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上京趕考,為何只帶書童不帶丫鬟,公子有那心思也不敢

古代上京趕考,為何只帶書童不帶丫鬟,公子有那心思也不敢

原標題:古代上京趕考,為何只帶書童不帶丫鬟,公子有那心思也不敢



文|和佛賞花去

今天是高考的最後一天。可是在古代,科舉考試一般都是連考3場共計9天才算考完。考生拿著蠟燭和被褥進去,吃喝拉撒全在一個寬一米左右的號房,如同關進了集中營。這還算好的,那些病亡倒在路上的舉子數不過來,因為能過鄉試一關,最後都得進京參加會試,會試每三年才舉行一次,由於路途遙遠,走上幾個月是常事。左宗棠1837年12月初進京趕考,1838年2月抵達京城,大致三個月的時間;而來自四川的清代著名學者丁治棠,參加光緒十五年(1889)舉行的會試,就於1888年從家中出發,坐船到重慶,再乘船前往上海,在乘船到天津,然後到達北京參加會試,前後一共用了8個月的時間。



請輸入圖片描述


能考上舉人的多是寒窗十年的書生,手無縛雞之力,這一路還要看書複習,吃喝住行,需要很多銀子,更重要的是需要有人一路伺候,即便是家裡不算富裕的人家,這時也都會選書童一路照顧左右。古代書童要比一般下人更了解主人。他們的作用包括:整理家務;整理書房;陪主人讀書;保鏢;主人的貼身小管家。還有,就是解決主人的一些不好意思說出口的特殊需要。


請輸入圖片描述


所以書童一般都是長得比較俊俏清秀的少年。在古代,男風盛行,書生寒窗苦讀,不近女色,特別是大戶人家,反而家教甚嚴。考試的路上又難免壓力過大,書童就必須滿足公子的一切需求。如《紅樓夢》中描寫巧姐出天花,賈璉搬到了外間的書房住,幾日就熬不住找清俊的小廝出火,這裡的小廝其實就是書童。



請輸入圖片描述

那麼問題來了,公子赴京趕考為何不帶丫鬟呢?其實一些不老實的公子心裡何嘗不想,可是有很多倫理和規定製約著。首先,考取功名並非功到自然成,很多考生考了一輩子也不得。因此,趕考的舉子一般都先娶親再趕考。家裡的夫人是不會把這個機會留給自己男人的;其次,家裡也不答應。你是去趕考的還是去玩樂的,不許變成花花公子而耽誤學業;



請輸入圖片描述


還有畢竟丫鬟出身卑微,說出去是醜事,為倫理所不恥;再者就是法律制度。古代公子與丫鬟雲雨之事,受到嚴格的限制,甚至可受到嚴懲。如,元朝就有規定,平民老百姓不得娶妾。即便是觀念開放的宋明兩代,對民間男女關係控制也非常嚴格,同樣規定不許百姓納妾。直到嘉靖年間,才放開限制,但規定,年過40還沒有孩子的可以娶一妾。如敢偷偷納妾,要被抽打40鞭子。


請輸入圖片描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和佛賞花去歷史專欄 的精彩文章:

小太監發現慈禧名字秘密,名字就是錢,一字一萬兩
隆裕太后下葬時,他衝進崇陵地宮要殉葬,袁世凱派的殺手給他下跪

TAG:和佛賞花去歷史專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