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機場98 世界盃史最著名的廣告

機場98 世界盃史最著名的廣告

體壇+和AI球APP聯合出品

體壇+記者克韓報道

在世界盃歷史上,有一支廣告不知你是否還記得?羅納爾多、德尼爾森、羅馬里奧、萊昂納多等巴西隊巨星在機場候機時無聊,開始在機場內踢球,各種閃轉騰挪,各種花式動作……儘管這支廣告已經是20年前的作品了,但至今令人記憶猶新,也依然被認為是世界盃廣告史上的經典——那就是1998年世界盃前某運動品牌推出的「機場98」廣告。如果你沒有看過這支廣告,可以先在下面的視頻中看一下。

442網站近日採訪了這支廣告的工作人員,公布了其幕後秘辛。當時,某運動品牌剛剛開始在足球圈的攻城略地,但世界盃的官方贊助權益屬於他們的對手,於是他們開始了一次伏擊式營銷的經典之作。他們在巴黎(1998年在法國舉行)的高樓大廈掛上了自己的廣告,在著名的拉德芳斯現代商業區搭建了球迷公園,還資助了一支奈及利亞U18青年隊到處和人打比賽。

幕後班底組建

但伏擊式營銷的最關鍵一步,則是用巴西國家隊拍攝的這支時長一分半的廣告。該品牌1996年與巴西足協就巴西國家隊達成贊助協議(三個世界盃周期共2.5億美元),黃衫軍團是他們手裡可以動用的一張王牌。該品牌目前的消費者戰略全球總監博代(Pierre-Laurent Baudey)在1997年時是該品牌足球客戶總監,他經歷了這支廣告拍攝的全過程。他說:「我們當時想成為世界第一的體育品牌,為此你就必須是足球圈第一品牌,否則會很困難。當時我們剛在足球圈起步,簽下巴西隊是我們征程的開始。」

負責執行拍攝的廣告公司叫魏登+肯尼迪(W+K),是世界最大的獨立廣告公司,由丹·魏登和戴維·肯尼迪在1982年創建。他們和該運動品牌當時已經合作多年,Just do it的廣告語據說就是丹·魏登想出來的。創意階段,他們先走街串巷,去詢問年輕球迷對當時足球的想法。博代回憶說:「全世界的小孩都有一種感覺,就是足球變得沉悶起來。1990年世界盃很沉悶,我不記得有比那屆世界盃更沉悶的一屆世界盃。1992年丹麥憑藉極低的場均進球贏得了冠軍。1994年巴西隊靠點球拿了冠軍,1996年歐洲杯也不是一屆偉大的比賽。大家的感覺是:『這就是足球?這就是足球的一切?』」

這是這支廣告的起點。W+K廣告公司找了不同的團隊,創作廣告故事腳本,最終阿姆斯特丹團隊的機場方案勝出——作為球員來說,在機場候機是工作常態,還有什麼地方比機場候機更無聊嗎?而當我們在機場狹小空間內踢球,是否會像小場足球那樣,更具有創意,也更隨性呢?

該創意的主創是約翰·博艾勒(John Boiler)和格倫·科爾(Glen Cole),這兩人現在是著名廣告公司72andSunny(某韓國手機大牌是其大客戶)的共同創始人。博艾勒回憶說:「場景設定就是一群仍有童心的球員,在世界上最沉悶的地方——機場被困住了。」最初的故事腳本,是讓巴西隊球員在候機前往法國時,完成自己的標誌性花招。

但具體怎麼拍呢?這時候,廣告公司找來了著名的電影導演吳宇森。當時吳宇森因為《縱橫四海》、《英雄本色》、《喋血雙雄》等作品在香港聲名鵲起,昆汀·塔蘭蒂諾稱其為「我的至愛」。吳宇森於1993年正式進軍好萊塢,拍攝了《終極標靶》、《斷箭》、《變臉》等名作。博艾勒和科爾都非常喜歡吳宇森這種在「子彈芭蕾」的風格,科爾說:「當吳宇森拍片時,一切都像是一場舞蹈,沒有什麼是以很平凡的方式來拍攝出來的。」

