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被動直腿抬高療法,對於坐骨神經疼痛的療效

被動直腿抬高療法,對於坐骨神經疼痛的療效

被動直腿抬高鬆動坐骨神經對腰背部神經源性疼痛的療效

作者:Gurpreet Kaur(ISIC Institute of Health and Rehabilitation Sciences, 印度,新德里)

翻譯:李海(貴陽市雲岩區人民醫院 中醫骨傷科)

【摘要】

目的

神經鬆動技術已成為評估和治療神經源性疼痛綜合征的重要輔助手段。 然而,缺乏用於腰背痛治療的被動直腿抬高(PSLR)神經鬆動的臨床試驗。 本研究旨在研究和比較神經源性腰痛患者神經鬆動和常規治療的有效性。

受試者和方法

將27例年齡在18-45歲,患有亞急性神經源性下腰痛的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n = 12)和常規組(n = 15)。 實驗組接受PSLR神經鬆動,而常規組療法包括以建議和鍛鍊形式的患者教育,治療持續時間為2周。 評估的結果變數包括:疼痛(VAS),髖關節屈曲活動度(ROM)(傾斜儀),癥狀分布(SD)(Werneke覆蓋模板)和殘疾(MODI)(改良Oswestry殘疾指數)。

結果

在使用Wilcoxin Signed Ranks檢驗的組內分析中,所有變數的兩組均顯示出顯著改善(p

討論與結論

PSLR神經鬆動改善神經源性疼痛綜合征患者的疼痛和殘疾比常規療法更有效。 然而傳統療法的好處不容忽視。 因此,這兩種治療方式應該納入神經源性腰痛綜合征患者的治療中。

關鍵詞神經鬆動,直腿抬高,腰痛。

介紹:

發現57%的患有腰痛的患者存在腰痛相關的腿痛或坐骨神經痛。與腰痛有關的腿部疼痛可以來自腰椎神經或肌肉骨骼結構的紊亂。關於神經結構,坐骨神經分布疼痛是臨床實踐中認識到的神經源性下腰痛的最常見變化。神經源性下腰痛在坐骨神經分布中的臨床特徵是神經及其神經根中的異常張力導致癥狀產生。在神經源性下腰痛中,主要特徵是增加的神經組織機械敏感性,這提示神經動力學改變;這可以使用神經動力學測試來評估。最近出現了神經組織的選擇性鬆動,作為評估和治療神經原性疼痛綜合征的輔助手段。直腿抬高神經動力學測試在腰骶神經根中產生運動和張力,並且可以專門用於鬆動坐骨神經連續體。釋放神經中的壓力或張力可改善其生理學,並臨床上與減輕神經結構刺激相關,從而減輕疼痛並減少殘疾。直腿抬高使神經鬆動的初步證據表明在急性和慢性腰背痛中腰椎屈曲和伸展活動度均有所改善。它還成功地用於案例研究或單一設計研究,描述患有神經組織機械敏感性增加的癥狀和體征並伴有腰部和下肢癥狀的患者。相比之下,一項隨機對照試驗清楚地表明,它不能為腰椎手術後患者的標準術後護理提供額外的益處。因此,開展高質量隨機臨床試驗的努力有助於積累直腿抬高坐骨神經鬆動治療神經源性腰痛的證據。由於缺乏科學證據表明神經鬆動的益處,保守治療選擇如止痛劑,卧床休息,脊椎操作和電療法模式仍被用於神經源性下腰痛的治療。然而,有關這些干預措施的有效性的科學證據是有限的或提供了相互矛盾的結果。 Li和Bombardier等在一項對加拿大物理治療師的調查中發現,80%至99%的治療師更傾向於患有急性腰背痛和坐骨神經痛的患者接受患者教育和鍛煉。為了治療的目的,常規治療組(在當前研究中充當對照)是根據現有證據設計的;因為一個理想的控制會在道德上沒有患者接受任何治療。因此,研究的目的和目的是研究和比較神經鬆動和常規治療對神經源性腰痛患者的有效性。

方法:

患者仰卧,頭部,軀幹和臀部保持中立。 這個測斜儀被固定在一個位置上,在連接股骨髁和大轉子的假想線上對準股骨外側髁10厘米處(圖1)

被動直腿抬高測試:

對於患者左側有癥狀的腿,調查治療師站立在患者左側肢體的旁邊。 檢查者的右手放在膝關節近端的大腿上,將待檢查的腿固定在膝蓋伸展部位。 抬起腿(髖關節屈曲,膝關節伸直),並進行髖關節屈曲,直至患者首次報告其癥狀的範圍(P1反應)。 一位獨立觀察員記下了這個角度。 在這個P1的運動範圍內,檢查員被動背踝以確定病人癥狀的任何惡化。 這是在神經動力學測試期間的基線髖關節屈曲ROM,並且在每次治療期間之前和之後記錄十次。

