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長征火箭再立功 高分風雲入蒼穹

長征火箭再立功 高分風雲入蒼穹

長二丁火箭成功發射高分六號衛星和珞珈一號01 星

6月2日12時13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通過一箭雙星方式成功將高分六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同時搭載的珞珈一號科學實驗衛星01星也順利入軌。

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發射現場 王旭攝

上級有關部門領導,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吳燕生,黨組成員、副總經理楊保華分別在北京和發射現場指導發射。

高分六號衛星由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所屬航天東方紅衛星有限公司抓總研製,是國家高解析度重大專項規劃衛星,牽頭主用戶是農業農村部。衛星配置2 米全色/8 米多光譜高解析度相機、16米多光譜中解析度寬幅相機,觀測幅寬分別為90 公里和800 公里。高分六號入軌後將與高分一號組網運行,服務於農業農村、自然資源、應急管理、生態環境等多行業應用。

高分六號是低軌光學遙感衛星,也是我國首顆精準農業觀測的高分衛星,具有高解析度和寬覆蓋相結合特點。衛星突破了單投影中心超大視場成像技術,解決了大視場相機圖像精確度提升、高時效成像等難題,實現綜合技術指標國際領先高分六號採用整星系統可靠性增長設計,統籌實現了核心器件及單機產品國產化,是我國首顆設計壽命為8年的小衛星。

據了解,地球上不同元素及其化合物都有自身獨特的光譜特徵,因此光譜被視為辨別物質的「指紋」。高分六號在國內範圍首次增加了能夠有效反映作物特有光譜特性的「 紅邊」波段,同時實現了空間解析度和時間解析度的優化組合,可滿足多種空間解析度、多種光譜解析度、多源遙感數據需求。珞珈一號01 星由武漢大學與相關機構共同研製,珞珈一號01星將進行低軌夜光遙感、導航增強衛星及集成化空間信息系統建設的有益探索。

長征二號丁火箭由航天科技集團八院研製,在此次任務中首次採用「二級主機段攝動+游機段迭代」的混合制導模式。火箭團隊首次採用有效工作日15天的發射場流程,是有效工作時間最短、進場人數最少的一次。火箭團隊還編製了《火箭發射場工序手冊》,推動集團公司精細化質量管理要求落實。

此次發射是長征二號丁火箭的第40 次發射,也是我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276次發射。


長三甲火箭成功發射風雲二號H 星

6 月5 日21時07分,風雲二號H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發射升空,衛星成功進入預定軌道。該星是我國第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雲二號的最後一顆星,也是我國成功發射的第17顆風雲系列氣象衛星。

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發射現場 南勇攝

上級有關部門領導,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吳燕生,黨組成員、副總經理楊保華,高級技術顧問、風雲二號工程總設計師孫家棟院士在北京和發射現場指導發射。

風雲二號H 星設計壽命為4 年,運行於高度3.6 萬公里的地球同步軌道,主要載荷為掃描輻射計和空間環境監測器,可為用戶提供實時可見光、紅外和水汽雲圖,空間天氣和衛星所處空間環境的相關產品。

完成在軌測試後,H 星將進行軌道向西調整,定點於東經79度赤道上空。這將有助於提高我國天氣系統上游地區監測能力,並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亞太空間合作組織成員國提供天氣預報、防災減災等監測服務,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更大貢獻。

至此,我國已經成功發射了3 個批次共8顆風雲二號衛星,目前共有4顆在軌運行,分別是E星、F星、G星和H星,形成了「多星在軌、互為備份、統籌運行、適時加密」的業務運行模式。據風雲二號衛星總指揮李海生介紹,H星是風雲二號所有衛星中可靠性最高、性能最穩定的衛星,對確保我國靜止軌道氣象衛星業務的連續穩定和向第二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雲四號平穩過渡具有重要意義。

據悉,風雲二號系列衛星在颱風、暴雨等災害性天氣及沙塵暴、森林草原火災的監測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自1998 年風雲二號衛星投入運行以來(截止到今年4 號颱風),對西太平洋及南海生成的471 個颱風、登陸我國的141個颱風監測無一漏網。

此外,風雲二號衛星還是世界氣象組織全球業務衛星序列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亞洲、歐洲、美洲、非洲、大洋洲等80 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用戶提供衛星資料和產品,充分體現了我國作為發展中大國對國際社會的重要貢獻。

風雲二號H星和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分別由航天科技集團八院和一院抓總研製。此次發射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277次發射。

作者:王旭、魏京華

攝影:王旭、南勇

來源:中國航天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牧夫天文論壇 的精彩文章:

銀河系中心的相對論
修改引力理論——前路漫漫

TAG:牧夫天文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