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上的「三家歸晉」與「三家分晉」有什麼區別?

歷史上的「三家歸晉」與「三家分晉」有什麼區別?

原標題:歷史上的「三家歸晉」與「三家分晉」有什麼區別?


1、三家歸晉


東漢末年宦官、外戚當政,群雄割據,最終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東漢王朝已經形同虛設,公元220年十月二十九日,曹丕登壇受禪稱帝,立國號大魏,史稱曹魏,改元黃初,定都洛陽。曹丕是為魏文帝,並尊曹操為太祖武皇帝。220年十一月一日,曹丕封業已退位的獻帝為山陽公。至此,歷時一百九十餘年的東漢正式結束。


三國鼎立示意圖


公元263年,司馬昭派鍾會、鄧艾、諸葛緒分兵三路南平蜀漢,與蜀漢將領姜維發生拉鋸戰,鄧艾避開姜維大軍的鋒芒,抄陰平小路直取涪城,進逼成都,蜀主劉禪投降,蜀漢滅亡。


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馬懿趁曹爽陪曹芳離洛陽至高平陵掃墳,起兵政變並控制京都。自此曹魏軍權政權落入司馬氏手中,史稱高平陵事件。咸熙元年(264年),司馬昭以滅蜀功進爵為晉王。次年,正準備迫使魏帝讓位,突然於八月死去。其子司馬炎襲位,繼承父志,這年十二月,取代曹魏,是為晉武帝,曹魏滅亡。

公元279年十一月,晉武帝發兵二十餘萬,分六路進軍攻打吳國,第二年二月初,攻克丹陽城(今中國中南部湖北省秭歸東)後,攻破吳軍橫斷江路之鐵鎖鐵錐,船行無阻,後來又擒獲吳西線統帥、都督孫歆。在東線戰場,吳國丞相張悌率領三萬軍隊渡過長江迎戰,被晉朝的軍隊夾擊大敗而歸,晉軍當機立斷,揮師直指建業,吳軍驚恐怯懦,不戰而降,士卒聞訊逃散,於是吳國宣告滅亡。至此持續了84年漢末分裂局面重歸一統,史稱三家歸晉。



三家歸晉



晉武帝司馬炎

2、三家分晉


三家分晉是指中國春秋末年,晉國被韓、趙、魏三家瓜分的事件。


一向稱為中原霸主的晉國,到了春秋末期,國君的權力也衰落了,實權由六家大夫(韓、趙、魏、智、范、中行)把持,另外還包括郤、欒等大家族。他們各有各的地盤和武裝,互相攻打。後來有兩家(范、中行)被打散了,還剩下智家、趙家、韓家、魏家。這四家中以智家的勢力最大。當時四家的當權者分別是智伯瑤、趙襄子毋卹、韓康子虎、魏桓子駒。智伯最為強大,晉國的政事都是智伯說了算。 他想獨吞晉國,但由於時機不成熟,便採取削弱其他幾家的辦法。他以奉晉君之命,準備攻打越國為名,要每家拿出100裡的土地和戶口來給晉室,其實是要歸他自己,韓康子和魏桓子都如數交出了土地和戶口,而趙襄子則拒絕了智伯的要求。於是智伯就聯合韓、魏兩家一起出兵攻打趙氏,並答應滅了趙家後,把趙家的所有土地和戶口由叄家來平分。



春秋末期各國示意圖

公元前455年,智伯瑤率領中軍,韓氏的軍隊為右路,魏氏的軍隊為左路,叄隊人馬直奔趙家。趙襄子知道寡不敵眾,就跑到晉陽去,以晉陽為根據地與叄家對抗。智、魏、韓叄家的兵馬,把晉陽圍住,而趙氏的軍隊士氣旺盛,堅守城池,使敵方難以攻下,雙方相持了近兩年時間。到了第叄年,即公元前453年,智伯引晉水淹晉陽城,幾天後,城牆差幾尺就要全部被淹了。形勢很危急,趙襄子就派相國張孟乘黑夜出城,分化叄家的聯盟。張孟對韓康子與魏桓子說:唇亡齒寒,趙亡之後,滅亡的命運就要輪到你們了。韓、魏參戰本來是不情願的,又見智伯專橫跋扈,也擔心智伯滅趙後將矛頭對準自己。為了自身利益,所以決定背叛智伯,與趙襄子聯合。一天晚上,韓、趙、魏叄家用水反攻智伯,淹沒了智伯的軍營,智伯駕小船逃跑,被趙襄子抓住殺掉。於是趙襄子滅掉了智氏一族,韓、趙、魏叄家平分了智氏的土地和戶口,各自建立了獨立的政權。到公元前376年,魏武侯﹑韓哀侯﹑趙敬侯瓜分了晉國公室,史稱「三家分晉」。「三家分晉」成為了中國春秋時代和戰國時代的分界點,也為之後秦東出及秦始皇統一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條尋秦記 的精彩文章:

胡亥篡位後,長子扶蘇為何死得那般順從?他為什麼不反叛?
秦朝第一個統一天下,為何後世中國人皆以漢人自居,而不是秦人?

TAG:一條尋秦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