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孫權剛即位的時候,實力最弱的時候周瑜想過要取而代之嗎,為什麼

孫權剛即位的時候,實力最弱的時候周瑜想過要取而代之嗎,為什麼

絕對沒有這種想法和意圖。

周瑜自21歲起隨孫策東征西討平定江東,孫策遇刺身亡後又輔佐孫策的弟弟孫權。他以東吳軍事長官(中護軍)與吳國文官大佬張昭(長史)共掌國事,嘔心瀝血,百戰功高,所謂「內事不決問子布(張昭,字子布),外事不決問周瑜」,其中尤其以建安十三年周瑜率江東孫權集團與劉備軍隊聯合,赤壁之戰大敗曹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而功炳千秋。所以孫權後來登基稱帝後感慨道:「孤非周公瑾,不帝矣」!

正史上周瑜與《三國演義》中氣量狹小、小肚雞腸的形象完全相反,他「性度恢廓」、「實奇才也」。後人把周瑜與諸葛亮、龐統、司馬懿並稱所謂的「卧龍鳳雛幼麟冢虎(「俊美幼麟是周郎,蕭牆之內伏冢虎」-司馬懿)。

比如周瑜向孫權舉薦後來的東吳名臣魯肅時,他先小心伺候魯母搬到吳郡,然後曉以大義苦勸魯肅留下,並馬上向孫權極力舉薦魯肅,說他才幹超群,可為肱骨輔佐之臣。建議孫權應該多方搜羅魯肅這樣的人才,以成就大業,不能讓他們流散外地。

在周瑜與東吳老臣程普的相處上也可對其個性窺見一斑。史載:「程普頗以年長,數陵侮瑜,瑜折節下之,終不與較。」後來通過一次次戰爭的表現,程普逐漸對周瑜十分敬服親近,他對很多人說:「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美酒),不覺自醉。」,由此可見周瑜的謙恭和人格魅力。

再從周瑜與孫權的君臣相處之道來看,當年孫策遇刺死於非命時,接掌大位的孫權還是個十八九歲的半大孩子,幾乎沒有任何一國之主的閱歷和威信。當時孫權的名位也只是將軍(後來做大後才稱王稱帝),在此之前孫策和麾下諸將、文武官員更多的類似一種意氣相投的盟主和盟賓的關係,賓客禮節都很簡單。此時周瑜是手握重兵的主要將領,他帶兵來輔助孫權,唯獨周瑜首先用君臣的叩拜大禮來確認上下尊卑的君臣關係,表達對孫權的支持,而且言談之中,十分恭敬。越是在這種困難的情況下,越能看出周瑜的謙恭、忠貞和深明大義。難怪一向有識人之明的劉備讚歎周瑜:「公瑾文武籌略,萬人之英,顧其器量廣大」。

總的看來,周瑜是一個遠大抱負、才氣縱橫、英姿勃發、指揮若定的令人推崇的軍事儒將,「王佐之資」、「年少有美才」。政治上高瞻遠矚,忠心耿耿;軍事上「膽略兼人」,智勇雙全;人格修養上,「性度恢廊」,情趣高雅;再加上如瑾似玉的玉面郎君模樣和精通音律的才情,幾乎是一個剛柔相濟、風度翩翩、無可挑剔的文武全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孫權 的精彩文章:

是不是開國皇帝都很厲害?不,這一個就是蠢材
長得丑加情商低是硬傷!三國有一人智商很高,下場卻落得很不好!

TAG:孫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