀針身上,三天,可能就是一個等級的區別。

以白毫銀針為例,講述新茶期,陳茶期和老茶期白茶外觀香氣的變化

香氣

白毫銀針新茶的香氣,是鮮爽的,清幽的。

干茶的香氣,是鮮嫩的筍香,帶著白毫的野草香。

沖泡後的香氣,前調是濃郁的毫香,就像野外那些野草,比如蘆葦、比如蒲公英,比如狗尾巴草,抓一把晒乾後再放鍋里摻水煮湯的味道。

中調通常是花香,但有濃有淡。天氣好的茶,花香足一些。天氣不好的茶,花香淡一些。當然也有完全沒有花香的,比如平地茶或者海邊茶。土壤差,空氣濁,自然談不上有花香。

尾調一般是嫩筍香,像春天裡採下來的春筍,一層層剝出它白嫩的身子,切片,扔在沸水裡煮的那種香氣。鮮,嫩,帶著春天的氣息,沁人心脾,炒上一般五花肉,那股子脆嫩感,幾乎要吞下去舌頭。

以白毫銀針為例,講述新茶期,陳茶期和老茶期白茶外觀香氣的變化

滋味

新白毫銀針的湯感,是嫩生生的,像春天新發的柳樹的芽,那麼鮮,那麼嫩,那麼湯稠汁潤。又如一隻飽滿多汁的水蜜桃,輕輕一掐,就能掐出水來。

湯水裡十分的淳厚柔軟,那種淳,是淳樸,淳厚,是質樸敦厚的古意。

那種軟綿的湯水,像是一件溫軟的洗了多次的舊棉布袍子,穿在身上,十分的溫軟服貼,如同給肌膚最深的撫慰。

而你若以為它一味地綿而軟,像一個懦弱的任人屠戮的小媳婦,那就錯了。新白毫銀針的湯水,綿軟,卻十分地有筋骨,有點棉里藏針的感覺——你以為它純粹是溫軟,沒想到用力一啜,湯里的勁道感,卻如同高山垂下的瀑布一般,看似沒有力量,但打在溪底的石頭上,卻是勁猛十足。

所以,如果喝茶的時候不「啜」,不用力啜茶,無法真正了解白毫銀針,容易被它溫軟的表相所騙了。

以白毫銀針為例,講述新茶期,陳茶期和老茶期白茶外觀香氣的變化

以白毫銀針為例,講述新茶期,陳茶期和老茶期白茶外觀香氣的變化

二、白毫銀針的陳茶期

外觀

一年已滿,三年未到,村姑陳認為,這段時間,稱為白茶的陳茶期。

這是一段很尷尬的時間。這時候的白茶,稱作新白茶,又不夠新,鮮爽感沒有那麼強烈了。要是稱作老白茶呢,又沒有那種醇厚的韻致。

只能叫它陳白茶,陳,舊之意。比新白茶老。比老白茶新。

陳茶期的白毫銀針,白毫的顏色,已經了風霜之色。不再那麼白得耀眼,雪白似銀。它現在的白毫,是稍微氧化了的銀子的顏色,有點微微的灰,當中又透著光澤。

白毫比之新茶時期,順滑了一些。服貼了。像毛頭小伙,經過社會的歷練,不再是個愣頭青。

芽頭的底色,變成了大面積的竹青色。拋棄了新茶期的嫩綠,在微弱的氧氣作用下,葉綠素加速分解,葉黃素顯現出來。呈現出成年竹子的那種綠色。

以白毫銀針為例,講述新茶期,陳茶期和老茶期白茶外觀香氣的變化

(2016白毫銀針王)

以白毫銀針為例,講述新茶期,陳茶期和老茶期白茶外觀香氣的變化

(2017白毫銀針)

