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宋代官窯如何欣賞!

宋代官窯如何欣賞!

北宋官瓷釉面的開片,得益於其獨到的工藝,所開片紋極富節奏感,如水波粼粼,晶瑩剔透,開片不僅流暢,且小器也可開龜背大片,產生出令人驚嘆的紋裂美。開片本是由於坯釉結合不好而導致釉面開裂的弊病。但北宋官窯瓷卻慧眼識珠,利用這一陶瓷缺陷開創了著名的紋片釉,嚴格地說,這些人們不能完全控制和設計的效果不能稱做裝飾手法,它是一種材質之美,是一種本質的美。

當時北宋的京城是汴梁(今河南開封市),官窯遺址很可能因為黃河歷史上多次改道已沉入地底,至今日尚未發掘。由於缺乏考古發掘資料和充足的文獻支撐,因此,關於北宋官窯,留待我們探討的方面還有很多。

北宋官窯為:「朝廷置窯、內府制樣、民匠造器、兵士供役」,所燒產品唯供朝廷使用,不在市場流通,非常珍罕和稀有,一如清代學者陳瀏在其《陶雅》一書中所言:「宋官窯者絕不經見,世人罕能識之者。」

宋代哥窯精美,稀少,很多藏在民間的藏品卻有價無市,所以我們需要找到好的平台出手藏品,讓更多好的藏品被挖掘出來。

哥窯」名列宋代五大名窯,在陶瓷史上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哥窯胎多紫黑色、鐵黑色、也有黃褐色。釉為失透的乳濁釉,釉面泛一層酥光,釉色以炒米黃、灰青多見,釉面大小紋片結合。

經染色後大紋片呈深褐色,小紋片為黃褐色,也稱『金絲鐵線』「墨紋梅花片」「葉脈紋」『文武片』等。這是傳世哥窯的主要特徵之一。器形有各式瓶、爐、尊、洗及碗、盆、碟等。多見仿古造型,底足製作不十分規整,釉面常見縮釉和棕眼。

而《中國陶瓷史》這樣敘述:

造型有各式瓶、爐、洗、盤、罐等。論胎有厚薄之分,其胎質有瓷胎和砂胎兩種,胎色有黑灰、深灰、淺灰、土黃多種色調,釉色也有粉青、月白、油灰、青黃各色。從時間上講,這裡應有早晚之別,從產地說也有恐非一個瓷窯的作品,情況是比較複雜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術天下經濟論 的精彩文章:

TAG:藝術天下經濟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