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發菩提心,證自性佛

發菩提心,證自性佛

發菩提心,證自性佛

作者:蘇樹華

誓願成佛,誓願成聖。這話聽起來,也沒有什麼錯誤。然而,佛是如何?聖是如何?對於這個問題,若是個有智慧的人,他自會知之為知之,不知存疑情。可是,沒有智慧的人,他發願成佛時,他已妄想出一個佛的樣子,他發願成聖時,他已妄想出一個聖的樣子。他發願成佛,只是要成一個他所妄想的那個佛的樣子。他發願成聖,只是要成一個他所妄想的那個聖的樣子。然而,發願成佛,或發願成聖,卻不是成某個樣子,而是親見自性,融入自性。用儒家的話說,就是要親見明德,止於至善,或曰親證良知,融入天理。佛家所說的發願成佛,就是證得這個「無上正等正覺」,就是證得這個「大中至正的心」,而不是把自己修鍊成一個什麼樣子。若是把自己修鍊成某個樣子,那就是做樣子,等同於戲子扮相,等同於造型捏怪。既然是修鍊而成的,那麼,煉成還壞,卻不是「不生不滅的佛」,卻不是「永恆常在的道」。

如何是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即是發證得無上正等正覺的心。無上正等正覺,不是什麼別的物,而是人人本具的妙明真心,或曰自性法身,或曰本覺光明。唯有此心,不偏不倚,無上正等。唯有此心,等視一切,無上正覺。所以說,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就是發個大願,誓願證得這個妙明真心,誓願證得這個無上正覺,而不是發願煉成某個樣子了,而不是見到某個神奇玄妙的境界,更不是進入某個神奇玄妙的他方世界。著相見佛,著相見凈土,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是名如來。這個不來不去的,正是這個妙明真心,正是這個本覺光明。

自心是佛,佛是自心,若欲見佛,只須見心。自心是凈土,凈土是自心,若欲往生凈土,只須往生自心。離此心外,無佛可見。離此心外,無凈土可往。蓮池大師雲,往生凈土,即是「生於自心」,而非「經城過邑之往」。凈宗祖師所言,能不信乎?惠能大師云:「迷人念佛,求生於彼,悟人自凈其心。」「念念見性,常行平直,到如彈指,便睹彌陀。」[1]佛祖親傳,能不信乎?

可惜,許多學佛的人,不發徹證自心的願,而發投生他方的願。豈不知,離此自性外,更無不苦處,離此自性外,更無極樂國。廣大無邊的自性,即是不生不滅的佛身。廣大無邊的自性,即是不苦不樂的極樂。廣大無邊的自性,即是唯我獨尊的真我。

自性之壽,本來無量。自性之樂,本來極樂。離此自性,求永生,求極樂,求彌陀,求凈土,儘是外道所為,不是菩薩所行。佛法只是回歸自性的法,佛法只是恢複本真的法。

問:如何是善根?

答曰:一念回頭,一念自省,則是一念善根。念念回頭,念念自省,則是念念善根。如是回頭,如是自省,是名種諸善根。善根成熟,一機來臨,豁然之間,認出了這個妙明真心,是名善根成熟,證得聖果,儒家稱為「知了天命」,「致了良知」,「明了明德」,禪宗稱為見了自性,明了自心,教下稱為見了彌陀,證了法身。見佛即是見性,即是知天命,即是致良知。良知心體,無善無惡,無生無滅,蓋天蓋地,遍含十方。這個良知心體,佛教稱為佛,儒教稱為仁,孟子稱為「我」。名稱有異,實際不二。

若人學佛,當鬚髮個回頭自省、徹證自性的大願。如是發願,是名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名種諸善根。《華嚴經》云:

海雲比丘告善財言:「善男子,汝已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耶?」善財言:「唯!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海雲言:「善男子!若諸眾生不種善根,則不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2]

念念離相,處處反觀,但求見見,不逐境遷,則是種諸善根,則是行諸凈法,則是行諸佛法。念念著相,處處外求,不知見己,只求見人,不知回頭,唯逐相遷,此是種諸惡根,此是行諸染法。

向外追求,有為造作,如此外求,如此捏怪,縱然修得光影交錯,天花亂墜,那也只是他自己的幻覺,那也只是他自己的污染,而不是種諸善根,而是種諸惡根。

惡者,著相也,糾結也,污染也。惡根者,著相、糾結、污染之習氣種子也。

善者,離相也,解脫也,清凈也。善根者,離相、解脫、清凈之種子習氣也。

著相求佛,著相求法,著相求僧,皆是污染法,皆是惡法。黃檗祖師云:

