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易建國 「年度十傑」及攝影作品

易建國 「年度十傑」及攝影作品

2018年5月8日,河南省攝影工作會暨河南省藝術攝影學會年會在河南省轎頂山舉行。河南省藝術攝影學會汴梁攝影分會主席易建國被增補為河南省藝術攝影學會理事,榮獲河南省藝術攝影學會2017」年度十傑「攝影師稱號。河南省藝術攝影學會專門為十傑攝影師出了攝影畫冊。

這次十傑評選,易建國報送的是組照《高樓崛起-中國建築業農民工生存紀實》30餘張。這組作品中的大部分照片2017年被中國攝影家協會函授網站「校友風采」欄目刊發。現在登錄網站仍然可以看到作品。

為了更全面的展示農民工的生存、生活狀況,現將易建國攝影作品《高樓崛起-中國建築業農民工生存紀實》原作刊登如下:

高樓崛起--中國建築業農民工生存紀實

一片片一棟棟的高樓

是城市最亮麗的名片

你為樓群的美麗自豪

我為城市的漂亮點贊

不知你是否知道

那平地而起的大廈

澆築了多少農民工的辛勞

凝聚了多少建設者的血汗

春夏秋冬風霜雨雪

悲歡離合人情冷暖

外出的遊子背負著親人的囑託

收穫的季節飄蕩著全家的笑顏

......

我從2016年7月開始,以河南省開封市的建築工地為拍攝對象。從基坑開挖到高樓封頂,全面、真實的記錄了農民工工作、生活的全過程。我拍中國建築業農民工的目的,就是將他們真實的生存現狀告訴世人:他們是一個被人忽略、辛勞而偉大的群體,他們應該活的有尊嚴,應該得到全社會的理解和尊重。

這個建築工地2016年6月開挖,2018年5月兩棟樓主體封頂內外裝修,共16層。工地的農民工,各工種加起來大概有一百多人,有鋼筋工、木工、架子工、混泥土工、水電工、油漆工等,有四川的也有河南省內的。年紀最大的60歲,最小的20出頭。有一個人來幹活的,也有夫妻一起來打工的。

因為場地比較狹窄,他們或住在簡易的小鐵皮房子里,或住在簡陋的樓層里。冬天冷夏天熱,條件很艱苦。經常是兩三對夫妻共住一間房,中間以布簾相隔,雖然有些尷尬,但也無奈。為了生活,他們不得不承受比城裡人更多的艱辛。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晚上加班也是常事。吃飯以班組為單位,幾個人,十幾個人,各吃各的。一瓶啤酒一個粽子就是端午節,一碗水餃一份孤獨就是過年。

春節快到了,農民工最大的願望是領到工資回家過年。建築工地拖欠工資的事情時有發生。每年的元旦、春節、端午、中秋都有農民工討薪。近年來,農民工討薪由堵門堵路的野蠻討薪,轉向文明討薪。政府的信訪部門聯合勞動、住建、規劃、交通等部門集中受理農民工的投訴。農民工最終都能拿到自己的血汗錢。大多數的建築工地都沒有拖欠的事情發生。他們不僅足額發放了工資,還有過年的禮物,農民工的喜悅溢於言表。

60歲的廉中強,河南南陽人,是這個工地年紀最大的農民工。兩個孩子都成家立業了,他在老家閑不住,告別老伴,一個人來開封打工,在工地做保管員兼零工。2017年春節本想回家和老伴團聚,但工地需要他看場,他毫無怨言的留了下來。老伴只好從老家來工地陪他過年,就住在簡陋的傳達室兼倉庫里。過了年老伴要回老家的時候,項目部專門送她一套衣服,老人很是開心。

趙龍鳳和王寧傑是工地一對年輕的夫妻,漯河人,都是27歲。趙龍鳳是新一代農民工的典型代表,他小學文化,18歲入行。靠自己的勤奮刻苦,在實踐中學習,現在已經是水電隊的隊長,帶領十幾個人承包了這個工地的水電施工。妻子小王專門管賬和做飯。她在老家有個四歲的兒子,思子心切,她經常拿出手機,看著兒子的照片發獃。2017年春節,兒子從老家來工地看爸爸媽媽,一家三口好開心,返鄉時我送他們去了汽車站,團聚的幸福洋溢在他們的臉上。

