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美科技股VS中國消費股背後都是利潤在推動

美科技股VS中國消費股背後都是利潤在推動

納斯達克指數自2009年以來震蕩上行,2018年6月5日指數再創歷史新高,其主要成分股包括亞馬遜、微軟、蘋果等科技股的股價也進一步攀升。回顧最近9年多來納斯達克指數的表現,是什麼因素推動指數持續攀升呢?

我們首先想到的是估值的提升,因為金融危機之後,美國連續的量化寬鬆為市場注入了大量流動性,受益於流動性好轉,估值提升的空間被打開。然而數據證偽了這種假設。根據彭博資訊數據,2009年年初納斯達克指數的市盈率為28.1倍,而截至6月5日收盤,該指數的市盈率為24.1倍。雖然在流動性推升之下,2009年納斯達克指數年終市盈率一度上行到60倍以上,但9年多來的平均市盈率僅為30倍,在2011年中甚至僅僅只有19倍。可見,估值並不是指數上行的決定性因素,盈利提升才是關鍵。

為了將指數的盈利提升幅度進行量化,我們假設將納斯達克指數當做一隻股票,其股價(即股指點位)與市盈率之比,便可以用來表示凈利潤的走勢。根據彭博數據計算,納斯達克指數在2018年5月6日的凈利潤是2009年1月2日的5.46倍,遠超指數4.68倍的上漲倍數,納斯達克指數的盈利好於指數的表現。可見,凈利潤增長是股價持續攀升的根本因素。

此外,還有一個現象,美國三大股指中,納斯達克指數的市盈率水平最高,其次是標普500指數、道瓊斯工業指數。截至6月5日收盤,上述三個指數的市盈率分別為24.1倍、20.9倍和18.7倍。市場的估值結構是由什麼決定的呢?我們先來看看凈利潤的增速。

類似於計算納斯達克指數凈利潤增長幅度,先計算標普500指數和道瓊斯工業指數的凈利潤增長幅度。計算結果顯示,二者在9年中,分別上漲了2.16倍和2.42倍。雖然市盈率相對較高,但標普500指數的增長幅度弱於道瓊斯指數,但都遠低於納斯達克指數凈利潤5.46倍的增長倍數。

再來分析一下美國三大股指的盈利能力。為了簡單的計算ROE水平,我們用市凈率/市盈率來代替。根據彭博數據,2009年至2018年6月,納斯達克指數的平均ROE為10.9%,標普500指數為14.2%,而道瓊斯工業指數為19.3%。可以看到ROE與市盈率幾乎呈現相反的關係。因此,我們認為指數的估值水平,主要受到凈利潤增速的影響,而與盈利能力,例如ROE水平關係不大。

對美國股指的分析和判斷,有利於我們理解成熟市場的估值結構,也有利於我們理解市場的變化。例如,近期美國股票市場的科技股表現強勁,而在A股市場,則是消費股領漲。雖然中美市場表現強勁的板塊不同,但這背後的變化,都是投資者基於利潤增速的考慮。

2018年年初以來漲幅最高的是醫藥生物,行業相應的變化是2018年一季度行業的營收增速從2017年全年的15.8%上行至22%,凈利潤的同比增速也從23.1%上行至28.4%。根據Wind資訊提供的分析師一致預期數據進行統計,可以發現,包括食品飲料、紡織服裝、醫藥生物、商業貿易、休閑服裝在內的大消費行業,2018年的預期營收增速普遍高於2017年,但凈利潤的波動較大。進一步分析目前市場表現較好的細分板塊和個股,均是受益於利潤增速上行,且在利潤增速上行過程中,估值也在發生改變。因此,雖然板塊的表現有差別,中美股市背後的推動邏輯,都是基於利潤的提升。

隨著我國QFII額度不斷提升,滬港通、深港通開閘,A股納入MSCI指數體系,我國資本市場與國際市場的聯動性越來越強。伴隨著資本的流動,市場的估值結構也在發生改變,A股的結構向國際成熟市場靠攏是大概率事件。在這個過程中,投資者會越來越重視基本面的變化和利潤增速的影響,而這種情況正在發生,值得重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證券時報 的精彩文章:

阿里巴巴牽手國際醫學再建互聯網醫院

TAG:證券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