香氣

陳白茶的香氣,是素凈的。

人淡如菊,大抵就是這個意思。

毫香漸漸濃了,曬穀子的那種稻穀香,漸漸轉化出來。捧一把放在鼻間,濃濃的陳年稻穀的香氣,很溫暖,讓人感受到豐收的喜悅。

在深沉的稻穀香之後,細細一嗅,還有一縷毫香,野草的香氣,輕而淺,卻堅韌地存在著。

只是因為弱,只能隱身在強大豐沛的稻穀香之後,成為畫板上點晴的那一筆。

湯水裡的花香弱了,稻穀香濃墨重彩地登場,像那個白鼻子的曹阿瞞,一出場就來上一句:「寧可天下人負我,不可我負天下人!」無比拉風,吸引了全場的目光。

筍香還是有的,在尾調里。但從春筍香變成的冬筍香。春筍是嫩的,芽尖似的春梢。冬筍是粗壯的,肥碩的粗壯的節。吃起來沉而有力。

以白毫銀針為例,講述新茶期,陳茶期和老茶期白茶外觀香氣的變化

以白毫銀針為例,講述新茶期,陳茶期和老茶期白茶外觀香氣的變化

滋味

陳化了一年兩年的白茶,湯感厚實了。

就像一個工作了兩年多的人,雖然沒有成為老油條,卻不再是菜鳥。

湯水裡的淳度,加強了。並且有了一定的稠滑度,在水和漿之間,它接近於果漿般的湯感——一種稠稠的,滑滑的,能令人感受到湯水裡有東西與舌面在交鋒的觸覺。

像在喝一杯細細過濾後的、芭蕉榨的汁。

用舌面去卷這些湯,在舌的縫隙里,有小精靈似的膠質,在靈活地滑走。

你會喜歡上這種與頑皮的小朋友捉迷藏的感覺。當你剛剛感受到它們的存在,想要細細地感受一下,他們卻玩皮地一溜,從你的唇齒間就滑下了肚腸。

稻穀香融在溫泉湯般的茶湯里,豐盈著,豐潤著我們舌的觸覺。

以白毫銀針為例,講述新茶期,陳茶期和老茶期白茶外觀香氣的變化

以白毫銀針為例,講述新茶期,陳茶期和老茶期白茶外觀香氣的變化

三、白毫銀針的老茶期

外觀

三年以上的老白毫銀針,稱為老白茶。

它在老茶期,顏色是一天深似一天的。從新茶期的翠綠,碧綠,到陳茶期的竹青,再到老茶期的墨綠,是歲月這把殺豬刀,在白毫銀針身上施下的魔法。

若你手裡的銀針,它老了,卻不是灰綠或者墨綠,反而生出大片的黃色、紅色、褐色來,那它一定是見了光,跑了氣。氧化了。

時日漸長,銀針的白毫也漸漸變成了灰白色,白毫與白毫間的關係,變得鬆散。好像年齡越大,白毫們越獨立,彼此不願意再緊貼著彼此。

小萼葉,也漸漸從白毫銀針身上掉落,成為一堆碎葉,沉在箱底。

這時候抓起一把白毫銀針,帶葉的少了,純粹的針多了。這便在乾燥的陳化環境里,水分愈發稀少之後,葉與針自然地分離。

就像我們,日漸長大,也與兒時的玩伴漸行漸遠。

以白毫銀針為例,講述新茶期,陳茶期和老茶期白茶外觀香氣的變化

(2013白毫銀針)

以白毫銀針為例,講述新茶期,陳茶期和老茶期白茶外觀香氣的變化

(2013白毫銀針)

香氣

老銀針的香氣,是沉鬱的。

像個老者,世外高人般的,孤傲的感覺。

深而沉的稻穀香,越發濃厚了。是積年的糧食,是巨大的糧倉,是一大堆代表著豐收和富裕的糧食,身上的荷爾蒙共同散發出來的味道。

這種稻穀香是非常舒服的,乾爽,乾燥,卻濃郁而熾熱,令你想起月光下的麥田,我們在麥垛上,歌唱。

毫香潛在了水底,你把茶湯咽下,毫香便從舌面上泛起,如同一位凌月起舞的仙女,或是躍出海面的朝陽,冉冉升起,風光無限。

花香是十分淡了,幾乎喝不出來。

筍香依然在尾巴上的幾泡里,大約是12、13泡的時候,清晰地釋放出來,彷彿在告訴我們,曲終人散了,這一回,千里搭長篷,宴席終了。

以白毫銀針為例,講述新茶期,陳茶期和老茶期白茶外觀香氣的變化

(2014白毫銀針)

以白毫銀針為例,講述新茶期,陳茶期和老茶期白茶外觀香氣的變化

(2014白毫銀針)

滋味

老銀針的滋味是渾厚的,村姑陳喝它的時候,想起喬峰的降龍十八掌,沒有多餘的花招,沒有繁複的變化,直來直往,總是一拳,剛勁有力,雄渾敦實。

湯感十分的濃郁,浸滿了稻穀香的茶湯,緊緊包裹著我們的舌頭,像一層厚厚的雪花,輕輕飄上來,不久便覆蓋住大地,融融的,綿軟的。

湯里濃厚的漿感,像一瓶積年的茅台,喝下去,似牛奶,那稠滑度,唯有瓊漿玉液四字,方才當得。

那份觸感,就像在重慶的夏天,吃一碗冰粉。像果凍似的,觸動一下就四下搖晃,是凝脂的組合體。

以白毫銀針為例,講述新茶期,陳茶期和老茶期白茶外觀香氣的變化

以白毫銀針為例,講述新茶期,陳茶期和老茶期白茶外觀香氣的變化

喝完一杯老銀針的茶湯,耗時是喝新銀針的三倍,是喝新壽眉的四倍。

沒有喝過真正的老銀針的人,不會有這種體會。

舉個栗子,同樣的兩瓶飲料擺在你面前,都要用吸管吸,一瓶是牛奶,一瓶是酸奶,是不是吸完一瓶酸奶的時間,是牛奶的3倍?

為什麼?

因為酸奶比牛奶稠。

是的,我喝老銀針的時候,那極度稠滑的湯感,果凍似的晶瑩感,盈澤透澈的觸感,讓人不忍心如二師兄吃人蔘果般,呼嚕一聲就吞下去,必得細細的小口啜飲,小口含嘗,慢慢體會它每一衝的變化,自然就喝得慢了。

新白茶與老白茶,是兩種不同的存在。

新白茶顏色艷麗,香氣清雅,湯感清澈。

老白茶顏色蒼老,香氣沉鬱,湯感渾厚。

新白茶是華山派玉女十九劍,劍劍空靈秀美。

老白茶是丐幫的降龍十八掌,掌掌威猛,剛柔並濟。

我喜歡新白茶,也喜歡老白茶,它們都是白茶世界裡的薜林二姝,沉魚落雁,閉月羞花。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或者直接手機端點擊下方的「了解更多」!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lanxiaoping198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