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面對丙肝,這兩位搖滾巨星的做法截然不同

面對丙肝,這兩位搖滾巨星的做法截然不同

圖片來源於網路

在治癒丙肝的藥物問世前,患上丙肝是不幸的。

在得知自己患有丙肝後,美國兩個搖滾巨星的做法截然相反,格雷格·阿爾曼勇敢面對,成為一名喚醒人們對丙肝認知的「發言人」,而盧·里德卻選擇了沉默,直到去世後人才讓人們知道。

當然,病情是一個人的隱私,但作為公眾人物,如果能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喚醒公眾對疾病的認知,絕對是善事一件。

勇敢者:格雷格·阿爾曼

圖片來源於網路

格雷格·阿爾曼,生於1947年12月。他與其兄弟杜安創立的「阿爾曼兄弟樂隊」是美國南方搖滾的先驅者,他們曾為南方搖滾風格貢獻了《Midnight Rider》、《Melissa》和《Whipping Post》等多首名曲。

2017年5月,格雷格·阿爾曼因肝癌併發症離世。

維基英文百科提供的資料顯示,直到2007年,他才被診斷出患有丙肝,他認為可能是自己在20多歲紋身時感染上的。

在被診斷出患有丙肝後的第二年,就在他的肝臟里發現了腫瘤。

在藥物治療未能阻止病情進一步惡化後,他在2010年接受了肝臟移植手術。

2011年,阿爾曼向外界公開了自己與丙肝鬥爭的經歷,成為了「Tune In to Hep C」丙肝項目的一名發言人,與美國肝臟基金會一道,致力於提高人們對丙肝的認知,呼籲二戰後的嬰兒潮一代去做丙肝篩查和檢測。

作為「Tune In to Hep C」丙肝項目的一部分,2011年7月27日,「阿爾曼兄弟樂隊」在世界肝炎日前夕,在紐約舉辦了一場公益音樂會,募集了25萬美元的善款,用於提高公眾對丙肝的認知。

2017年10月,在阿爾曼去世後,為紀念阿爾曼在喚起公眾丙肝認知上的貢獻,美國國家病毒性肝炎圓桌會議設立了「格雷格·阿爾曼丙肝領導力獎」。

在與丙肝的鬥爭中,格雷格·阿爾曼毫無疑問是一個「勇敢者」。

沉默者:盧·里德

圖片來源於網路

盧·里德,生於1942年3月,美國著名搖滾樂傳奇、被稱為「地下搖滾教父」。他與好友創建的「地下絲絨樂隊」被認為是美國1965年之後最重要的搖滾樂隊之一。

在他長達30多年的個人創作生涯里,除了錄音室專輯,他還參與了電影演出、原聲帶製作、並且撰寫劇本,出版攝影集。

2013年10月,盧·里德因肝癌併發症離世。

然而,與格雷格·阿爾曼不同,在得知自己患有丙肝後,盧·里德並未選擇將病情公之於眾。

直到他去世,人們才知道,他患有丙肝。

據報道,盧·里德是在早年注射毒品時感染上丙肝病毒的。

所以,要遠離毒品,遠離毒品,遠離毒品!

雖然盧·里德在世時沒能及時發聲,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喚起公眾對丙肝的重視。但在他去世後,他的好友洛瑞·安德森在紀念他時,還是以他與丙肝的鬥爭為例,呼籲人們重視丙肝的危害。

「在他生命的最後幾年裡,他一直遭受著丙肝的折磨。最初,他接受的是干擾素治療,副作用很大。」洛瑞·安德森說。

「2013年5月,他接受了肝臟移植,看上去很成功,身體看上去恢復得也不錯。然而,不久他移植的肝臟也出現了衰竭,再也沒有辦法挽回了。」 洛瑞·安德森接著說。

有媒體評論認為,丙肝患者及其家人面臨的眾多挑戰之一,就是公開討論這一病情,這一問題亟待解決。

丙肝,素有「沉默的殺手」之稱,是因為其具有高隱匿性、高漏診率、高慢性化等特點。

慢性丙型肝炎的隱匿性非常高,有些丙肝患者可能在患病後20年內不發生任何癥狀,容易讓人忽略。

不過,隨著以「吉一代」索華迪為代表的一系列直接抗病毒藥物的問世,現在人類已經可以治癒丙肝了。

以最近剛剛在華獲批上市的丙肝創新葯「吉三代」丙通沙為例,作為首個無需考慮丙肝病毒患者基因型和肝纖維化程度、每日一次的單片劑治療方案,只需12周,便可徹底清除丙肝病毒。

臨床研究表明,「吉三代」丙通沙對基因2型丙肝患者的治癒率高達99%,對基因3型丙肝患者的治癒率高達95%。

此外,丙通沙對基因1型、基因4型、基因5型和基因6型丙肝患者的治癒率也很高,整體治癒率在97-100%之間。

世衛組織肝病項目負責人赫恩夏爾稱這些直接抗病毒藥物的問世是丙肝治療領域的「革命性」成果,為在全球消滅丙肝提供了可能。

當然,在人類消滅丙肝的過程中,需要各方共同努力,而提高公眾對丙肝的認知至關重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客網 的精彩文章:

做完這些事一定要洗手,肯定有你錯過的
夏季頻繁上演「狼出沒」,小仙女該如何保護自己

TAG:健客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