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史上那些如雷貫耳的佛系青年

史上那些如雷貫耳的佛系青年



點擊標題下方

「鑒證歷史」

揭秘歷史事件;還原歷史真相!












鬼故事日記

言情小說

祖傳

偏方





2018年初,一款名為「旅行青蛙」的遊戲火爆了起來,引來萬千女性母愛泛濫,天天念叨自己的呱兒子回來沒。事實上這款遊戲同樣吸引了大量男同胞,他們身上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佛系,所謂佛系青年的概念來自日本,大意就是隨緣、平和、無過多欲求的人。那麼歷史上有哪些佛系青年呢?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





NO.1 伯夷叔齊



伯夷叔齊二位兄弟可是中國歷史上頭一等的佛系青年,他們倆都是孤竹國的王子卻互相推讓王位,最後逃到了周人的居住地。當周武王伐紂的時候,他們也曾勸阻武王不要以下犯上,但卻得到的是一頓奚落。




於是二人就遁入首陽山中,發誓不食周粟,平常生活靠採集一點山裡的野薇菜維持。在魯迅筆下的伯夷叔齊,還遭到了當地一位潑辣女子的嘲諷,說他們是假惺惺的仁義,要當高潔的隱士也應當連周家的野菜都不要刨,結果這兄弟倆當真信了,餓死在首陽山中。




伯夷叔齊代表了中國傳統文化中淡薄利祿但卻極端重視個人名聲的傳統,因為近乎固執的堅持、反抗而受到了司馬遷的高度評價,開創了中國隱逸文化和佛系青年的自我放逐之旅。




NO.2 季札




這位佛系青年來頭可不小,是吳王壽夢最小的兒子,壽夢很寵愛他打算死後讓季札當國君。但是季札卻百般推辭,最終他的哥哥們相繼成為國君而他只是一個小小的封君,人稱延陵季子。




季札雖然對王位看得很淡,但卻學問很好,到各個諸侯國從事外交遊歷。有次他路過徐國,徐國國君十分鐘愛他的寶劍但不好意思索要,待季札返回經過徐國時,徐國國君已經去世了,季札就把寶劍解下系在徐國國君墓地的樹上。




季札和當時各國的所謂賢人關係很好,比如他和叔向、晏嬰都是好朋友。但季札言語不多,而且出遊也是隨性所至,更喜歡玩弄樂器,賦詩吟詠,放到今天妥妥的是一個豆瓣網紅,佛系青年,後來他的去世也是不溫不火,大概活了七八十歲。




NO.3 王羲之




王羲之這個人也是早年放蕩不羈,當時一位門閥想要招女婿,來到王家挑選。王羲之卻不慌不忙地坦胸露腹,在床上吃胡餅,顯得漫不經心的樣子。最後這位大佬郗鑒就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王羲之。王羲之相親都如此隨意浪蕩,也真是不負書聖、佛系的名號了!對了,東床快婿這個典故也是從這來的。





NO.4 謝安




淝水之戰軍情緊急,謝安卻淡定地下棋,悠然自得,心理狀態十分好。不過勝利了之後他也是隨大流,腳上的木屐的齒都踩壞了。東山再起說的就是謝安這種不溫不火的人。




要知道謝安少年時候就很聰明,不僅學識很高,而且擅長書法,寫得一手好字。不過這位小夥子年輕時不願意做官,任著作郎不久便以有病為借口辭官歸家。隱居在浙江會稽東山,經常與王羲之、許詢等一起遊山玩水,寫詩作文。




朝廷知道他很有才幹,徵召他做吏部侍郎,也被他拒絕了。後來,明帝司馬紹的女婿桓溫請謝安做司馬。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謝安只好答應,這時他已經四十多歲了。謝安在功名富貴上如此隨意,真是千古其人。





NO.5 李白




李白是唐代最有名的佛系青年,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他的一生放蕩不羈,胸懷大志卻似乎事事無所成,參加政治卻站錯了隊,最後逢了大赦卻在採石追逐月亮,墜入水中。




這樣的傳說和經歷讓李白當之無愧的成為了大唐第一佛系青年,先是敢想敢幹然後就是不斷喝酒寫詩自我放逐,雖然有「天生我材必有用」,但終歸是「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的凄涼境遇。





NO.6 張岱




湖心亭看雪可謂是世上少有的佳作,半夜看雪、半夜在金山寺里唱戲也只有張岱幹得出。此人喜歡戲謔玩笑,有驚人的才學和美的想像力。說佛系青年的話,他似乎是最合適不過的了,那句名言「人無癖不可與之交也」打動了不少人,大概天生怪才是張岱最大的得意之處吧。







當然佛系青年還有很多,王維、孟浩然、佛印和尚、賈島、羅隱、葛洪、孫思邈等等等。不管他們有怎樣的特立獨行,平靜自得,他們都是中國文化史上回返本心,照看好自己的典範。




佛系強調的是不要過分執著,需要遵從本心,儘力而為的意境。簡單來說,佛系形容的是一種怎麼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生活方式。






















十二生肖2018年運勢查詢













每周更新最新相關運勢動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鑒證歷史 的精彩文章:

和珅的妻妾中有乾隆的妃子,不過最愛卻是這個洋妞
近代史上7位武術高手,李小龍並非最強,第一位尊稱「武聖」,至今無人超越

TAG:鑒證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