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支付市場:安全的效率才是真效率

支付市場:安全的效率才是真效率

在當前在不斷加強金融監管、防範系統性風險的大背景下,支付清算「強監管」將是未來幾年的政策基調。

作為金融市場基礎設施重要組成部分,支付清算系統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是現代社會貨幣流通的主要載體,也與實體經濟有著密切的聯繫。金融市場基礎設施具有特殊性,正如美聯儲原主席格林斯潘在其回憶錄中寫到的:「若是要存心搞垮美國經濟,只需摧毀電子支付系統就行了。」

「支付清算是金融的核心,金融的各種功能都可以沒有,但支付清算功能卻是不可缺少的。」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李揚在不久前舉辦的《中國支付清算髮展報告(2018)》學術研討會上表示,支付清算的重要性體現在很多方面,它能及時、全面、系統地揭示金融運行的數量特徵及其聚合狀態,能夠準確刻畫經濟運行狀況,因而也是宏觀調控的有效工具。

經濟和金融運行的「風向標」

來自《中國支付清算髮展報告(2018)》的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支付系統繼續保持穩健高效運行,共處理支付業務773.34億筆,金額5414.25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0.44%和5.86%。

「某種程度上看,支付清算是覆蓋資金流動的一個渠道,通過資金的流動,可以看到金融的一些具體情況。」李揚告訴中國經濟導報記者,傳統的貨幣政策工具包括貨幣供給量、利率等,已經不能有效發揮作用,而支付清算中的各類數據能夠發揮的重要作用日益凸顯。根據支付清算的數據,能夠更為準確地估算我國的貨幣流通速度,能夠更為準確地對宏觀經濟變數進行驗證和預測,從而為貨幣政策提供依據。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支付清算研究中心副主任程煉表示,2017年,「強監管、降槓桿、防風險」仍是我國金融部門的主旋律,而相應的政策措施不僅直接影響著支付清算系統的建設和運行,也在支付清算數據中得到了反映。這其中最為明顯的是,支付清算金額增速的放緩。類似地,創造GDP所需的平均支付清算交易金額也出現了下降跡象。顯而易見,「降槓桿」的努力在壓縮金融體系內資金自我循環空間的同時,也導致了支付結算數據與宏觀經濟指標之間關係的新變化。

中國支付清算協會副秘書長王素珍指出,當前我國支付清算行業持續快速增長,市場治理不斷深化,業務創新更趨規範,清算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在便利民生和服務實體經濟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從發展特點來看,非現金支付在我國發展迅猛,參與主體呈現多元化發展態勢。此外,金融科技對支付服務產業產生革命性影響,推動了中國支付服務的全球化和個性化。

安全和創新相輔相成,不能偏執偏廢

伴隨著新技術的快速發展,支付清算市場迎來了日新月異的變化,尤其是在零售支付工具領域,各種創新令人眼花繚亂,不斷改變著人們的日常生活。

作為交易環節的「最後一公里」,支付系統的探索逐漸受到關注。人工智慧、區塊鏈、大數據等一系列新興技術與支付清算深度融合,不僅提高了支付效率,豐富了支付場景,也進一步創新了支付業態。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中國社科院金融所所長助理楊濤表示,在當前在不斷加強金融監管、防範系統性風險的大背景下,支付清算「強監管」將是未來幾年的政策基調,支付市場規範發展也是一項長期性任務。目前支付清算市場發展的核心問題,就是如何平衡好效率與安全的「蹺蹺板」。監管部門在行業發展中要真正把握「底線」與「天花板」,更好地為行業「賦能」,並且根據市場變化與需求,不斷優化監管思路,把握好保障金融穩定的多重目標。

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副司長樊爽文表示,支付活動直接關乎人們的資金安全和財產安全。支付創新與支付安全是相輔相成的,不能偏執偏廢。從市場主體角度看,面對快速變化發展的市場,市場主體唯有不斷創新才能生存和發展,但創新應當是負責任的創新。創新與安全不是完全對立的,但有時候確實也會有衝突,因此需要監管者來平衡創新與安全。

「在近年來的電信詐騙中,幾千塊錢就能奪走一條鮮活的生命。所以說,以安全與效率為目標,防範和化解支付服務市場風險,仍將是支付監管的主旋律。」樊爽文分析說,從監管角度而言,規範和安全仍將是支付行業未來發展的重中之重。面對創新,監管者的任務是保持市場的公平、公正,維護市場秩序和有良性競爭,並以此來為市場主體創新提供支持和創造良好的創新環境。當然,監管者本身也面臨監管方法和監管手段的創新。監管者對市場具體創新行為應當具有必要的寬容、包容,市場主體對監管者的安全偏好也應當給予充分的理解。

建立健全支付市場規範發展制度

據了解,國際金融危機之後,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逐步將《金融市場基礎設施原則》作為其對金融市場基礎設施進行監管的指引。

目前,中國人民銀行跨行支付清算系統已經按照《金融市場基礎設施原則》進行了評估,但其他專業清算機構建設的支付清算系統尚未納入《金融市場基礎設施原則》的評估範圍,而這不利於對支付清算系統的整體化監管。在研究金融體制改革過程中,我國明確提出了要統籌重要金融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監管。

樊爽文介紹說,過去一年來,人民銀行作為中國支付體系的組織者、監督者和支付基礎設施的重要建設者、運營者,取得了以下四方面積極的成效。

一是在制度建設方面。著手研究起草《非銀行支付機構監督管理條例》,提升2號令的法律層級。正式發布的《條碼支付業務規範》和《條碼支付技術規範》。為落實國務院深化行政審批改革和「放管服」要求,著手研究銀行賬戶制度改革,建立本外幣一體化賬戶體系。

二是在市場開放方面。2017年6月,根據《國務院關於實施銀行卡清算機構准入管理的決定》,中國人民銀行繼出台《銀行卡清算機構管理辦法》,又發布了《銀行卡清算機構准入服務指南》,完成了銀行卡清算市場准入的法規制度體系構建。

三是重要支付基礎施設建設方面。主要表現在非銀行支付機構網路支付清算平台(網聯)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二期加快推進,2017年10月「債券通」結算功能如期上線。

四是支付服務市場監管方面。持續打擊支付服務市場違法違規行為,整頓市場秩序,凈化市場環境。2017年,人民銀行明確了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集中存管工作要求,建立從根本上保障客戶資金安全、引導支付機構回歸支付業務本源的機制。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發展網 的精彩文章:

人工智慧挑戰醫療三大難題
禧天龍產品亮相美國芝加哥國際禮品和家庭用品展

TAG:中國發展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