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百年長橋環繞悠悠絲竹聲 上音教授蕭梅導賞「清和之韻」

百年長橋環繞悠悠絲竹聲 上音教授蕭梅導賞「清和之韻」

一年一度的「全國非遺日」又將到來,百年長橋再度被悠悠絲竹聲染上了清麗的色彩。作為上海市第一批非遺保護項目,長橋街道江南絲竹今年增添了別樣的古典韻味。昨天下午,長橋「申韻」絲竹樂隊與浙江音樂學院江南絲竹樂團共聚上海工業技術學校的大禮堂,用新老兩套絲竹樂器演繹絲竹經典樂章。

圖說:演出現場 新民晚報見習記者 吳旭穎攝

舞台的正中擺著一架不尋常的揚琴,琴身雕著相對的兩條飛龍,底座則是鏤空的中國結圖案,上方還有「吉祥如意」四個字,讓人想起古時大戶人家精美的花窗。整體看去,這架琴古色古香,體積也比普通揚琴小了不少,讓人一時都不敢確信這是揚琴。「這是上世紀20年代的揚琴。」擔任此次音樂會導賞的上海音樂學院教授蕭梅向大家介紹,「那時候揚琴體積比現在要小,音域也窄一些。」一旁的琵琶也有門道:現代琵琶通常擁有24品格,而首先登場的這把古琵琶卻只有12品格,琵琶琴面的下方本來密密麻麻的位置看起來甚至有些空蕩蕩的。除了這兩樣,現代絲竹樂隊中不常見但卻歷史悠久的秦琴也登上了舞台。

竹板一敲,一曲經典的《中花六板》彷彿江南女子的吳儂軟語,讓人沉醉其間。剛演奏完,只見幾位樂手換上了常見的現代制式絲竹樂器,將剛才的那曲又重奏了一遍。古樂古樸深厚、娓娓道來,新樂則歡快豐富、表現力十足。一經對比,兩者的異同便清晰地顯現了出來。蕭梅解答:「這正是江南絲竹的魅力所在。」

圖說:上世紀20年代的揚琴 新民晚報見習記者 吳旭穎攝

長橋「申韻」絲竹樂隊的成員都是江南絲竹的狂熱樂迷,他們演奏時總沒有指揮、也不帶樂譜,幾首經典曲調早已反覆演奏、爛熟於心。奏樂時,他們手中樂器間的起承轉合如同老朋友談話,相同的曲調、相同的主題,卻每次都有不一樣的體會。接下來這一首江南絲竹經典曲目《三六》正體現了絲竹樂的這番妙處。在江南絲竹音樂中,接連的幾個樂章總會在開始或末尾相同的曲調,稱為「合頭」。《三六》包含了五個「合頭」。蕭梅將它們比作一幅五朵玫瑰的畫作。調子是一樣的調子正如玫瑰是一樣的玫瑰。可絲竹樂里,同一個「合頭」可以用不同技巧「加花」豐富單個音節,這使得每次演奏都有細微的不同,就像一幅畫里每朵玫瑰也總有些許不同。每次細微變化帶來的「驚喜」使得一首曲子在絲竹迷耳中真正成為了「百聽不厭」的作品。「若是千篇一律,反倒顯得無味了。」

從古至今,相同的絲竹曲目隨著時間推移也出現各式各樣的變化。復原古代制式的樂器,再讓它們重新發聲,樂迷們就能在對比之中聽到江南絲竹的變遷,聽出江南絲竹曾拋棄了哪些老技巧,又增添了哪些新創造。「前世」的重現為「今生」的絲竹增添了更加獨特、更加豐富的魅力。(見習記者 吳旭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民文化 的精彩文章:

「東方魅影——陳強海派瓷藝作品沙龍」昨日舉辦
土山灣博物館將整體遷入,以後的徐家匯源原來這麼靈!

TAG:新民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