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解密全球六大FinTech市場發展規律

解密全球六大FinTech市場發展規律

導讀

目前在多重力量作用下,美國、中國、英國成為FinTech領域較為領先的市場,它們已形成各自的發展模式(美國主要靠技術驅動,中國以市場為最強作用力,英國則得益於政策之功)成為國際社會研究與效仿的對象;其他國家也紛紛開始依據國情現狀、發展戰略、資源稟賦制定發展方案,以搶抓這一國際競爭的新風口。本文對全球六大市場FinTech發展現狀與動因進行了解析。

正文

當前金融科技(FinTech)國際格局呈現出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在FinTech先進市場中,美國與中國依然保持領先地位,英國超越日本和德國進入第一梯隊;在FinTech後進市場中,出現了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並存的現象,加拿大、日本、德國、法國、義大利、俄羅斯等經濟實力雄厚的國家與亞非拉發展中國家在FinTech的採用上都處於偏低水平。

從原因上分析,亞非拉多數發展中國家政局不穩,經濟實力相對較弱,網路基礎設施和信息技術跟不上時代步伐,金融基礎設施匱乏,甚至還在飽受戰爭和飢餓的威脅,以上都是導致這些國家成為全球FinTech最欠發達市場的顯而易見的原因。

但後進市場中的發達國家多擁有與美國、中國、英國大致匹敵的綜合國力,為什麼它們在FinTech領域沒能取得相當的成績?對比這些市場或將解開FinTech發展動因之謎。本文擬以六大市場:北美市場上的美國與加拿大、歐洲市場上的英國與德國、亞洲市場上的中國與日本為對象,著重從歷程、現狀和原因等維度進行對比分析(註:2017年11月7日,KPMG發布新版全球金融科技投資報告,由於最新統計不能體現2017年全年投資金額,不利於進行年度比較,本文僅截取至2016年底的數據進行分析。根據KPMG的測算方案,Fintech投資總額=VC投資額+PE投資額+M&A投資額)。

美國:FinTech領軍者

美國白宮經濟委員會、美國國際貿易署都曾對FinTech的誕生背景有所闡述,同時強調了信息技術對該產業的基礎性作用以及金融危機後監管環境變化所提供的社會土壤。美國的FinTech產業誕生在金融危機前後,社交媒體、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手段助力技術企業捕捉到了銀行體系無法覆蓋的人群尤其是年輕群體的需求,顛覆了銀行業傳統的為富人服務、收入與成交量或資產管理規模掛鉤的商業模式。

信息技術由互聯網開啟。資料顯示,1992年成立的網路券商E-Trade是目前可查到的第一家引入信息技術的金融機構,1995年成立的第一安全網路銀行(SecurityFirstNetworkBank,SFNB)是美國也是全球第一家網路銀行。而就進入全球各大排行榜、公認可納入FinTech範疇的美國公司來說,2005年誕生的P2P借貸平台繁榮市場(ProsperMarketplaceInc,Prosper)是成立最早的公司。根據研究公司風險掃描(VentureScanner)的統計數據,截至2017年4月,美國FinTech公司數量約有1100家,主要分布在科技重鎮矽谷附近及傳統金融中心紐約曼哈頓一帶;其中,有21家進入畢馬威(KPMG)的Leading50榜單。

美國之所以會成為全球FinTech的領軍者,主要有如下幾個原因。

第一,完備的基礎設施。FinTech是金融與科技的結合,美國在這兩方面都有深厚根基。它擁有全球最發達的金融業,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結構完備;在充當FinTech底層技術的移動互聯、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方面,美國也是全球的風向標。

第二,強大的技術創新能力。美國在科技開發上投入的資源數量和資金規模常年居世界第一,它擁有一支數量龐大、能力頂尖的科學家與工程師隊伍,是世界上發明專利最多的國家,如在智能機的軟體標準開發、核心硬體供應上,美國始終掌握話語權。

