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經絡養生之膽經

經絡養生之膽經

01

膽經

膽經,即足少陽膽經之簡稱。中醫有「少陽為樞」的說法,足少陽膽經循行於人體頭、身側面,如同掌管門戶開合的轉軸,為人體氣機升降出入之樞紐,能夠調節各臟腑功能,為十二經脈系統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足少陽膽經樞機不利、開合失司,可致多種病變。如足少陽膽經循行所過部位的病變:偏頭痛、脅痛、腿側部疼痛等。另外,還會出現面部皮膚失卻光澤、像蒙有一層灰塵,經常唉聲嘆氣、口苦等預警信號。足少陽膽經共有44個穴位。

02

循行路線

足少陽膽經起於眼外角(瞳子醪穴),向上到達額角部,下行至耳後(完骨穴),外折向上行,經額部至眉上(陽白穴),復返向耳後(風池穴),再沿頸部側面行於手少陽三焦經之前,至肩上退後,交出於手少陽三焦經之後,向下進入缺盆部。分支

耳部分支:從耳後(完骨穴)分出,經手少陽的翳風穴進入耳中,過手太陽經的聽宮穴,出走耳前,至眼外角的後方。

眼外角分支:從眼外角分出,下行至下領部足陽明經的大迎穴附近,會合於手少陽經到達目眶下,下行經頰車,由前脈會合於缺盆後,然後向下入胸中,穿過橫膈,聯絡肝臟,屬於膽,沿著脅肋內,出於少腹兩側腹股溝動脈部,經過外陰部毛際,橫行入髖關節部(環跳)

缺盆部直行分支:從缺盆分出,向下至腋窩,沿胸側部,經過季脅,下行至髖關節部(環跳穴)與前脈會合,再向下沿大腿外側,出膝關節外側,行於腓骨前面,直下至腓骨下段,再下到外踝的前面,沿足背部,進入足第四趾外側端(足竅陰穴)

足背分支:從足背(臨泣穴)分出,沿第一、第二趾骨間,出趾端,穿過趾甲,回過來到趾甲後的毫毛部(大敦,屬肝經),與足厥陰肝經相接。

03

膽經上潛伏的疾病

膽經發生病變時,主要表現為以下疾病:

經絡症:口苦口乾、偏頭痛、白髮、脫髮、怕冷怕熱、腋下腫痛、膝或踝關節痛、坐骨神經痛。

臟腑症:胸脅苦滿、膽怯易驚、食欲不振、喜嘆氣、失眠、易怒、皮膚萎黃、便秘等。膽氣絕則眉傾毛落。

亢進熱證時癥狀:口苦、胸脅脹、頸或下頜疼痛、喉嚨不適、失眠、頭痛、便秘、髀或腿膝脛踝外側痙攣疼痛、足下熱。

衰弱寒證時癥狀:虛弱、關節腫脹、下肢無力、目黃、吐苦水、嗜睡、夜汗、驚悸嘆氣、呼吸沉悶、便溏。

04

膽經養護

膽經循行路線長,從頭到腳,部位多,功能廣。若選擇子時入睡,可在睡前拍打膽經,頭部可用手指刮拭,但要注意拍打力度,以舒適為宜,拍打過重不利於入睡,每次3分鐘即可。

子時最好不要吃夜宵或做劇烈運動,以免影響入睡。

敲膽經:可以每天在大腿外側的四個穴位(環跳、風市、中瀆、陽陵泉)用力敲打,每敲打四下算一次,50次也就是左右各兩百下左右。因為大腿肌肉和脂肪都很厚,因此必須用力,以每秒大約兩下的力量敲,才能有效刺激穴位。

這個運動主要在刺激膽經,強迫膽汁的分泌,提升人體吸收功能,提供人體造血系統所需要的充足材料。而且可以使膽經的活動加速,將大腿外側堆積在膽經上的垃圾排出,因此,這個運動直接就會使臀部和大腿外側的脂肪減少,起到減肥的作用。

這裡分享幾個養護肝膽的陰瑜伽體式:

1.鞋帶式:

屈雙膝,腳掌踩地,右手穿過右腿抓住左腳踝,將左腳置於右臀外側,左手抓住右腳踝,將右腳置於左臀外側,雙手抓住兩腳掌,仰頭吸氣,呼氣,身向前傾。後背自然放鬆下沉,雙手換到體前撐地。

注意:臀部不要離開地面,腰背拱起。保持平靜緩慢呼吸,在此維持3-5分鐘。吸氣,頭部帶動身體緩緩直立,呼氣雙腿前伸,抖動放鬆。做對側練習。

功效:放鬆髖關節,減輕背部壓力,緩解下背部疼痛;拉伸大腿外側,擠壓大腿內側,刺激肝經,腎經,膽經。

2.腳踝伸展式

屈雙膝,臀部坐於兩腳跟上,雙手體側撐地,吸氣,抬起雙膝離開墊子,到達平衡的位置,雙手收回攤放在雙腿上,腰背挺直,目視前方。感覺困難,可以將雙手保持在體側撐地,在此維持1-3分鐘。結束體式時,呼氣,雙膝落於墊子上。快速拍打腳背放鬆,抬起雙小腿,輕輕旋轉腳踝放鬆。

功效:有效伸展到腳踝,刺激到經過腳踝的四條經絡:胃、脾、肝、膽經;靈活踝關節,增強踝關節的承受能力。

3.蜻蜓式:

兩腿向兩側打開,雙手體前撐地,吸氣抬頭,呼氣,身體前傾,腹部內收,腰背拱起,前額觸地,眼睛看向肚臍方向。雙腿盡量伸直,保持呼吸和身體放鬆,維持3-10分鐘。吸氣抬頭帶動身體緩緩直立,退出體式時,雙手腘窩處抬膝慢慢收回雙腿,前伸抖動放鬆。

功效:溫和的打開髖關節,大腿後側和膝關節內側韌帶。刺激卵巢,腿部後側和下背部的膀胱經、肺經、腎經、膽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經絡 的精彩文章:

身體腫脹可能是經絡不通 疏通經絡試試這幾招
經絡疏通後,身體健康信號會有哪些指示?

TAG:經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