被動直腿抬高鬆動坐骨神經:

為了鬆動坐骨神經,檢查者將髖關節屈曲角度降低到P1範圍以下5-10度,直到癥狀消失,這由獨立觀察記錄。然後將踝關節交替地作為運動來調動坐骨神經管道,作為背屈和跖屈交替使用。這種神經鬆動的振蕩技術是在3組10次重複中完成的,每次重複10次,每次重複10次。在療程結束時,審查員在5分鐘的間隔後再次進行被動直腿抬高測試,以確定報告P1的範圍有任何變化。該髖關節屈曲R活動度用於識別和計算每組治療期結束時測試前和測試後值的差異。兩周內共進行了10次治療。所有10個療程的每次治療前後評估疼痛,活動度和癥狀分布。在開始治療方案和完成治療方案之後評估修改的Oswestry殘疾指數。

在這個小組招募的患者,解釋了他們的狀況,並被要求進行一系列練習,並遵循良好姿勢的建議持續兩周。這些建議包括在日常生活活動中保持正確的姿勢,符合人體工程學的建議,如何正確抬起重物,以及一些特定的背部鍛煉,最重要的是建議患者儘可能保持活動狀態,以達到疼痛耐受。練習(骨盆傾斜練習,背部伸展練習以及貓和駱駝練習)在模型上進行了演示,並要求患者在教學過程中進行複製(圖3至圖6)。在初始評估當天進行練習教學之後,進行被動直腿抬高測試以記錄該組患者的基線髖關節屈曲活動度。由於該組給予干預的性質(自助策略),因此每天致電患者進行結果評估是不可行的。因此,在治療方案的第一天和最後一天評估所有因變數(VAS,髖關節屈曲ROM,SD和MODI)。

(骨盆傾斜訓練)

(背部後伸訓練)

(貓式伸展)

(駱駝式訓練)

結果提示,試驗組的各項指標都比對比組改善更多。

討論:

實驗組中的疼痛減少可歸因於抑制由C-纖維介導的時間總和以及神經組織的機械敏感性降低。 在這組中,僅有少數患者在10天結束時報告VAS絕對零度,而其餘患者報告即使在完成研究方案後也存在某種形式的殘餘疼痛。 因此,8-10療程的充足性不能得到肯定。 因此,建議在疼痛減輕到VAS評分最低分數後,對治療技術進行修改以減少該組報告的殘餘疼痛

神經鬆動後得到16.5度的改善提示當前研究結果與先前文獻的一致性。 這組髖關節活動度中的這種增加可以歸因於神經床的直接伸長以及所使用的神經鬆動技術所繼發的機械性界面的延長(腘繩肌)。 與目前研究中使用的神經鬆動技術相比,在可用鬆動的末端範圍使用以調動神經的神經張力調整相比,患者更容忍P1範圍以下的動作技術。

該技術的結果無法與之前用於LBP治療的研究中使用的slump拉伸相比較,因為它是用於各種非均質多樣化群體的非特異性技術。slump拉伸的使用是值得懷疑的,因為它在整個神經腦膜管內伸長併產生張力,這可能使患者的癥狀加劇,處於更易激惹的狀態。相比之下,被動直腿抬高技術偏向於坐骨神經連續體,其可以選擇性地動員神經而不會在神經系統的其他部分產生過度緊張,並且由治療師更好地控制。第一次出現癥狀(P1反應)時,直腿抬高神經動力學檢查的表現是一種高度可靠的方法(ICC = 0.78-0.96),並在隨後的療程中進行重複檢測。這允許通過使用敏化操作來識別測試結果中的有意義的差異,並且可以用於更易怒的狀況,而不是依賴於治療師認知並且難以量化的阻力(R1響應)測量。本研究中使用的神經鬆動的振蕩技術緩慢地參與運動的阻力,與保護性肌肉保護相關,導致治療後受試者經歷的癥狀減輕。

本文翻譯自:

Kaur G, Sharma S. Effect of Passive Straight Leg Raise Sciatic Nerve Mobilization on Low Back Pain of Neurogenic Origin[J]. Indian Journal of Physiotherapy & Occupational Therapy, 2011.

歡迎關注「骨傷康復研究」公眾號

「骨傷康復研究」公眾號文章目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骨傷康復研究 的精彩文章:

TAG:骨傷康復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