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他的玉雕技術獨一無二,連瑕疵都能成為點睛之筆

他的玉雕技術獨一無二,連瑕疵都能成為點睛之筆

置頂匠心之城

謙謙君子,

溫潤如玉。

從古至今,

只要一說起玉石,

人們總是不吝各種溢美之詞。

古代詩文中,

玉常用來形容一切美好的人或事物,

而漢字中的珍寶,

也往往都與玉有關。

但細細想來,

玉石之所以令人心醉,

大部分是因為玉雕師的一雙慧眼和巧手:

他們能透過石料表面,

識得其內涵至寶;

又能耐心仔細地雕琢璞玉,

靜待光華逐漸展現。

每天清晨,

年過七旬的宋世義都會早早地

前往琉璃廠邊的那條街,

他將在這裡的玉料市場泡上大半天,

去尋找自己心儀的那塊玉。

這位氣質儒雅、

身材修長的玉雕大師,

已經在行業內奮鬥了50餘年,

有著好幾個響亮的職稱: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首批中國玉石雕刻大師」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玉雕(北京玉雕)代表性傳承人」

但令人難以置信的是,

最初的他,志向並不在此。

年輕時的宋世義酷愛繪畫,

卻在畢業時陰差陽錯地

被分配到北京玉器廠,

必須從零開始學玉雕。

「玉雕是古時四大苦行之一,

常年與粉塵、噪音、涼水做伴。

幾噸的原材料,

有時一個月都磨不好,

一件活半年都干不出個樣子,

就彷彿在浪費生命。

既來之,則安之。

宋世義下定了決心,

要向老藝人好好學習。

好鑽研的他,

吃的苦不計其數:

17斤的手槍,

鑽一拿就是一天,

拿工具的手因此常年傷痕纍纍,

雕刻時需要在材料上滴水,

一到冬天就長滿凍瘡…

「世人只看到玉雕之美,

誰也不知背後之苦。

勤奮、毅力、靈性、悟性,

缺一不可。

只有坐得住,才能出好活。」

看到原料,

先要「議」

討論、琢磨,

想清楚如何用好材料。

接著

「繪」

繪製圖樣。

再者

「琢」

精心雕琢。

最後

「光」

拋光表面。

在宋世義眼中,

材料均有生命,

他會將「問料」這一過程

貫穿雕刻始終,

因為玉料內部,

不一定是最初看到的樣子,

所以就連瑕疵,

也要考慮在作品樣式內。

「玉雕材料千變萬化,

講究的是量料取材、因材施藝。

每一件玉雕都是獨一無二的。

一件優秀的玉雕應該能傳達出

創作者的藝術修養和思想感情,

而不只看材料的貴賤。」

正是在這種思想的引導之下,

宋世義的作品題材極為廣泛。

從巨制到小件,

從浮雕到圓雕,

從風景到人物,

從傳統到現代,

無不涉足。

但宋世義也是有自己的偏好的,

他不喜歡總做只貼合現世生活的內容,

詩詞典故、佛教、道教、儒家故事

都會使他生髮出創作靈感。

獨到多變的手法和全面的技藝,

造就了宋世義「南顧北宋」的傳奇稱號。

上了年紀後,

宋世義退而不休,

他成立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所,

希望更多有學問的年輕人,

能參與進玉雕工藝里來。

做玉雕非常需要學問作支撐,

否則只能是流水線上的匠人,

一輩子重複勞動。

如果作品無法達到

中國藝術所追求的『意無窮』,

就很難談得上真正繼承傳統。」

年過古稀的宋世義,

這輩子只做了四件事,

琢玉、磨玉、愛玉、賞玉。

回顧自己的大半生,

他感慨道:

我這一生就是「為玉雕而來的」

- END -

(圖片來自網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只要保養好,

男(女)朋友剛高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匠心之城 的精彩文章:

15歲上北大,19歲當老師,我們時常忘記他的忌日,卻總能想起他的詩
一抹成型,3秒打造精緻眼妝!林允同款眼影,懶人變女神

TAG:匠心之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