唯此一心,更無微塵許法可得,即心是佛。如今學道人,不悟此心體,便於心上生心,向外求佛,著相修行,皆是惡法,非菩提道。[3]

今人學佛,不悟自心,但向外求,念經求功德,放生求福報,打坐求境界,即使持名念佛,也求遷往他方。如此作為,則是種諸惡根,則是行諸污染。達摩祖師云:

若欲覓佛,須是見性,性即是佛。若不見性,念佛誦經,持齋持戒,亦無益處。念佛得因果,誦經得聰明,持戒得生天,布施得福報,覓佛終不得也。[4]

眾生不能無污染,眾生總是愛污染,是故佛祖教人,隨順世間,教以方便,猶如洗衣,用肥皂而除污垢。其實,所用的肥皂,也是個污垢。所以,再用清水而除肥皂。最後,即使這個清水,也是不可留在衣服上的,也要用陽光把它除去,恢復衣服的本然清凈。

世人錯把肥皂當清凈,因此,把許多的肥皂塗在自己的衣服上,這樣,他便以為自己的衣服就乾淨了。這真是大錯而特錯。如此見解的人,如此作為的人,即使將他自己埋沒在肥皂堆里,那也是個大污染的人。就像有些學佛的人,把自己埋沒在佛法名相里,把自己埋沒在佛法妄想里,結果,成了個被「佛法名相」「佛法妄想」所污染的人,而不是借著佛法而恢復了自性光明的人。

勿住諸相,勿離諸相,藉助諸相,反觀自見,即是種諸善根也。無論修何種法門,皆是如此。修習持名念佛的人,則執持名號,一心念去。念到極處,能所雙亡,佛魔皆脫。這時,便是真性現前時,或名真我現前時,或名阿彌陀佛,現在其前。這時,若是認出了這個無相真心,或曰妙明真心,一肯肯定,不再疑惑,便是見佛,亦名見性,亦名心不顛倒。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或雲心不顛倒,即得往生自性彌陀極樂國土。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若有來去,則成生滅。落在生滅,則非佛法。

徹悟了自心實相,則能出離諸有。覺悟了自心實相,則能獲得清凈。覺悟了自心實相,則能獲得不退轉。覺悟了自心實相,則能救度諸苦。可見,覺悟自心實相,或曰明心見性,是佛教的關鍵,是佛教的精髓,也是儒教的關鍵,也是儒教的精髓,乃至是一切聖賢之教的關鍵,是一切聖賢之教的精髓。《華嚴經》云:

若有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則為不斷一切佛種,則為嚴凈一切佛剎,則為成熟一切眾生,則為了達一切法性,則為悟解一切業種,則為圓滿一切諸行,則為不斷一切大願,則如實解離貪種性,則能明見三世差別,則令信解永得堅固。則為一切如來所持,則為一切諸佛憶念,則與一切菩薩平等,則為一切賢聖贊喜,則為一切梵王禮覲,則為一切天主供養。[5]

可見,發願覺悟自心,力行反觀自見,是一切菩薩趣入佛乘的通途,或曰是一切菩薩回歸自性的通途。參禪是反觀自見,念佛是反觀自見,拜佛是反觀自見,懺悔是反觀自見,一切法門,悉是反觀自見。離此反觀自見,向外追求,是名外道。持外道見,行外道行,則不出輪迴,永在苦海。

三世諸佛,皆因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得成佛,或雲皆因發覺悟自心而得究竟解脫。不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證自心實相,則不得成佛。

諸人的當下,這圓照十方、遍含萬相的妙明真心,即是諸人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即是諸人的無上正等正覺心,即是諸人的清凈法身,即是諸人的自性凈土。一切菩薩,五體投地,只向這裡禮拜。一切菩薩,無量供養,只向這裡供養。這裡是諸佛的清凈法身,這裡是諸人的本來面目。這裡本來無上,這裡本來正等,這裡本來正覺,這裡本來是佛。



[1]《六祖法寶壇經》。《大正藏》第四十八冊,第三五二頁上。

[2]《大正藏》第十冊,第三三五頁上。

[3]《傳心法要》。《大正藏》第四十八冊,第三八〇頁上。

[4]《少室六門》。《大正藏》第四十八冊,第三七三頁下。

[5]《大正藏》第十冊,第三三七頁下。

發菩提心,證自性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禪宗文化 的精彩文章:

逼至無念處,直下見真心

TAG:禪宗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