儘管此前從未拍攝過廣告,但吳宇森很快簽約了。他改變了創意組原來的呆板拍法,他要求球員用自己的方式過一個又一個障礙,這讓一切看上去都非常即興隨意和自然,博艾勒說:「這真是一個美妙的處理方式。」參與拍攝的球員有羅馬尼奧、羅伯特·卡洛斯、德尼爾森、儒尼尼奧和萊昂納多,當然還有當時還多少有點青澀、但已經炙手可熱的外星人羅納爾多。

艱難湊齊拍攝球員

拍攝安排在1997年的聖誕節,地點是里約著名的加利昂國際機場一個私人VIP候機廳。博代回憶說:「我們不得不在聖誕節和新年假期工作,因為除了羅馬尼奧當時在巴西弗拉明戈之外,其餘球員都四散在歐洲,比如米蘭、馬德里或塞維利亞。」最終日程,等拍攝前三天才確定下來,吳宇森的製作公司「法外之徒(A Band Apart)」想盡辦法才把所有的人和設備運到了里約。

攝影師塔特薩爾(John Tattersall)回憶說:「我都沒法告訴你,在節假日到機場拍攝有多麼混亂,因為沒有人希望我們在那個時候拍東西。當你需要某個東西的時候,永遠是三天以後才能到,或者辦公室正好關閉一個月(東西拿不到)。」

讓球員保持拍攝士氣也不容易,製片人沃爾福德(Charles Wolford)說:「本來就像和幾個搖滾明星同時一起工作,我們忘了的重要一點是巴西人是多麼喜歡在聖誕新年假期狂歡,讓他們聚到一起非常困難。有些人想去海灘,我記得羅馬尼奧有一次就把羅納爾多從海灘拎了回來,就好像大哥拎小弟。」

12月正好是南半球的夏天,里約室外高溫,而這支廣告的一些場景要去室外停機坪拍攝。博代回憶說:「那時的溫度上沖45攝氏度!當時儒尼尼奧踢那一腳時,攝像機都要融化了。」提供維修機棚作為拍攝場地的當地航空公司,也非常擔心大太陽和吳宇森拍攝團隊的大燈,會把飛機的窗戶熔化了!而當時還有一個雷暴警報,所以留給停機坪上拍攝的時間就只有一次機會。製片人沃爾福德說:「那是整支廣告拍攝最令人緊張的一刻。」

吳宇森當時指令拍攝人員根據球員的臨場即興反應調整,剪輯艾克(Russell Icke)透露,一般廣告導演拍攝只用兩個機位,一個框著全景一個拍攝特寫,但吳宇森要求用三四個機器不同景別跟著拍,給剪輯最大的選擇空間。艾克當時也是一個知名剪輯了,但和吳宇森一起拍廣告還是學到了很多,他後來回憶說:「我必須說一下的是,吳宇森也是一個烹飪天才,那次合作我們每一餐都吃得妙極了。」

一段美妙的拍攝時光

球員對拍攝本身倒沒有那麼煩,這一方面是因為廣告主角羅納爾多很喜歡看吳宇森的《變臉》,另一方面是因為腳本里不需要球星說台詞。羅納爾多多年後回憶說:「我們都沒有什麼拍攝經驗,但我們都付出了一切努力。我們擔心演得不好,但我想最後效果看還是不錯的。我們沒有台詞,只是跑動和踢球。這一切都很令人開心,就像是在拍動作片,吳宇森總是給我們瘋狂的點子。很多動作都是臨場想出來的,比如德尼爾森的動作,比如我擊中隔離鐵杆的動作……」

球員的球技也令攝製組嘆為觀止。德尼爾森當時名聲剛剛竄起,1998年他將打破世界轉會費紀錄——很難說是否是這支廣告給他帶來了額外的名聲,因為他在自動步道上盤球過人的動作實在是太帥了。可惜的是,這位後來並沒有成就大業,根據2018年6月8日的《太陽報》報道,他現在已經轉行當職業撲克手了。

德尼爾森

羅馬尼奧的任務是把球踢過機場安檢的X光機,這是創意團隊當時最怕完成不了的,結果羅馬尼奧一條過。博代回憶說:「我們當時都看呆了,我們不得不說:『嗨,再來一次。』因為這一切令人難以置信。德尼爾森在自動步道上的動作也很難,當他完成之後,我們都有一種感覺:『成了!我們成了!』」