第三,擁抱新事物的文化傳統。「五月花號」不僅給北美洲帶來了第一批英國移民,而且其嚮往自由、追求新知的渴望最終凝聚固化為美國文化的基因。美國人不滿足於在金融和科技上的已有成就,一直在開拓新領域、擁抱新事物。

第四,市場自由發展為主、政府適度偏嚴監管的發展模式。美國對FinTech實施功能性監管,把FinTech所涉業務按其功能納入現有金融監管體系,而對現有法律未能觸及的新領域,則會適時適度調整立法,以便為創新劃定活動空間。

加拿大:發展動力不足

與美國相比,加拿大是北美FinTech市場上發展較不充分的國家。這幾年的FinTech投資規模卻並不樂觀,峰值是2016年的1.38億美元,最低時只有1300萬美元,而且增幅極不穩定,年度間呈現劇烈跳動之勢。這與美國2016年度的128億美元及最高點的270億美元不可同日而語;即使是放在表1所示的7個先發市場中,也處在較為靠後的位置。

關於加拿大FinTech產業的統計數據較少,目前資料中可見的最早一家是2007年在多倫多成立的消費信貸公司費南斯特(Financeit)。現有資料中也沒有其公司總量的記載,只是根據德勤(Deloitte)發布的2017年全球FinTech中心報告得知,加拿大80%的FinTech企業聚集在多倫多。另據2017年全球FinTech250強中6家加拿大企業的情況可知,蒙特利爾和溫哥華也是較受FinTech公司青睞的地區。

而在細分市場方面,據矽谷知名數據公司CB洞察(CBInsights)發布的2017年全球FinTech250強榜單中,加拿大共有6家企業上榜,分別涉足貸款、加密貨幣、智能數據處理、身份驗證、財務雲方案、智能投顧這些類別。

加拿大2016年實現了26筆FinTech投資交易,融資金額達到歷史最高水平1.28億美元,同比增幅38%,與全球多數市場相比,加拿大雖然在融資總量上不佔優勢,但其增速讓KPMG、Deloitte等第三方諮詢機構對其前景表示樂觀,他們認為,完備的金融服務基礎設施、充足的科研和技術人員、低門檻的啟動資金以及政府對FinTech實驗的支持是其優勢;但也另有研究者認為,加拿大傳統金融機構和科創企業之間沒能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這制約了加拿大其他競爭優勢的發揮。另外,與美國文化不同,加拿大受法國和英國文化的共同影響,在世紀更迭中形成了對相對舒適、競爭不那麼激烈的環境的偏好,這也使它在與美國、英國甚至其他國際市場的比拼中顯得動力不足。

英國:歐洲FinTech領頭羊

英國是歐洲FinTech市場的領頭羊,即使放在全球範圍內衡量,它也是FinTech的最早採納者之一,並一度是僅次於美國的大市場。雖然受中國市場強勢崛起及脫歐等因素的影響,其投資額持續上升的勢頭在2016年時突然停止,市場出現投資疲軟、規模下降的情況,但依然保持了全球前三強的地位。

根據美國國際貿易署對英國市場的研究,它目前的業務門類包括小微貸款、眾籌、轉賬匯款、國際匯兌、信用卡、移動支付、監管科技及數據分析。與美國類似,作為世界上在金融、科技及教育等領域最發達的國家之一,英國發展FinTech的資金、人才及基礎設施條件都非常優越;而除此之外,助力其FinTech產業壯大的最重要的特色因素是英國的監管模式。受金融危機影響,2011年6月,英國政府發布《金融監管新方法:改革藍圖》白皮書,宣布改革國內金融監管體制。2016年5月,在世界範圍內率先推出監管沙盒(RegulatorySandBox)計劃,以期通過支持顛覆性創新活動來提升FinTech行業的競爭力。

