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文化保育與舊聞

文化保育與舊聞

近年來,「文化保育」的概念逐漸深入民心,大學裡關於「文化保育」的科研項目越來越多,民間興起了各種文化保育協會,對歷史建築的存留問題的討論不時見諸媒體。不過讓人覺得很驚訝的是,「文化保育」到今時今日,似乎慢慢成為了另一種政績工程,這樣的工程實在讓人很難評判好還是不好。從前建高樓大廈很時髦,於是每個城市都在建設符合新時代審美的高樓大廈,於是千城一面,現在興起複古,又到處都是復古型的建築。佛山中山公園附近的民國建築群被改造成一個復古型的商圈。還沒被重建時,每次搭車路過,我都會很留戀地看那些精美的斷壁殘垣,還有上面斑駁的青苔。小洋樓的欄杆是羅馬柱,上有精美的雕花,彷彿訴說著古老的故事。現在那篇區域還在圍蔽施工,我總是擔憂,不知道有意或無意地拆了多少文物啊!但願施工者能夠溫柔一些,尊重歷史一些。發展是要的,歷史留存也是要的,兩者不是魚與熊掌不可得兼的關係,如何並存需要專業的智慧。

去修葺一座歷史建築是比拆了重建困難一些,但是我們不能讓文化失了它的承載物。一座城市有沒有文化,最需要的不是有多少座報刊亭,多少個大小書店,而是時光的沉澱。一千多年的沉澱要是一朝化成廢土就得再花一千多年沉澱了。所謂沉澱,是先祖來來往往的痕迹,是日月輪轉的留下的精華。

現任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多年前曾促成香港政府斥巨資扶持一座名叫雷生春的唐樓,她當時說:「衡量一個城市的成功,不單是物質、金錢上的價值,還有一個文化的內涵。能夠把香港中環有歷史、有價值的東西留下來,恰恰顯示了特區政府是認真、嚴肅地處理文化的問題。」

我的這些砸砸碎碎的想法來自於陳揚《老城老屋為誰而留》一文,除了老建築問題,他還提到了城市中貧困的原住民問題。文章是寫在2012年7月的,裡面提到一位專家對越秀老城區發展建言:要把diduan人口擠壓出去,還要把低端車給擠出去。

陳揚當時寫道:「所幸,這只是一個專家的觀點。」不知道他看到幾年後的北京出了一個類似的政策並真的實施時會作何感想呢?道德的底線在某些「肉食者」眼裡不值一文。一個文明的國度中,不應該存在弱肉強食的社會達爾文論。

大學城中有很多小販,佔道經營,離開時會留下一大堆垃圾,食品安全也無法保證。當然,他們也給同學帶來一些便利。一些同學就認為他們影響環境,不遵守規則,認為應該驅逐為上,並且驅逐有理。當另一些同學提出不同意見,他們也是「搵餐食」,認為應該強調監管、疏導而非一刀切的禁止時候,卻被扣上「聖母婊」的帽子······

小販問題和貧困人口問題性質當然不一樣,但也有相似之處。一個大城市,應該是多元的,不同層次的人都能夠找到一種適合自己的,舒適的活法。要是一切都規規整整,就了無趣味了。

當然,最讓我感到傷心的還是扣帽子的行為,當你給對方貼標籤的時候,雙方就已經失去了討論的餘地了。這是討論中最要不得的行為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SiWenStyle 的精彩文章:

TAG:SiWenSty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