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座古城的考古價值僅次於埃及金字塔,改寫了中國文明史

這座古城的考古價值僅次於埃及金字塔,改寫了中國文明史

2007年,良渚古城的發現石破天驚。這座由宮殿區、內城、外城組成的三重結構的史前王城城址,是目前已知五千年前世界最大的城址之一。

良渚古城的內城由四面城牆圍合而成,城牆內的面積就達三平方公里,其中莫角山宮殿區位於內城的正中心,是中國已發現的最早的「紫禁城」。古城的四周城牆有完全對稱的八個水路城門和一個陸路城門。同時,在古城內外還分布著多處不同大小、不同等級、不同功能的聚落,形象地標示了中國後世王朝「國」「野」之分的政治格局。在2013年首屆世界考古論壇上,來自世界各國的考古學界權威針對全球99個候選的考古發現進行投票,以得票多少評選出了「2011—2012世界十項重大田野考古發現」,埃及金字塔聚落得票第四,良渚古城緊跟其後,名列第五。

經過考古學家長達九年的考古調查,至2015年,在良渚古城北部共發現了由11條大型堤壩組成的人工水利工程,經過碳-14測年和一系列多學科研究論證,這是建於5100年—4700年前的偉大工程,它是目前所知中國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最早、規模最大、最完備的防洪水壩系統。它的發現改寫了中國水利史,比傳說中的大禹治水也要早一千多年。它的發現,是繼良渚古城之後又一次石破天驚的重大發現,也再次證明了良渚遺址是中國五千年文明史的重要物證。

「玉琮王」上琢刻的神人獸面紋,這是良渚文化具有代表性的一種紋飾

經考古勘探和發掘證實,良渚古城的台地、城牆以及水利系統均由人工堆築而成。據不完全統計,整個宮殿區面積0.3平方公里、堆築高度10餘米,土方量約為211萬立方米,接近埃及大金字塔的工程量。良渚遺址中目前已確定的人工建設的土石方總量超過1000萬立方米,假設參與建設的人數為1萬人,每3人1天完成1方,每年工作日算足365天,則需要連續不斷工作7年多時間。如此浩大的工程量,不是原始社會那種血緣組織能夠完成的,這反映出當時不僅有著豐富的人力、物力資源,還有著強大的社會動員能力,深刻揭示了強制性權力的高度集中,標誌著良渚文化已經進入了成熟文明和早期國家階段。

餘杭反山M12出土的玉琮,被譽為「玉琮王」,良渚文化的代表性器物

墓葬的等級分化和嚴格的用玉制度,從另一個側面印證了良渚文化進入了國家階段。在良渚古城系統中,既有反山、瑤山、匯觀山等王陵級別的墓地,文家山、後楊村、江家山等貴族墓地,也有卞家山、廟前等遺址代表的平民墓地,反映出當時已存在森嚴的等級制度和高度分化的社會階層。從王陵墓地和貴族墓地中的隨葬品來看,當時已經有了以「神人獸面紋」為對象的社會統一信仰,並圍繞對神的崇拜,設計了琮、鉞等一整套玉禮器系統,以玉事神、藏禮於器。其中,最高統治者既掌握神權,又掌握王權和軍權,是我國迄今發現的最早的國家(政權)形態。

享譽全球的考古學家科林·倫福儒教授參觀了良渚博物院和良渚古城遺址後頗為震驚,激動地表示要將良渚遺址作為中國最早的國家文明的見證寫入其第七版《考古學》一書。科林·倫福儒教授認為,「中國新石器時代是被遠遠低估的時代。良渚遺址出土的玉琮、玉璧帶有明顯的象徵意義,表現出一種文化的交流和聯合,是具有共同觀念的文化聯合體形成的標誌,很大程度反映了當時社會的複雜程度和階級制度,已經達到了『國家』的標準,這就是中國文明的起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察察堂 的精彩文章:

又一批朝鮮戰爭彩色照片,美國認為這是一場錯誤的戰爭
曹丕在位6年,卻用4年幹了這樣一件出力不討好的事

TAG:察察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