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了解了日本首富孫正義後,感覺中國少了這樣一位投資家

了解了日本首富孫正義後,感覺中國少了這樣一位投資家



日中新聞

微公眾

infochinanews

歡迎您關注日中新聞,請點擊下方菜單欄:


互助信息:

工作、轉讓、租房、簽證、其他



從東京「新橋」輕軌車站下車,換乘其他輕軌線再坐一站便能到「汐留(Shio-dome)」站,下車就能看到「東京汐留大廈」——軟銀公司總部。


和附近的幾座大廈,比如世界最大的廣告公司電通入住的「電通大廈」、世界最大企業之一的住友公司雄踞一方的「住友大廈」不同,軟銀這家在世界500強中排名第92位(2016年數據)的企業,並未將大廈的名字命名為「軟銀大廈」。




日本首富入住的大廈


從新橋步行到汐留大廈大約需要10分鐘。


二十年前,筆者在山口縣一所大學裡供職,算是筆者部下的一位副教授在辭職前來說明情況。副教授說,「還是想回東京工作,而且選擇了軟銀公司。」


副教授去軟銀工作後,筆者有一次從山口縣晉京,特意到汐留來看望他。


那時新橋正在重新開發,幾座超高建築已經蓋好,但人氣不是很旺。副教授到軟銀後任部長,他的任務是四處招人,幾層辦公樓都需要被填滿。

超豪華的建築,想想租賃費肯定不便宜,招人來填滿辦公室,讓筆者感覺副教授來的這家公司,雖然名聲在外,卻多少有些不靠譜。看著副教授忙裡忙外,比在學校時忙了很多,那時並不知道他今後能在軟銀工作多長時間。


略對企業經營有些了解的人,都不會先招人,然後讓招到的人去找活干,軟銀總裁孫正義在日本當時是有些名氣,但這麼做事,讓筆者這樣在大學教經濟學的人直覺這樣的企業是難以為繼的。


白駒過隙,十幾年過去了,現在那位副教授早已經在公司有了自己的秘書,見面需要事先預約。在汐留大廈最高層的日本料理店裡,他備下簡單而精緻的日餐,和筆者靜靜地坐在小包間里。望著不遠處的東京灣,商船、客船進進出出;樓下則是川流不息的汽車。問及這些年的變化時,副教授說,「孫正義在投資規模、對技術的鑒別能力等方面,不是我們普通人能夠想像的。」




用日本媒體最常用的一個詞來形容日本最近的二十年,該以「失落」為主要特點。房價地價這二十年間已下滑到原先的六分之一左右,蓋大樓已經很難招到租住的人,更不用說銷售了。在東京工作的普通公司職員(比較窮的那種),通常會來新橋喝一杯,但絕少有高級感。汐留雖然不是鳥不拉屎的地方,但比新橋又慘了些。


二十年前,幾棟高樓蓋起來了,但肯來這裡工作的人並不多,租房價格也極為便宜。想不到現在這裡竟然也是世界著名廣告公司、日本最大的通訊社、電視台、大型企業雲集的地方。筆者從料理店往下望去,自然感覺這裡比二十年前繁華了許多。


 「孫正義能夠帶出一種氣勢來。」副教授接著說。感覺得出他在向我介紹軟銀為何能成功,實際上也在說給他自己聽。估計當時他從學校辭職的時候,不過是想回東京工作,並未想到會有今天的繁榮。


向孫正義學習


從新橋走到汐留大廈的路上,筆者一直在看微信。


進入5月後,筆者潛水的朋友圈裡,開始發生很大的變化。感覺第二次日本潮已經在悄悄興起。




  •   「總理8年首訪,最重大啟示:沉默的日本,被我們低估了20年!」



  •   「本世紀最大謊言!日本經濟失去的20年實為創新的20年」



  •  「中央高層智囊:深刻認識中國與日本發展的差距」



  • 「傳說中的日本企業衰落」


等等……


曾在朋友圈中被轉了無數次的文章,再度從朋友圈裡跳了出來。以筆者對日本問題的敏感,朋友圈裡轉發時,文章題目會做一些小的修改,但文章本身幾乎不會改動,傳著傳著,文章作者的名字開始被淡忘,題目則愈發強悍,讓人不能不點進去讀一下。


不少微信文章,罵日本的時候必定狗血噴頭,然後搖身一變改成贊日本時,肯定會文過飾非,將日本社會描繪得十全十美。




看看路邊商店的繁華,觀察一下擦肩而過的日本普通市民的穿戴,確實感覺不到這裡的衰敗或者失落,從新橋往汐留走,應該說十分鐘的路程,看到的繁華比北京國貿、上海陸家嘴多出了幾分高級感,幾乎找不到剛剛從外地來到這裡,時裝落後,滿眼新鮮,東看西看的人(筆者除外)。

換個標題,讚美日本社會之文明,感嘆日本企業創新數量龐大,這不足以讓筆者這樣研究日本社會經濟數十年的人感到震撼,真正讓筆者覺得我們一直未看到、說不出來的一句話,也許是「中國社會缺少孫正義這樣的投資家」。


來汐留之前,自然要做一些作業,看看軟銀、孫正義的變化。


筆者看到,按2018年3月6日美國福布斯雜誌發表的世界富豪排名看,第一位是亞馬遜總裁傑夫·貝索斯,個人資產1120億美元,第二位是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900億美元),第三是沃倫·巴菲特(840億美元)。孫正義排在第39位(227億美元),其後還有日本優衣庫總裁柳井正(195億美元)。


中國在世界首富中並不缺位,比如騰訊總裁馬化騰排在第17位,阿里巴巴總裁馬雲也在第20位,論個人資產,馬化騰、馬雲都比孫正義要高出很多。




騰訊、阿里巴巴也在國外掙錢,但世界首富首先會從全球掙錢,通過讓全世界的資產變為自己的資產而獲得巨富,這也更加具有可持續性。如果只是從一個國家,尤其是首富所在國匯聚資產的話,長期聚集財富的能力就會差不少。


那些強調低估了日本能力的文章、吹噓日本企業創新高明的大作,都自覺不自覺地淡化了日本資產家財富的聚集能力。比如孫正義、柳井正,他們的財富絕大部分來自國外,孫正義這些年在投資方面的號召能力尤為巨大。中國不缺有錢人,中國的巨富應該也要能走出國界,從世界各地賺取財富,這方面我們該向孫正義學習。


一分鐘掙10億美元


來汐留大廈之前,有一條舊聞讓筆者印象深刻。


2017年3月27日孫正義在紐約拜會了沙特王國的皇太子,會談時間45分鐘,從皇太子那裡獲得450億美元的投資。換句比較俗氣的話說,孫正義一人一分鐘就能掙到10億美元。



本文來源自網路,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作者及時聯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日中新聞 的精彩文章:

原來如此,日本為何禁止「滴滴打車」?
特朗普制裁中國為何讓日元匯率大漲?

TAG:日中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