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弘揚科學精神 提倡學以致用

弘揚科學精神 提倡學以致用

高考第二天,理科綜合與文科綜合考試同步進行。今年理綜難度如何?考查了哪些知識點和技能?背後又反映出怎樣的育人方向與目標?部分教育部考試中心高考命題專家、一線教學名師就此進行了解析。

生物:

著眼應用性與創新性,倡導學以致用

「2018年高考生物科學設計試題充分發揮育人功能,傳遞生態文明觀和健康生活觀。試卷形式多樣、圖文並茂、聯繫生活,倡導學以致用,著眼學生長遠發展。」教育部考試中心高考命題專家說,試題積極引導學校重視培養學生實驗操作、科學語言表達等能力,助力推進素質教育發展。

「培養學生在學科視域下思考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倡導學以致用,是高考生物試題的命題導向。」該命題專家說,如全國Ⅱ卷第32題選取高產蛋家禽遺傳育種與遺傳分析的素材,考查考生對遺傳基本規律的理解以及在農業生產實踐中的具體應用,要求考生制定有利於降低飼養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增加產量收益的生產方案。

在江蘇省蘇州實驗中學生物特級教師章青看來,今年理綜生物全國卷3份試卷都十分重視思維能力與實驗探究能力的考查,對學生的生物學科素養有較高的要求。

他舉例說,3份試卷都考查了光合作用速率相關曲線在生產實踐中的應用,通過曲線分析來判斷與推理,對考生的分析與應用能力要求較高。全國I卷第31題注射垂體提取液與葡萄糖溶液對尿量影響的實驗,要分析產生相關現象的原因。

蘇州十中副校長、生物特級教師張金說,2018年高考生物命題充分發揮了引導教學的作用,通過深化考試內容改革,幫助教學糾偏,助力推進素質教育。

「例如全國Ⅱ卷第29題垂體切除實驗,不僅涉及實驗方法與步驟,還考查了多種激素的作用。如果教師平時『就黑板講實驗』,學生做這套題就會有難度,這啟示我們,在未來的生物教學中不能『就課本講課本』,要加強主幹知識,重視情景設計,強調生物學科學以致用、解決現實問題。此外,還要對生物學科的知識適當進行擴展和延伸,培養學生在特殊情景下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張金說。

化學:

聚焦探究創新能力,弘揚科學精神

「今年化學試題具有新時代特色,以樹立正確的科學價值觀為主導,以體現科技創新、理論聯繫實際及文化自信為主體,突出新意、注重實踐,全面考查了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主動創新的意識,力圖對教育教學改革起到正確導向作用。總體難度與去年相差不大,具有連續性和穩定性。」教育部考試中心高考命題專家說。

山東省昌樂一中副校長張福濤認為,2018年高考化學試題充分發揮了優秀傳統文化的育人功能。「如全國Ⅱ卷第26題中『我國是世界上最早製得和使用金屬鋅的國家』,全國Ⅲ卷第35題中『《中華本草》等中醫典籍中,記載了爐甘石(碳酸鋅)入葯,可用於治療皮膚炎症或表面創傷』,既為高考試題打上中華文化的烙印,又讓學生充分了解我國古代化學的成果,充分發揮傳統文化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育人作用。」張福濤說。

「今年高考化學試題充分展現國家科技成果,弘揚科學精神,學科育人成效顯著。」命題專家介紹,今年高考化學題選擇了能充分體現我國化學領域近期重大創新科研成果的素材,如全國Ⅰ卷、Ⅱ卷中選取了我國科學家發表在化學頂級期刊上的「一種對天然氣中二氧化碳、硫化氫的高效協同去除轉化裝置」「一種室溫下可呼吸的鈉、二氧化碳二次電池」等,旨在弘揚科學精神。

北京市化學特級教師、北京工業大學附中高中部教師李蓉說,情景真實,應用導向,聚焦探究創新能力考查,也是2018年高考化學命題的重要導向。

「今年全國卷、北京卷、天津卷、江蘇卷等試題選材體現了科學、技術、社會和諧發展及『綠色化學』的思想。」李蓉說,如全國Ⅰ卷甲烷和二氧化碳催化重整不僅可以得到合成氣,還對溫室氣體的減排具有重要意義;北京卷含硫物質熱化學循環實現太陽能的轉化與存儲等,引導學生理解化學與社會、環境之間的關係。此外,在創新探究能力方面,全國Ⅱ卷的根據實驗現象判斷熱分解產物中一定含有的物質,北京卷的製備並探究高鐵酸鉀實驗等試題,設問從具體到開放,實驗方法從定性到定量,解題思維從收斂到發散,涉及分析解釋、說明論證、實驗設計、科學探究等,突出考查了以實驗為核心的科學探究能力。

物理:

強化關鍵能力,培育學科素養

「聚焦學科主幹內容,突出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和創新性,加強對學生邏輯推理、信息加工、模型建構等關鍵能力的考查,引導學生能力培養和綜合素質的提升,助推發展素質教育。」對於今年高考物理試題,教育部考試中心物理學科命題專家這樣評價。

「總的感覺,考題科學、合理,難度適中。」廣東省實驗中學物理高級教師曾斌說,這是他近3年來最滿意的物理考題。

命題專家說,今年高考物理注重對基本物理概念、基本物理規律、基本實驗技能的考查。比如,全國Ⅱ卷第14題引導學生從能量的觀念來解決問題,全國Ⅰ卷第15題要求考生對物體的運動、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的觀念有深入的理解。同時,今年高考物理加大源於教材的試題數量和分值比例,引導教學回歸教材中的基礎內容,夯實學習基礎。

「今年高考物理試題與教學當中的物理實驗結合較為緊密,稱得上一大亮點。」曾斌說,他希望這樣的思路可以堅持下去,也能為今後中學的教學指明方向。

和現代社會發展、科技前沿緊密關聯,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近年來物理高考的一大特點,今年同樣如此。

命題專家舉例說,全國Ⅱ卷第16題利用我國自主建造的世界最大口徑射電望遠鏡所發現的毫秒脈衝星作為背景,考查學生對萬有引力、勻速圓周運動等物理規律的理解和應用。全國Ⅰ卷第20題以人類第一次直接探測到來自雙中子星合併的引力波為素材,要求學生利用高中所學物理知識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天津卷、北京卷還涉及了中國散裂中子源、「張衡一號」衛星、我國自行研製的新一代大型噴氣式客機C919、真空管道超高速列車、跳台滑雪等素材,考查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和以前相比,結合實際多了一些,讓學生感受到學的物理就在身邊,身邊的物理是很有用的物理。」北京工業大學附中物理高級教師陳亮說。

「總的來說,這次物理試題對高校招生是有利的,對中學的教學是有利的,能夠教考共同促進,值得肯定。」曾斌說。(本報記者 董魯皖龍 杜瑋)

本報北京6月8日電

《中國教育報》2018年06月09日第2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整改讓校園足球更健康
一位大學教師的鄉村學校實踐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