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雖然撞臉「王大鎚」,萬幸這一次花木蘭的男朋友不是白人!

雖然撞臉「王大鎚」,萬幸這一次花木蘭的男朋友不是白人!

在中國高考緊張的氛圍中,大洋彼岸的迪士尼也提交了一份答卷:真人版《花木蘭》的男一號正式官宣,該角色由紐西蘭華裔演員Yoson An 出演。

雖然撞臉「王大鎚」,萬幸這一次花木蘭的男朋友不是白人!

雖然撞臉「王大鎚」,萬幸這一次花木蘭的男朋友不是白人!

Yoson An 並非那種一眼看上就感覺帥氣的男演員,很多網友調侃其為高配版「王大鎚」。練過空手道和拳擊,還懂中國武術的Yoson An 此前出演過《卧虎藏龍:青冥寶劍》,他身上稜角分明的滄桑感和武術功底,和《花木蘭》這樣一部充滿戰爭和動作場面電影倒是很搭。

雖然撞臉「王大鎚」,萬幸這一次花木蘭的男朋友不是白人!

自從去年迪士尼宣布《花木蘭》真人版女主角為劉亦菲以來,男主角的人選一直懸而未定。作為一部以中國題材為背景的電影,外界一度猜測男主角是否會啟用白人,如今Yoson An 的加入算是平息了各種猜測。

雖然撞臉「王大鎚」,萬幸這一次花木蘭的男朋友不是白人!

根據已公布的陣容來看,真人版《花木蘭》的選角十分強大,李連杰將飾演皇帝,鞏俐飾演大反派女巫,而甄子丹則作為花木蘭的重要導師參與其中。電影導演啟用了拍出《鯨騎士》、《北方風雲》的妮琪·卡羅,已定於今年八月在中國和紐西蘭開拍,預計2020年3月27日在北美公映。


選擇華裔只為降低拍攝風險?

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優秀的長篇敘事詩,誕生於南北朝時期的《木蘭詩》用極富浪漫主義的筆調刻畫了花木蘭這樣一個家喻戶曉的巾幗英雄形象,在被選入教材之後更是強化為一代又一代人的記憶,所以想要攻佔中國市場,啟用東方面孔勢在必行。

動漫改真人很多時候都蘊含著巨大的風險,稍有不慎,就會陷入「毀原著」的境地,從某種程度上來看,它甚至比一般的翻拍難度還要大。去年《攻殼機動隊》翻拍口碑失利的例子還擺在眼前,歐美的斯嘉麗對於日本文化的水土不服也是事實。

雖然撞臉「王大鎚」,萬幸這一次花木蘭的男朋友不是白人!

1998年的動畫《花木蘭》,本質上還是一個西方文化下熏陶出來的產物,借用了中國元素的殼加以包裝。在影片里花木蘭的身上,看不到傳統中國女性的太多特點,反而更多的是西方現代女性的元素。這些在動畫電影里還能讓人接受的地方,在拍攝真人版的時候就會顯得很突兀。

如今真人版的拍攝,就必須在演員選擇上有所考量。劉亦菲在彌合電影里中國元素和西方價值觀方面,無疑是一座很好的橋樑,中國人的身份、流利的英語,對於東西方文化都不陌生,此前迪士尼放出她的角色拼圖,廣受好評。

雖然撞臉「王大鎚」,萬幸這一次花木蘭的男朋友不是白人!