監管沙盒本質上是一個安全空間,在這個範圍內,監管制度相對寬鬆,金融創新機構可以先行測驗新產品或服務、嘗試新型商業模式和交付機制,而不會即刻觸發正常情況下可能出現的監管後果。對企業來說,監管沙盒成為接觸部分消費者的窗口,藉助這個平台它可以收集用戶的使用反饋、降低把創新想法推向市場的時間和資金成本、使風險充分暴露並得以調控。對消費者來說,鼓勵創新有助於企業針對市場需求,提供更多樣的產品、更優質的服務。對監管機構來說,沙盒模式便於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FinancialConductAuthority,FCA)提前制訂保護消費者利益的措施,或及時發現並調整因限制創新而有損消費者長遠利益的監管規定。這是不同於美國模式的主動型監管。目前已引起新加坡、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金融監管機構的紛紛效仿。

德國:進展遲緩

2016年10月,德國財政部曾發布一份關於本國FinTech市場的報告,其調查統計顯示,最早的與FinTech相關的統計數據從2007年開始出現;而截至當年4月,德國共433家FinTech公司,其中業務活躍的346家;它們主要集中在柏林、慕尼黑、法蘭克福、漢堡、伯明翰等幾個大城市。

該報告將德國FinTech分為融資、資產管理、支付、其他四大門類,其中,支付以94家的總量成為份額最大的細分市場。而就FinTech公司與銀行的關係來說,除眾籌借貸等個別市場外,兩者合作多於競爭。該報告的調查對象中,有87%的德國銀行正與FinTech公司合作。對比其他市場,強大的經濟基礎是德國發展FinTech最為有利的條件。作為全球國民生產總值第四大國,德國經濟具備增長強勁、製造能力強大、虛擬經濟發展適度的特點。這無疑為FinTech的壯大提供了後盾依託和資金來源。

但是,它在市場需求和政策空間兩個方面的弱勢也是顯而易見的。據德國聯邦銀行在2014年的一項調查顯示,德國人平均每人的錢包里有103歐元現金,是澳洲、美國、法國及荷蘭等國人民的兩倍。因此,以移動支付為代表的FinTech創新業務,在德國的推廣和發展不會是水到渠成的過程,德國電信在2016年年底中止手機支付應用我的錢包(My-Wallet)的服務可謂鮮明的例證。同時,在過去相當長一段時期,德國並沒有多少針對金融創新的扶持政策,金融系統也採用比較嚴格的監管思路,因此,德國FinTech的發展也較為遲緩。

不過,上述財政部報告在展望未來發展時已指出,未來政府會密切注意FinTech的發展,相關部門已對英國的監管沙盒政策展開研究,未來可能借鑒經驗引入必要的監管幹預,以便在防範金融創新風險的同時推動產業加速成長。

日本:FinTech水平與經濟地位難匹配

日本曾擁有世界上最大、最早參與比特幣交易的平台——MT.Gox,但由於遭黑客攻擊致744000個比特幣失竊,這一交易量佔全球4/5強的交易所於2014年2月破產關閉。也正是這一事件,直接導致了日本社會對FinTech日益冷淡。

目前可以查到的資料顯示,日本最早的FinTech公司是2007年成立的移動廣告公司曼太普斯(Metaps),但2015年之前,日本投資界幾乎沒有涉足FinTech領域。在2015年前三個季度,日本FinTech企業所籌集資金僅為4400萬美元;2014年日本的120億美元投資中,FinTech領域的投資額僅佔0.4%。而《安永2017年FinTech採納率指數》則顯示,日本的採納率只有14%,在20個被調查市場中排名第十五位。

這樣的發展水平,顯然與日本的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的地位很難匹配。本文認為可以從日本嚴格的監管政策、傳統金融體系對小微企業的大力支持以及較為保守的傳統文化等方面尋找原因。在監管方面,日本政府一直極為注重金融風險,對金融領域實施嚴格監管,普通公民之間相互借貸必須註冊登記且要遵守相關的放貸業務法案。在文化層面,日本人的風險規避意識很強,對金融投資、金融創新產品或服務非常謹慎。這些因素阻礙了日本FinTech的發展,使其需求一直處於疲軟狀態。

