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六清、三飲、七碗、一味」,知茶道,識茶趣,四首詩,秒懂茶!

「六清、三飲、七碗、一味」,知茶道,識茶趣,四首詩,秒懂茶!

「芳冠六清」、茶之「三飲」、「七碗茶歌」、「禪茶一味」,知茶道,識茶趣,四首詩,秒懂茶!


一.「芳冠六清」

「六清、三飲、七碗、一味」,知茶道,識茶趣,四首詩,秒懂茶!

西晉文學家張載在《登成都白菟樓》描寫道:


「芳荼冠六清,溢味播九區」。

該詩並非專寫茶,但無意中卻道出了茶飲「芳冠六清」、首屈一指的赫然地位。

芳香、滋味,突出了茶飲的審美情趣,賦予飲茶濃厚的文化色彩。

是為茶從藥用價值走向風雅文化的雛形。

註:「荼」即茶。「六清」即「六飲」,《周禮》中供天子享用的包括酒水在內的六種飲料。「九區」即「九州」,泛指全國。


二.茶之「三飲」

「六清、三飲、七碗、一味」,知茶道,識茶趣,四首詩,秒懂茶!

唐代中期,飲茶之風興起,關於茶的詩歌大量出現。

其中,茶僧皎然不得不提,他所寫的《飲茶歌·誚崔石使君》,在中國茶文化史上最早提出了「茶道」的概念,即茶之「三飲」。原詩節選如下:


一飲滌昏寐,情思爽朗滿天地。

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輕塵。

三飲便得道,何須苦心破煩惱。

「三飲」為飲茶的三個層次和意境:「一飲滌寐;二飲清神;三飲悟道」。

「三飲」環環相扣,層層深入,茶韻禪意相通,修心悟道相連,風雅而獨特,準確而傳神。

因此,皎然成了茶聖陸羽的忘年交。


三.「七碗茶歌」

「六清、三飲、七碗、一味」,知茶道,識茶趣,四首詩,秒懂茶!

在「三飲」神韻的基礎上,唐代詩人盧仝進一步細分,將飲茶化為七個層次,他的詩歌《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即歷史上大名鼎鼎的「七碗茶歌」。原詩節選如下:


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

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

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七碗茶歌」,大致可理解為:

一碗潤喉止渴;

二碗排孤解悶;

三碗思緒飛揚;

四碗快意人生;

五碗骨清膚爽;

六碗心通神靈;

七碗飄飄欲仙。

「七碗茶歌」細膩而生動的描述了飲茶的各種意趣和不同境界,揮灑而自如、風雅而別緻。

「七碗茶歌」當與陸羽《茶經》齊名。

盧仝因此被尊為「茶仙」。

四.「禪茶一味」

「六清、三飲、七碗、一味」,知茶道,識茶趣,四首詩,秒懂茶!

隨著從吃茶到品茶的轉變,飲茶意趣逐漸向人的內心偏移。

雖然茶終歸物質,但品茶卻是一種心境。

禪同樣講究心境,禪茶自古相通。

自公元前4年,茶祖吳理真於在蒙頂山脫髮修行,首創「佛茶一家」,茶與禪的淵源便從未間斷。

皎然為「江東名僧」,陸羽出生於寺院……

宋代圓悟禪師悟得禪茶之道,其「禪茶一味」的手書真跡至今仍被島國收藏。

深得茶道精髓的佛教高僧趙朴初,常引茶入詩、詩藏禪意,頗顯飲茶真趣。如《茶詩》:


閱盡幾多興廢,七碗風流未墜。

悠悠八百年來,同證茶禪一味。

中國茶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幾首詩固然說不盡、道不全,但卻猶如這座文化寶庫中的璀璨明珠,發出耀眼的光芒,洗滌著塵事凡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