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農曆四月廿六 神農五穀先帝萬壽

農曆四月廿六 神農五穀先帝萬壽

清溪潺流

 天禪3

巫娜 

00:00/05:38

神農大帝即炎帝,為古代天、地、人三皇之一的地皇,又稱炎帝為神農氏、先農、五穀先帝、先帝爺、葯仙、藥王大帝、開天炎帝、五穀大帝、五穀王、田祖、栗母王等諸多名稱。帝生於厲鄉,長於姜水,起於烈山,接帝位後,定都於陳,後遷徙於魯。在位一百二十年,崩葬於長沙。

神農大帝為少典之元子,母方登為有蟜氏之女,望有龍威而生神農。因長於姜水,故為姜姓,神農發明耒耜(農具,起土之用),教民種植五穀,又親嘗百草,一日之間遇七十毒,百死百生,共得三百六十物(後世承傳為書,謂之神農本草),以醫治黎民病痛;且樹立市集規模,互通財貨,使初民生活大為改善。因此,農民、藥商、醫生均奉之為神明,並立廟敬祀。

清朝雍正時期,詔令各府州縣擇地設「先農壇」,以紅質金字作先農之神位,年年由地方官率農民致祭,天子亦在京城舉行「祈農」之祭。

神農親嘗百草:

神農大帝,是神話中的一個帝王。神農氏發明農業,相傳他親嘗百草,作為醫藥,他又定每日中午成立交換貨物的市,於是人類生活,才得更進一步,走向光明,因此,尊奉他為先農,也有稱他為藥王。

傳說中的神農,身長八尺七寸,牛首人身,長相十分怪異。當年其母游華陽之常羊,有感於飛躍之祥瑞,回去時就懷孕。種農出生後,三日即能言,五月即爬行,七月長齒,三歲便知農業之事。

神農氏是古帝,生於姜水,以姜為姓,始制耒耕,教民務農,故號神農氏。以火德王,又稱炎帝,在位時,嘗百草以療疾病,初都陳,後遷魯,立一百二十年而崩,葬長沙。農民、糧食商、藥商祭祀他為掌管五俗豐穰及藥草之神,都奉他為守護神或祖師爺。

神農的性情好生惡殺,由於人民當時還不知道吃穀類,都以動物為食,神農便立志教人民開闢土地,種植五穀,使人民發現五穀之美味,勝於肉食,於是以穀類為主食,人民感念他的恩德,便稱讚他為「神農」,即「神明於農業」之意。

清朝雍正年間,詔准各地府州縣擇地設立先農壇,壇後立廟,並規定以紅底金字神牌作成先帝神位,命令地方官每年率老農致祭,而且,每年天下的第一大祭便是「祈農」之祭,也是在北平巍峨的先農壇恭行大禮,莊嚴肅穆,非常隆重。所祀先農,當為神農大帝,惟不詳始自何時,民間雕塑神像來奉祀他。

手持金黃稻穗現在各廟宇所祀種農大帝的神像,都頭角崢嶸,袒胸露臂,腰圍樹葉,赤手跣足,一見而知神農大帝,是個原始時代的人。並且塑像的表情木訥篤實,親切溫和,就像平日鄉間小路常遇的莊稼漢一樣平實,「鄉土」,沒有特別「出色」的神貌。

神農大帝神像的手上,還拿著串串金黃色的成熟稻穗,更顯示他時時不離本行的敬業精神。神農大帝有白、黑、紅三種不同的「臉色」,據說與他嘗百草有關。總之,他的功勞又多又大,所以不同的面貌,正表現出他多重的身份及功德。

每年農曆四月二十六日,是神農大帝誕辰,奉祀神農大帝的廟宇,都有隆重的祭禮,香火鼎盛,年年祭典,因為農民、藥商、醫師等,都尊奉他為保護神。但近年來,因工商業發達,這種祭典已不再被重視,香客寥落,據說連廟門平常都緊鎖著。

神農大帝無論為我們現在所崇奉或遺忘,但他真真實實是與我們血肉相連,並提供我們美好生活條件的祖先。

五穀豐收。絕大多數的人民,靠田吃飯,並手砥足,總奇望種下去的種子,能有更多的收成。

祈神佑護五穀收成的慾念,益發熾熱,而能保佑五穀不受天災、水禍、蟲害的神農大帝被神格化而受人祭祀的神,主持百姓的佑護工作。

(歡迎大家投稿,來稿不限題材,擇優選登有驚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武漢長春觀道學堂 的精彩文章:

《道德經》解讀之十二講開始報名了
舉觴白眼望青天:飲酒也不耽誤修道成仙

TAG:武漢長春觀道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