不過,2015年日本政府開始公開鼓勵銀行進行FinTech變革,在監管層面主動為FinTech的發展創造條件,將允許銀行收購非金融企業全部的股權,讓三大超級銀行與FinTech初創企業建立合作關係,以開發包括智能投顧和區塊鏈在內的服務和技術。

中國:穩佔全球FinTech市場半壁江山

FinTech一詞在2015年和2016年之交傳入中國,此後迅速被市場接受並逐步替代本土概念「互聯網金融」。作為世界第二大FinTech市場,中國FinTech公司規模龐大,數以千記,它們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香港等城市。其中,9家公司進入2017全球FinTech100榜單,5家躋身前十強,螞蟻金服更位列榜首。談及中國FinTech細分市場,官方大致界定出數字貨幣、網路借貸、移動支付、互聯網保險、股權眾籌、智能投顧六個門類,其中,網路借貸佔比最大,據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的數據,截至2017年年底,正常運營的平台達1931家。

中國FinTech之所以能異軍突起、後來居上,與其廣闊的市場需求有強相關性,市場驅動是其一大特色。同時,政策鼓勵、社會接受、金融基礎良好也是重要因素。中國市場尚有龐大的金融空白有待填補。截至2017年6月底,中國人民銀行徵信系統只覆蓋了9.2億人,其中有貸款記錄的僅4.4億。換句話說,至少有9.35億人沒使用過傳統金融體系的貸款融資服務,其中4.55億人會因為沒有信用記錄很難甚至不可能申請到貸款。這是FinTech的機會,也是網貸行業高速擴容的原動力。

中國政府積極營造健康的政策環境,為FinTech的快速與可持續發展保駕護航。按照現行政策框架,中國政府一方面積極支持FinTech底層技術的研發創新,如發布《國務院關於促進雲計算創新發展培育信息產業新業態的意見》《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等文件,打造大數據產業集聚區、人工智慧示範基地、區塊鏈產業園區等;另一方面嚴厲監控金融風險,金融監管部門明確出台了一系列監管制度,如《非銀行支付機構網路支付業務管理辦法》《P2P網路借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等規章,為相關FinTech業務劃定規矩和紅線。

結語

通過以上梳理可以看出,美國之所以會成為全球FinTech的領軍者,得益於它強大的技術驅動力、強烈的探究創新精神、擁抱新事物的文化傳統、完備的金融基礎設施以及監管部門的政策扶持,其中技術創新是最重要的動因;中國能躍升為FinTech第二大市場,與其原有金融體系覆蓋面不足、信息技術基礎良好、市場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政府部門持開放與鼓勵態度密不可分,其中市場需求發揮了最關鍵的作用;英國與美國有較多類似之處,它在資金、人才、信息基礎設施、金融體系、經濟實力、政府積極作為等方面的優勢為FinTech產業的繁榮奠定了基礎,其中政策扶持是其最顯著的特色。

而反觀以加拿大、德國、日本為代表國家,雖然經濟金融基礎、技術實力、資金渠道、人才隊伍都處於全球前列,但基本完善的金融服務、相對嚴謹的監管體系、較為保守的文化傳統使其FinTech發展動力不足。市場需求、政策空間、社會文化成為導致其FinTech產業未能達到匹配水平的三大因素。

綜上所述,市場需求、政策傾向、經濟金融水平、社會接納度、技術實力、人才資源、資金渠道、信息基礎設施都是制約FinTech產業狀況的因子集群。任一因素出狀況,都會影響一國FinTech發展水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評媒 的精彩文章:

映客計劃赴港上市,用戶活躍數及付費用戶數均下降
追趕中美,歐盟計劃加大科技創新投入

TAG:金評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