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從班級排名倒數,到次次考試前5,她只做了這1件事

從班級排名倒數,到次次考試前5,她只做了這1件事

在讀這篇文章之前,先問大家一個問題:

你班上學習最好的那批人,平時會上補習班嗎?

A:會

B:不會

絕大多數人會不假思索的選 B——不會,學習最好的那批人不上補習班。事實也確實是如此。

為什麼?原因很簡單——因為人家學習本來就好,為啥還要花錢花時間去上補習班呢?

這個邏輯聽起來非常正確,簡直就像常識一樣,但請注意這句話:

「人家 學習 本來 就好」。

仔細想想,

為什麼人家「學習本來就好」?

為什麼我就不能「學習本來就好」呢?

ok,我們的文章就從這裡開始。

從班級排名倒數,到次次考試前5,她只做了這1件事

1

為什麼有的人「學習本來就好」,有的人卻「學習本來就差」?

刨去家庭環境、教育方式等外在因素,本質原因只有一個:課堂利用效率。說白了就是課堂上你保持認真聽講這個狀態有多長。

學習好的人,一般整堂課都保持全神貫注——除非他知道接下來講的他都懂;

而學習一般的同學,比如像我這樣的,不是不好好學——課上當然也會認真聽,但就是會開小差,注意力有時不集中;

那學習差的同學,基本是不聽課的狀態。時間久了他一般會覺得,反正聽也聽不懂——但話說這種同學您真的有認真聽過課嗎?

總而言之,你有沒有認真聽課、認真聽了多久,這就是成績差距的本質原因。沒別的。不是智商問題,也不是什麼沒好好學——這些都是借口,誰不想好好學啊?誰不想把好成績帶給父母看啊?

從班級排名倒數,到次次考試前5,她只做了這1件事

有些人可能覺得我在危言聳聽,但實際上那些學習好的同學也同樣這麼想。

作業幫一課曾經做過一份調查問卷,調查對象是 1367 個考上 211/985 的大學生。問卷里有個問題是:

「你為什麼學習好?有什麼秘訣可以分享嗎?」

因為這道題是非必填題,所以在回收問卷時我們發現,有超過一半的人沒有回答這個問題。

為什麼不回答?難道這其中真的有什麼不可告人的學習秘訣?我們抽取了其中 100 位同學進行了電話回訪,結果得到了如下回復:

「不知道怎麼寫」

「真的不知道,我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學習好,可能是比較努力吧」

「emmm……我只是做了我應該做的,僅此而已」

你看,其實學霸們也不知道自己為啥學習好,硬要說原因,可能就是「做了應該做的事,僅此而已」。

但是關於「為什麼有人學習本來就差」,學霸們就有了高度統一的回答:

「那你覺得學習差的人為什麼學習差?」

「因為他們上課時候沒有認真聽講。」

2

我相信,即使我這麼說,還是有超過一半的讀者不能理解「上課認真聽講」到底有多重要。因為這是一個典型的「潛移默化」且「層層相扣」的問題。

大部分人只能看到課上開了10分鐘小差的這種小問題,不給予重視,所以根本不能意識到這背後到底帶來了怎樣的一種蝴蝶效應。

舉個例子:

你正在上數學課,認真聽講的那種;

你上著好好的,腦子突然想到王者榮耀出了個新吃雞模式,你尋思這模式肯定好玩,於是你開始走神,開了10分鐘小差;

10分鐘後你意猶未盡的回來,結果發現後面的課你已經聽不懂了……

因為課程和知識本身有連貫性,數學尤甚,除非老師開始講一個新的知識點,否則「走完神回來繼續認真聽講」這件事是不存在的;

所以,你「開了10分鐘小差」和你「後面整節課都不聽」,其實區別不大。

但還沒完,你以為你「開了10分鐘小差」,浪費的僅僅是一節課嗎?遠遠不止,我們繼續:

下課了,你知道你有沒聽懂的地方,你想問老師?

明顯不可能,你的問題不是具體某道題不懂,而是一整塊知識點沒理解,老師不可能再單獨給你講一遍~你只能不了了之。

晚上你回到家,開始做作業,發現有點吃力,有些題你沒頭緒、不會做。怎麼辦?

