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大歷史》之國民黨為什麼會失敗

《中國大歷史》之國民黨為什麼會失敗

1945年8月時的國民黨政府,聲稱其對中國的所有大城市、全部工業基礎以及估計約4.5億人口的四分之三以上的領導權;蔣介石不僅是作為抵抗日本法西斯的中國領導者而贏得了歡呼,而且還將中國帶入了世界政治舞台;當時的國民黨軍總人數超過了250萬,是共產黨軍人數的兩倍多,而且在武器、裝備和運輸能力上都有這明顯優勢。

或許就是上述這一切,才是造成蔣介石及其所領導的黨政軍界精英人士,認為可以孤注一擲冒險解決共產黨勢力的這種盲目樂觀情緒的主要底氣所在。但遺憾的是,那種想像中的輕鬆解決共產黨的情形並沒有出現。這一點可能使許多人,甚至包括部分共產黨人在內,都感到吃驚。

有西方學者就認為,在研究國共這場戰爭過程之前,看看國民黨統治是如何衰落的,也許更能理解為何共產黨會取得最終勝利。因為,共產黨的勝利是建立在舊社會的衰弱及支配這箇舊社會的政治體制衰落的基礎之上的。

如果說1940年代中國社會變局的參與者和目擊者們,都贊同共產黨的主張,顯然是不切實際的;這些群體對於共產黨指責國民黨在諸多方面存在的問題也未必是完全支持的,但梳理當時的國內報刊評論,無論中外,對於國民黨及其政府引用最多的一句話即是「腐敗無能」。

1947年3月國民黨政府中發行量最大的政治評論刊物《觀察》的創始人和主編儲安平曾總結過一些被如今一些學者贊同的觀點:國民黨政權的支持階層原是城市市民,包括公教人員、知識分子、工商界人士,但在1946年這批人對國民黨政府已經沒有了好感。國民黨的霸道行為和作風使擁有自由思想的知識分子們深惡痛絕;抗戰結束以來國民黨政府對公教人員刻薄寡恩,使得他們對國民黨政權赤忱全失;國民黨政府官員沉溺於貪污作弊,種種刁難使工商界人士怨氣衝天;因財政金融失策以及內戰不停而造成的物價暴漲,更是讓城市市民怨聲載道。儲安平的這番總結,可謂完全概括了國民黨失去民心的根由。

自1928年之後,沿海以及沿長江流域的較為發達的各大城市,一直都是國民黨政權的主要勢力範圍,雖然曾被日本佔領過,但在光復之後僅僅短短一年即令城市居民普遍失望,乃至極度不滿,在中外眾多國家諸多黨派執政經歷中均屬罕見的。

為了挽回民心和經濟頹勢,國民黨在1947年2月和1948年8月發動了兩次頗有雄心抱負的運動式改革,但最終因難以撼動既得核心利益者而放棄了。

國民黨掌權20多年來一直未能解決好自身的問題,尤其是在經濟惡化、財富分配不均、農民遭受種種壓迫,以及與各大既得利益集團交織密切的軍閥勢力盤根錯節的情況下,不管有沒有共產黨,也許在1946年的中國都會爆發一場內戰。

有西方學者曾這樣認為,中國共產黨是利用日本法西斯入侵和中國農村的財富、權力分配不均所激起的破壞能量來為自己服務,而國民黨則在這兩個方面也採取了相應的應對措施,但兩相比較之下,優劣差距十分明顯。

歷史學者們在研究國共爭取民眾支持方面,有一種觀點值得大家了解。這種觀點認為,國民黨在爭取民眾支持其發動對共產黨戰爭方面是完全失敗的,明顯地表現在人們普遍傾向於譴責是國民黨發動了戰爭,而較少譴責共產黨,這一點在當時就為世人所公認,而且有許多理由。首先,國民黨政府作為當時中國合法的統治者,唯有它有權改革自身和結束戰爭;其次,在之前的國共和談期間,共產黨人在贏得輿論支持上已獲得成功,人們普遍相信,共產黨是誠心誠意的;最後,也許是最重要的一點,共產黨力量的壯大,與國民黨自身缺陷和內耗密切相關。

與國民黨相比,中國共產黨日益壯大的權力的真正源泉,在於其在農村推行的社會和經濟政策,尤其是土地改革。無論中外學者,均將之視為共產黨在農村的力量基礎,這一舉措不僅能使共產黨在農村真正「紮根」,而且國民黨還對此完全束手無策。而進行土地改革的最後一步,就是新的鄉村政權機構的建設,這些建設保證了共產黨堅持同國民党進行軍事鬥爭所必需的糧食和人力供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鐘鼎文 的精彩文章:

中國歷史:中國人的起源
《中國大歷史》之迷霧重重秦始皇

TAG:鐘鼎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