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投資理財賺取的是什麼?

投資理財賺取的是什麼?

金錢永不眠

Money never sleep

前幾日讀了篇文章《投資的本質是認知的變現》,讓我對投資理財有了新的角度,同時對客戶的心裡也有了新的認識。今天就在這裡跟大家分享下我讀這篇文章的感悟。

1

投資即決策,決策的差異來源於認知水平

我在與客戶交流中,一般會花較多時間在兩個方面:一是投資理財的理念,二是具體產品的選擇

投資理財的理念:通過跟客戶交流以往的投資理財的經驗,做過的產品類型,收益和對時間的要求,從而來決定客戶的哪些觀點是否需要改變,線上的哪些產品適合。

雖然說每個人的投資理財的理念都是不一樣的,但是有些原則卻是共同的,比如說收益、波動率、安全性肯定是不可能兼備的。

如果什麼產品三種要素都兼備那麼肯定是騙子產品,但是很多客戶的決策依然是從收益角度出發,自我欺騙式的忽視風險。

2

產品的認知,多維度的角度

產品的選擇:投資人往往都會有自己的產品喜好,這既是之前投資成功經驗的積累,也有投資人自己對一類產品的認知,但是這種認知能不能一直適用於未來,其實是不確定的。

每一種產品大類都是有自己的周期性,現在能賺取收益的,不一定未來1-3年內還能創造較好收益。

就算是固定收益類產品,也不會像是投資人自己想的一樣安全。

固定收益產品大多偏債權類,這類產品會跟社會資金融通和國家調控有很大關係,今年的強監管和去槓桿就會給這類產品帶來很多不確定性,需要從多角度去看底層資產的質量。

3

矛盾和現實的無奈

投資人自身往往是矛盾的。

我之前與一個客戶交流時,他對自己風格的評價是穩健和保守,但是他實際在做的金融產品是期貨,這就是很明顯的投資風格和產品不符。

很多投資人喜歡標籤化一類產品,比如很多投資人會覺得股票是有風險的,所以就不去碰,只去買固定收益類產品。

如果只是一味的去否定一類產品,而不去探究這類產品賺取超額收益和虧損的邏輯,客戶第一是會損失這類產品的收益,第二是會向低風險產品尋求高收益,反而容易在低風險產品上冒更大的風險造成損失。

專業的理財師是要有自己的立場的,不應該為了迎合客戶而去故意順從客戶的意見,應該根據自己的專業來給客戶提出建議。

但是實際情況中很難做到。一個產品賺或是賠,只和客戶產生直接利益關係,理財師本身只是賺取固定的傭金。

賺錢了,投資人也不會覺得是理財師的功勞;賠錢了,反而都是理財師的問題。

因此有些理財師寧願遵從客戶的意見,既不得罪客戶,也不願承擔責任。

其實很多有名的基金經理人也是有自己的理財師,因為一個人不可能什麼領域都精通。

因此好的第三方意見是可貴的,求同存異、投資人和理財師共同進步才是難能可貴的。

4

投資很大程度上賺取的是你信的那份錢

如果10年前你相信中國房價會漲,那麼你就可以賺到樓市的錢,如果你不信,那麼這份錢你可能就要錯過。

在投資理財過程中,最難的就是去投資一個不熟悉的領域,很多人會在一開始的階段就放棄了,因為他們不信。

但是願意去嘗試的人會先選擇相信,然後慢慢求證和找尋背後的邏輯。

其實信和不信已經不是個人的方面,公司和企業也是一樣。

蘋果當年要去做智能手機,喬布斯是相信自己可以的,不斷去嘗試;諾基亞和黑莓是不相信的。最後的結果就是蘋果顛覆了手機市場,諾基亞和黑莓徹底沒落了。

信或是不信未來都是不確定的。

投資是對未來不確定性下注,與其帶著懷疑的目光徘徊不前,不如堅定自己的內心,帶著信任的目光去求證。

JUN

08

任何一次機會的到來,都必將經歷四個階段:「看不見」、「看不起」、「看不懂」、「來不及」。——馬雲

註: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門財經 的精彩文章:

TAG:一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