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400年前的歐洲「黑科技」,康熙皇帝愛不釋手!

400年前的歐洲「黑科技」,康熙皇帝愛不釋手!

16世紀中期,歐洲傳傳教士進入中國傳教,歐洲鐘錶也因之被帶到了中國。

1601年(明萬曆二十九年),義大利傳教士利馬竇向明神宗進獻了兩座自鳴鐘,在當時的宮廷內引起了轟動。

到17世紀,康熙皇帝傾慕歐洲的科學技術,收集了許多西洋的科學儀器和各類時鐘。

當時,凡來華的歐洲傳教士,都帶上幾件西洋鐘錶獻給中國皇帝或王公大臣以求得支持,鐘錶成為中國人認識西方文化的一種重要媒介。

銅鍍金印度人物擊樂鍾

此鍾英國1770年製造,底座為正方形,內置機芯,箱四角飾女神像,箱兩側有放射狀水法。正面圓形鐘盤,以白色料石鑲嵌外緣。鐘盤中心的長針為秒針,整個鐘盤刻度一圈為60秒。3個小圓盤中上部為日曆盤,左為走時盤,右為走分盤。鍾箱上面4位印度少年托起的華蓋下,一印度樂師作打擊樂器狀。

針傳動系較為特殊,4個指針獨立存在,在各自的刻度盤上走時。經過齒輪導向4個指針的傳動比仍和固有的傳動比一樣,盤中長秒針轉一圈,右盤分針走一分鐘;分針轉一圈,左盤時針走一小時;時針轉二圈,日曆針走一日。

鍾碗和鍾錘從樂箱內移出,傳動系齒輪帶動棘滾子滾動,撥動鍾錘連桿,拉動樂師胳膊的起落,奏出優美的樂曲。

銅鍍金反光鏡鍾

此鍾分三層,底層為方形樂箱,正面以田園風光的油畫裝飾,畫內人物可活動「奔跑」。

第二層箱門可打開,門外面飾油彩鄉村風景畫,門內面飾人物肖像畫。將箱內擋板放平,可見金屬絲構成的縱橫交錯的軌道和黃銅小球。

第二層頂部四角各立一女神,守護著中央的兩套兩針鍾,鐘的擺錘為禽鳥形,鐘頂飾料石寶星花。

機芯以發條為動力源,上滿發條後,底箱表面的人物在畫面中不斷地自左向右行進。第二層箱利用了鏡面光照反射的原理,將平面滾球轉化為立體效果。銅球從高處落下,沿軌道滾動,當球滾到底部,掉進一個長約10cm的小圓筒內,齒輪的旋轉則帶動齒條頂著銅球升到最高處滾入軌道,只要機芯有弦,銅球滾動表演即可不斷地循環。

清代宮中使用的西洋鐘錶,一部分直接採購於荷蘭和英國的東印度公司等,其中少量是根據帝後的喜好專門訂做的;一部分則是地方官員出資從洋商手中購得,再貢進宮廷的。

故宮收藏的來自英、法、瑞士等國的西洋鐘錶造型美觀,工藝精緻,色彩華麗,既是實用器,又是工藝美術品,充分反映了18、19世紀歐洲鐘錶造型藝術、裝飾藝術和機械構造工藝等方面的高超水平。

看過以上介紹,只想說一句:400年前西方黑科技——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熙 的精彩文章:

千古一帝康熙皇帝,都做過哪些貢獻?
康熙祭祀孔廟死活不跪,大臣機智遮住一個字,康熙立刻三拜九叩

TAG:康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