羅納爾多在廣告最後一腳踢中「門柱(隔離鐵杆)」,這是在米蘭當時尚未開放的馬爾彭薩機場拍攝的,時間是1998年1月底。博代回憶說:「那時候羅納爾多還很年輕,都沒到22歲。他很安靜,非常冷靜。我們在馬爾彭薩拍攝最後一個場景,就是他踢中隔離鐵杆。我們當時對他說:『你覺得從這麼遠你能踢中鐵杆嗎?』羅納爾多一次就做到了。然後再來了一次,他不停地擊中鐵杆,直到他最終有一次沒踢中。」

最後一個場景是在巴塞羅那機場拍攝。創意組原本是準備用馬拉多納演成片中坎通納那個角色,但馬拉多納畢竟是阿根廷人,考慮到阿根廷和巴西之間在足球方面的矛盾,這樣顯然是不合適的(這支廣告後來也沒有在阿根廷發行,因為某運動品牌覺得在那裡放巴西隊廣告是浪費錢,甚至可能會導致銷量下滑),所以最後換成了坎通納。正好坎通納也是吳宇森的崇拜者,這次接觸更鞏固了吳宇森在他心目中的地位,三年後他在被問及弗格森的繼任者時坎通納回答:「吳宇森。」

最後剪輯在多倫多和倫敦完成,吳宇森的好友馬爾科姆·麥克拉倫(性手槍樂隊前經理人)也來圍觀,剪輯艾克因此留下了一個十分古怪的次元牆坍塌的簽名足球,上面有羅納爾多、萊昂納多、吳宇森和麥克拉倫的簽名。博代在拍攝時就感覺不錯,等看完成片他簡直狂喜,「到今天我還是非常興奮。」

不過影片還有最後一環,那就是配樂。艾克回憶說:「配樂是一場噩夢。一開始我用的是一版1930年代歌曲,叫All of Me,只不過是西班牙語版本。配上去不錯,但就是節奏太慢了。我們還嘗試了其它不同的配樂,一度我們用的是Blur的Song 2,大家都覺得不錯。」但艾克還是不喜歡,最後時刻他們找到了Mas Que Nada,巴西音樂傳奇豪爾赫·本曾錄製過一版,但這裡他們用的是塞爾吉奧·門德斯在1966年錄製的一版。Mas Que Nada英譯的意思就是come on, that"s right,而這版配上去也再合適不過。這則廣告的成功,後來也帶動了這支32年前老歌曲的銷售。

1998年3月25日,是世界盃前最後的國際比賽日,《機場98》這支廣告片也第一次開始播放。播出那天,艾克走入北倫敦一家酒吧,緊張地觀察球迷的反應。廣告在英格蘭對瑞士的比賽中場播放,艾克回憶:「半場休息時,一切都突然安靜了下來。這是不同尋常的,當廣告結束時,最靠近屏幕的三四個球迷開始鼓掌。這是我到那一刻為止的職業最高光時刻,也是迄今的最高光時刻之一。」英國《獨立報》也在比賽報道中說:「對於那些在家中看電視的球迷來說,這一晚有一些非常精彩的時刻。對於霍德爾(當時的英格蘭主帥)來說,遺憾的是這個時刻來自廣告,場景是機場而不是球場。」

儘管那屆世界盃巴西隊最終沒有拿到冠軍,但這支廣告卻在那一年席捲各種大獎。該運動品牌雖然投入了2400萬英鎊進行伏擊式營銷,但到世界盃結束時有32%的球迷認為他們才是世界盃的主贊助商,而真正的主贊助商投入了大把金錢後只換來35%球迷的支持,伏擊式營銷的運動品牌可謂大獲全勝。

製片人沃爾福德說:「你可以說我偏見,但我至今依然認為那是足球史上最妙的一支廣告。」剪輯艾克說:「它確實改變了世界,這是廣告新時代的一個開始,到今天依然被人提起,影響深遠。」而運動品牌公司的博代說:「這是一個品牌第一次利用一屆足球杯賽創造出這麼大動靜,現在每到大賽,大家都在等待我們推出大片。我們的那一支廣告,把足球推向了新的天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體壇加 的精彩文章:

馬德里公開賽首輪冷風勁吹 冠軍歸屬恐出其不意
女足首戰大勝難掩半場尷尬 埃約爾松改革任重道遠

TAG:體壇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