2017年4月28日,1號樓就要封頂了,這是個重要的時刻。混泥土的澆築是在夜裡,天剛擦黑,我就爬到樓頂,在微弱的燈光下,真實的記錄了他們澆築的情景。那高大的長長的石子砂漿輸送管道,猶如蒼龍般在夜空中舞動。農民工系著圍裙,腳蹬高腰雨靴,用膠帶纏著靴子,用高大的身軀扛著拽著蒼龍,在綁紮好的鋼筋方陣之間澆築。振動棒在突突的轟鳴,將石子砂漿搗實攪勻。泥漿濺到他們的身上臉上,沒人在意。

剎那間,我被深深的感動了。這就是中國農民工,他們用真誠和實幹,澆築了一個個精品工程,澆築了城市美好的明天。

農民工的辛勤付出,換來了一棟棟高樓拔地而起,那是我們城市一道道靚麗的風景線。

致敬,偉大的中國農民工,我們的兄弟姐妹!!!

2018年6月5日,河南省藝術攝影學會公眾號《攝影河南》也隆重推出了年度攝影十傑易建國的攝影作品

創作感悟

關於人文紀實攝影,法國攝影大師布列松說過:「在稍縱即逝的現實面前,我們屏住呼吸,把所有的感官結合起來進行拍攝。拍攝讓頭腦、眼睛和心靈處於同一瞄準線上。」布列松提出了頭腦、眼睛、心靈三個概念,就是拍攝人文紀實,要用腦子去想:拍什麼?要用眼睛去看:怎麼拍?要用心靈去感知:有感情。

對於人文紀實攝影來說,內容比形式重要。要拍攝有意義的社會生活,反映人民群眾的喜怒哀樂,真實記錄當下的社會現狀和人物的歷史命運。形式是為內容服務的,有了好的內容,盡量用藝術的表現方式表達出來。有時可能拍攝條件不理想,或者轉瞬即逝來不及構圖,但只要內容足夠生動感人,仍然是好作品。

一個好的攝影人要練就一雙「攝影眼」。生活是平凡的,要善於從平淡無奇的社會生活中發現真善美。首先你要被感動,只有你感動了,才有可能感動別人。不要拍你看見的,要拍你發現的。這個發現,就是你經過思考,提煉出來的切入點,有了這個切入點,你的作品才有意義。把尋常的東西,拍成不尋常的作品,是一個優秀攝影人必須具備的素質。

我拍攝人文紀實的原則是「記錄有感情的故事,拍攝有溫度的照片。」

易建國

河南省藝術攝影學會理事、河南省藝術攝影學會汴梁攝影分會主席兼秘書長、中國攝影著作權協會會員、中國攝影家協會函授學院省級提升班28期優秀學員、國際攝影家聯盟GPU會員、中國民俗攝影協會會士。80年代開始學習攝影,2016年開始攝影藝術創作,至今在各種媒體發表攝影作品200多幅。

《古城飛雪》入選2018中國國際攝影藝術節「本土攝影師」展、2017德國DVF三地巡迴國際攝影展

《農民工兄弟》組照,入選2016「中國黃山國際鄉村攝影節」、中國攝影家協會函授學院「校友風采」專欄

《開封鼓樓小吃夜市》組照,入選2017「中國平遙國際攝影節」、2017「中國鳳凰民俗攝影雙年展」

《走進平遙》入選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美麗中國」攝影大賽

《多重曝光無中生有》2018年6月1日《中國攝影報》

《城市的渴望》2017《人民攝影報》手機攝影TOP獎

《風景這邊獨好》2018年2月21日《人民攝影報》

《高樓走秀》2017年河南省藝術攝影學會《勞動者》攝影大賽二等獎

《快樂的泥點子》2017年「最美河南人群眾笑臉」大賽三等獎、2017年「最美中原人」攝影大賽三等獎

《多情的夏夜》組照2017年「攝影河南」

《大相國寺初五迎財神法會》入選2018年「中原古韻」河南民俗攝影精品展、鄭州攝影家協會月賽三等獎

《我是你的眼》開封市第十三屆攝影藝術展金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公眾號 的精彩文章:

皖K某奧迪車主,趕緊自首!
沭陽房價即將破萬?最新房價出爐,這個地方漲幅最大……

TAG: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