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这只人人视若珍宝的金龟,大诗人贺知章却拿来换酒喝

这只人人视若珍宝的金龟,大诗人贺知章却拿来换酒喝

现在偶尔还可以听到“金龟婿”这个说法,这个说法最早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一首《为有》诗:

为有云屏无限娇,凤城寒尽怕春宵。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

不过如果再细究下,为什么会有金龟婿这个说法,估计大多数人都说不出来吧。

实际上,这和古代的身份证有莫大的关系。

现代人的身份证是一张内嵌芯片的卡片,而在唐朝,官员们随身携带的身份证则是鱼符。不过,这鱼符还不是最早的身份证,鱼符的原型应该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发明的虎符。

虎符

虎符的作用,想必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是君王用来调兵遣将的一种凭证。虎符往往分为两半,一半在皇帝手中,一半在带兵的将领手中。进行战时人员调动时,皇帝发给将领自己的那一半虎符,两半合二为一,命令才能生效。放置在将领这边的虎符,除了用来防止专权之外,很多时候是为了确认将领的身份。

不过,到了唐朝,虎符被鱼符替代,原因无他,只因为唐高祖的父亲叫作李虎,李渊为了避父亲的名讳,改用黄铜做鱼形兵符,鱼符由此而来。

鱼符

和虎符一样,鱼符刚开始只是用于调兵遣将之用。不过随后,由鱼符又衍生出了随身鱼符,用来作为唐代上朝文官的身份凭证,估计随着科举制的推行,唐代选拔的文官的数量也逐渐多了起来,为了管理方便才搞出了这么一项发明。

当时规定,内外官五品以上,皆佩鱼符,以“明贵贱,应召命”。鱼符以不同的材质制成,“亲王以金,庶官以铜,皆题其位、姓名。”装鱼符的鱼袋也是“三品以上饰以金,五品以上饰以银”。

不过到了武则天时期,鱼符又一次大变身,变成了龟符,原因也无他,只是武则天一时兴起,仗着自己姓武,想表明自己是“玄武”出身,于是任性地将鱼符换成“玄武”模样,并且规定装龟符的龟袋,三品以上的官员用金饰,四品用银饰,五品用铜饰。所以金龟婿,理所当然是腰间佩戴金龟袋的高级官员,地位之高不言而喻。

金龟

不过,除了用来表明身份显贵的的寓意之外,金龟的背后,其实还有其他的内涵,比如友情。

大名鼎鼎的李白曾经留下这样的诗句:

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

这句诗,是用来纪念他的好友贺知章。提起贺知章,大家应该还记得我们小学时读过他的一首《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家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问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是公元744年,贺知章85岁时告老还家时写下的诗句,而当时李白才43岁,所以他们两人,算是忘年之交。

贺知章是在回乡两年前,即742年见到李白的。此时的李白已近不惑之年,却一无功名二无置业,独自一人前来长安希望可以在这里寻找到人生的转机。

一天,一向喜欢四方游玩的李白到一座道观参观,和贺知章不期而遇。贺知章早就听闻李白大名,李白也知道贺知章乃是当朝重臣,趁机献上自己的近作《蜀道难》,读罢诗的贺知章被李白的满腹才华惊倒,连连称赞他为“谪仙人”,携他一起下山饮酒。两个人都是出了名的爱饮会饮,杜甫将他们二人列入“饮中八仙”之中,喝到尽兴了,贺知章发现所带盘缠不够,于是慷慨地解下自己的金龟,押给酒家换作美酒,和李白一醉方休。

随后,贺知章向唐玄宗举荐了李白,玄宗久闻李白大名,任命其为翰林学士。

这,大概是贺知章在仕途后期做的最正确的一件举动了,而这金龟背后,承载着他对李白的知遇之恩以及两人深厚的友谊。

贺知章告老还乡时,李白恋恋不舍,写下了诗句赠给他,表达了后会有期的愿望,不料,不久之后,贺知章就溘然去世,听到消息的李白十分悲痛,写下了《对酒忆贺监》二首,深情地怀念这位前辈对他的提携之恩。

岁月流逝,历史洪流滚滚向前,金龟已经淹没其中,在如今的社会中已经寻觅不到它们的踪影了,但其中蕴含的情谊,毋庸置疑,无论山河如何流转,终将一直闪烁光芒,彪炳千秋。

——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顽派 的精彩文章:

TAG:文顽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