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鹿邑「好母親」24年不離不棄照顧重殘女兒 詮釋人間大愛

鹿邑「好母親」24年不離不棄照顧重殘女兒 詮釋人間大愛

鹿邑縣任集鄉任南村一位叫李心梅的母親,24年如一日,不離不棄照顧重殘女兒,近9千個日日夜夜,她用堅持和耐心詮釋了母愛的偉大。

1994年5月,李心梅的二女兒降生人間,不幸的是,出生4個多小時,她就被醫生診斷出「先天肌骨裂症」,醫生勸媽媽放棄這個生命。但慶幸的是,李心梅並沒有放棄。

6月6日下午,記者走進李心梅的家中。據李心梅介紹,他們一家五口人,丈夫在外打零工,大女兒在鄭州上大三,小兒子去年剛考上大學。家裡婆婆公公都已經80多歲。「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重擔壓得她透不過氣來。但最讓他難受的是看到女兒的樣子。李心梅說,女兒5歲以前,她無論走親戚還是下地幹活,都是將孩子背在身上。隨著孩子越來越大,背不動了,她就從鄰居家找來一個廢棄的小推車,每天推著孩子一塊兒去地里幹活兒。但現在,隨著女兒張利芹的長大,她不能坐立,只能歪在床上半躺著,下身一點知覺都沒有,兩腿肌肉萎縮,後脊骨大肉包每天都在潰爛冒膿水,連推車都不管坐。

「孩子身上那股血水不及時處理就會蔓延全身,我就按照醫生建議每天用消毒水噴洒消毒,後又用藥棉清理,然後墊上尿不濕,每天都要這樣。」媽媽抹著眼淚說。

李心梅說,為了維持生計,丈夫常年在外打工,家裡的一切全由她一人操持。每一頓飯,每一勺水都要親自端到孩子的嘴邊。

「我這一輩子對不起的就是女兒利芹,北京也去啦!鄭州和附近地市醫院跑了幾遍,就是看不好她的病。」母親看著女兒傷心的說。「這孩子真可憐,長那麼漂亮又聰明,心靈手巧,看那牆上掛的兩米多的八馬圖十字綉都是利芹繡的」。鄰居大媽馬香蘭說。

在利芹的房子里,記者與她談著話題,漂亮的利芹總是閃著明眸透著憂鬱的眼光,不愛多說話。當記者寫下一段話時,她膽怯的念出:我愛生活,做一個現代的女保爾,向張海迪學習,做一個堅強的張利芹。終於,利芹開口說話了。打開話匣子的她說:「我一天學沒上,但我從電視上,從電視劇下邊的旁白認識了很多字,好多字我不會寫,但我能念出,也能理解意思」。

「我和媽咪最親近,和姐姐弟弟是好朋友,他們都愛我。爸爸總是在外挂念我」。說著這些話語時,利芹眼睛紅紅的、濕濕的。利芹的桌子旁,擺放著一個沒有綉完的祖國好山河十字綉,她一邊和記者聊著,一邊用纖纖小手熟練地翻轉著綉針。利芹說,她三個月就可以綉出一個兩米長的十字綉。「太苦孩子啦。綉一會就得歇一會,這得多用力呀。」奶奶心疼地說。

「為了給利芹沖洗傷口,一個月光藥棉、藥水和中藥水及尿不濕就得2千多元,利芹媽媽也不能出外打工,他們家還有兩個孩子上大學,所以村裡把她家裡定位了建檔立卡貧困戶。」該村村支書苗磊說。

「我的女兒除了殘疾生活不能自理外,其她都還好。她愛乾淨,像一個長不大的小孩子。她喜歡小玲鐺我就買三個掛在她床頭,現在我有能力照顧她,就怕我老了之後沒人再照看她。」李心梅哽咽地說道。周圍的好心鄰居有的也很同情她,每當我照顧婆母和娘家母親時,鄰居們都會主動過來幫我一把,這讓我非常感動。

了解到利芹家裡的實際情況後,在該村幫扶的鹿邑縣交通局駐村工作隊員,組織物流快遞協會六家愛心企業人士,為利芹捐款3000元,併購買了價值一千多元的夏涼被、尿不濕等用品。愛心人士孫志強說,我們要長期關注利芹姑娘,她的十字綉我們幫助賣。任集鄉黨委書記劉梅也告訴記者:「都是女人,我了解利芹媽媽的苦心和韌勁,太不容易啦。今後,鄉里也會想方設法幫助這個家庭。」(胡洪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河網 的精彩文章:

郟縣四村寨驚現古地道 村寨的地道貫通猶如迷宮一般
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讓傳統文化滋潤學子心靈

TAG:大河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