在招募男演員的時候,迪士尼也明確提出了「二十多歲,必須能說流利的英語和中文」等要求,Yoson An 明顯就是按照這一路線選擇的:華裔面孔,雙語流利,能說會打。至於演技究竟如何,反而是次要的,完全可以在演員進組後再加以培訓,但是先期的硬性指標卻是馬虎不得,所有的這一切都只為了一個目的:降低電影的拍攝風險。

還有一點,選擇華裔面孔,也有出於「政治正確」的考量。ME TOO 運動搞得如火如荼的好萊塢,自然也不會放鬆在種族問題上的這根弦。畢竟之前《攻殼機動隊》用白人演繹這樣一個日本故事,就已經招來太多非議。


華裔面孔更多了,但不要盲目自信

選擇大量東方面孔,並不意味著東方審美佔據了主導地位。好萊塢的東方題材故事,從來都是在白人視角下展開的。

早年間西方對於中國缺乏了解,東方成為一種想像的異域,「傅滿洲」(傅滿洲是英國小說家薩克斯·羅默創作的《傅滿洲》系列小說中的虛構人物。他是西方流行文化中最著名的兩大亞洲人角色之一,黃禍的擬人化形象,號稱世上最邪惡的角色。)就是此類歪曲印象的集大成代表。

「黃禍」代表了西方當時對於中國的誤解和恐懼,隨後20世紀亞洲移民大量湧入美國,迅速出現在社會的各種領域。但陌生感與神秘感消除的背後,華裔面孔想在影視行當里分一杯羹,似乎依舊不容易。

雖然撞臉「王大鎚」,萬幸這一次花木蘭的男朋友不是白人!

上個世紀初,黃柳霜柳涉足影壇,她那令人驚艷的表演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在好萊塢的電影里,她只能扮演一些妓女之類的悲慘角色,而且命運都逃脫不了死亡。種族歧視和時代偏見限制了她的發揮,也成為了那個時代西方影視作品中華裔宿命的縮影。

在後來美國廢除《排華法案》,剝離了種族歧視之後,華裔演員的處境也並沒有多大改觀。20世紀末大量知名演員成龍、周潤發等人進入好萊塢發展,都沒有取得超越自己之前的成就。

歸根結底,想紮根異域文化並獲得認可,這在任何一個國家都很困難。沒有足夠的文化影響和認同,就談不上闖出新天地。

近年來隨著中國電影市場的崛起,華裔面孔在好萊塢獲得了越來越多的重視,比如《環太平洋2:雷霆再起》,劇中的中國演員多的儼然像一部中國定製片,雖然這背後有中國資本的注入的因素,但是資本靈敏的嗅覺往往是跟著市場走的。

華裔面孔增多並非中國文化影響力增加的表現,而是資本用腳投票的結果。如今的中國電影市場,一部標準的好萊塢流水線生產的電影,只需加上幾個華裔面孔,甚至連台詞都不要配備多少句,就可以藉此在中國電影收割票房,吳亦凡之於《星際特工》,張靜初之於《碟中諜5》,景甜之於《金剛:骷髏島》,都是這樣的例子。

雖然撞臉「王大鎚」,萬幸這一次花木蘭的男朋友不是白人!

這些年來中國演員參演好萊塢電影,基本都是淪為路人的結局。好萊塢需要中國的市場,然而他們未必需要中國的演員,畢竟缺乏文化上的認同感。歐美觀眾沉迷於日本的武士道,甚至在《星球大戰》里可以找到類似的致敬部分,但是很難想像歐美的流行文化里受過什麼中國元素的深刻影響。

當年黃柳霜在好萊塢想演一個正面的或者重要的角色千難萬難,如今,迪士尼把出演花木蘭的機會給了劉亦菲,這背後不是什麼民族文化和影響力的擴大,更多的是資本考量和博弈的產物。只有民族才是世界的,這話很對,但是後面往往要跟上一句,沒有資本的支撐,民族的特色無法走向世界。

雖然撞臉「王大鎚」,萬幸這一次花木蘭的男朋友不是白人!

我們在見到好萊塢電影中越來越多的華裔面孔時,先別忙著歡呼雀躍。鼓掌之餘不妨先琢磨一下,人家用你,是看中了市場影響和票房號召力,還是真心折服於文化的魅力?

【文/忠犬七公】

The End

出品 | 北京獨舌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監 制 | 李星文

主 編 | 楊文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