問爸媽嗎?你可能先想到的不是他們會不會做,而是會想會不會指責你上課沒有好好聽。

第二天你繼續上課,因為前一天的挫敗感以及知識本身的連貫性,在課上有很大可能還會遇到聽不懂的情況,能搞懂還好,一旦搞不懂就更有可能陷入聽不懂→不想聽→開小差→更聽不懂的死循環。

這樣下去,時間久了,你可能對數學這整個科目都會有偏見,覺得自己「聽不懂」、「學不會」,從而不想學,最後導致偏科。

你看,這就是「你上課開了10分鐘小差」最後的惡果——你可能覺得有點誇張,但實際上這種事每天都在發生。

從班級排名倒數,到次次考試前5,她只做了這1件事

3

那說了這麼多,你肯定想知道:

有什麼辦法能讓我在課堂上保持專註嗎?

說實話,沒有特別有效的辦法。

注意力的專註是我們每個人都窮其一生追求的事,每個人都想讓自己的注意力可以保持長時間的高度集中。

既然沒辦法,那為什麼我還要讓你看到這裡?為啥我還要寫這篇文章?

因為,雖然沒有好的辦法,但認真聽課這件事,其實可以被「誘導」

你仔細想,認真聽課,其實也同樣是一件「層層相扣」的事。

你全程認真聽講,作業就完成的順利,考試就也會考得好;

考試成績好的就會得到更好的反饋——老師喜歡、同學羨慕、父母還誇你,開家長會你是榜樣,你就是街坊鄰居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

你因為從中獲得了成就感,或者說叫「好處」,你嘗到了甜頭,所以接下來你會繼續認真聽課,好好學習。這就是人類的本能,正向的激勵會刺激人繼續做可以得到正向激勵的事情。

就好比你第一次喝可樂,覺得特別好喝,所以會想要繼續喝——即使買可樂需要走 1 公里也沒關係。

課堂上,你會不由自主的認真聽講,課下,你也會更認真的去完成作業;同時,老師也會更重視你,更花心血去培養你,一來二去,你的成績只會越來越好。

這也是很多人說過的「馬太效應」,很簡單,也很真實:因為強者資源本身就更多,所以強者愈強。

所以,保持認真聽講的狀態說簡單也很簡單——就是要一開始就擁有好成績。讓「正向反饋」全程貫穿你的整個學期。

那怎麼才能「一開始就擁有好成績」?

預習就可以。

從班級排名倒數,到次次考試前5,她只做了這1件事

4

以上這些思考,其實很多都是來自一位本來成績倒數,後來基本穩定在班級前5的一位同學。她的親身經歷讓她有了這些思考。她叫吳舒婷,也和你一樣,愛用作業幫一課,去年她進了北郵。

而接下來我要講的,不是打廣告。

為什麼我會突然這麼說?

因為接下來我要讓你「報個班」。準確來講,是「報個預習班」——作業幫一課為新初一準備的暑期預習班。

那我為什麼說我不是在打廣告?

因為如果你不參與,那就真的很吃虧……

用最簡單的話講:

1元包郵給你 2本實物講義資料——你不參與是不是虧?

從班級排名倒數,到次次考試前5,她只做了這1件事

但這不是重點,重點是我們想要讓你和這位考進北郵的同學一樣,現在落後沒關係,後來居上就可以。

通過預習,從而重生。

不妨想像一下這個場景:

開學了,新學期新氣象,新的課程也有新的知識點需要掌握,新知識可能一開始每個人都聽不懂,你卻把重點難點早都爛熟於心;大家考試第一次見到的卷子,你卻連哪些題容易錯都一清二楚。

課堂上,老師問的所有問題你都可以「搶答」;

課堂下,同學們有不懂的不會的自然也都會來向你求教;

考高分,

老師喜歡,同學羨慕,爸媽開心。

真正享受學習給你帶來的成就感!

你真正愛上學習。

這些價值,都不是1元可以衡量的,1元也只是我們收費的象徵意義。我們想讓每位作業幫一課的同學,都能享受到學習給你帶來的成就感。

愛,是教育的原動力。作業幫,讓優質教育觸手可及。

注意:這次預習班科目是新初一的數學,大家還想要哪些年級哪些科目的預習課,可以評論告訴我們。我們都會注意到噠!

點擊擴展鏈接,即可報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