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增強城市風光照吸引力的幾個小方法,一起來看看

增強城市風光照吸引力的幾個小方法,一起來看看

出門旅行、出差、探親訪友,人的一生中總會有很長一部分時間並沒有生活在自己居住的城市,即便 是在自己所生活的城市中,你會經常留意你周圍的環境嗎?你會記錄下這些魅力十足的城市風光嗎?

相信很大一部分人平時都在記錄著自己生活的城市,或者異國他鄉。城市的風光拍攝與自然環境的風光拍攝有很大的區別,因為畢竟城市是人們自己建造起來的,並且經過了設計和修飾,方式方法會有明顯的差異。

所以,攝影之友為廣大影友們總結了

6大要點

1.正確的時間

不得不說,想要拍出讓人屏息的照片,抓對時間是十分重要的點之一,就算是捕捉城市中的人造美景,依然少不了自然的裝點,且不論街道或建築外裝飾的植物,就拿光線這點來說,就讓人不得不選好拍攝時間。例如璀璨斑斕的城市夜景,在天未全暗、華燈初上與夜深時又是截然不同的感覺,而破曉時與傍晚的城市景緻也截然不同。

傍晚時分,華燈初上的時候,天色還沒有完全暗下來,將相機架在大橋邊上,降低ISO,調整成低速快門*,便可以拍到一張華燈初上,夜色繁華,但是天空又帶有豐富層次的照片了!

(*快門速度視需求而定,想讓水面顯得更加平靜,則用更長時間的快門,反之則用更高速度的快門)

在某些國家地區,可以輕鬆觀賞到超級月亮奇景,找好時機和防衛,固定好相機,使用長焦鏡頭*便可以輕鬆拍到。

(*焦距優秀在200mm以上,如果沒有也可以發揮現代相機高像素的優勢,對畫面進行裁剪達到效果)

這種角度,一般無人機很容易拍到,但是,非無人機也並非完全不可能拍到,有些城市酒店恰好就是在高層建築里。要拍攝這樣的感覺,關鍵就在於——早起!當然,你可以可以架好相機,查好日出時間,調好鬧鐘……鬧鐘一響,躺在床上,用遙控按快門。

幾何元素的利用在城市攝影中佔有一席之地,因為城市建築、公共設施等處處充滿著有趣的幾何元素或符號訊息,妥善用在攝影創作之中,往往能製造出奇妙的視覺效果

要善於發現重複的元素,比如上圖這些窗,都屬於重複的元素,下方晾曬的衣服,打破了畫面的常規性,達到畫龍點睛的效果。

(為了獲得更平整的效果,建議使用長焦鏡頭)

有時候拍攝建築,不需要把整個都拍出來,僅僅「選取」其中一部分便可,尋找這些重複而規整的元素,能令你的畫面顯得別具一格!

(為了獲得更平整的效果,建議使用長焦鏡頭)

只拍攝建築的某一塊,利用幾何的結構讓畫面更加豐富。然後固定好相機,使用慢快門拍攝*,便可營造神秘黑白空間!

(*慢門速度優秀在30S以上,有時候大白天很難達到那麼低的快門速度,所以可以在鏡頭前面加裝ND減光濾鏡來進一步減少鏡頭入光量)

3.另類的角度


城市中,有很多這種規則的場景,比如天井,旋轉樓梯。找到它們,然後從下往上,或者從上往下進行拍攝。你將得到一張具有視覺韻律的震撼畫面。

(為了獲得更強的視覺衝擊力,建議使用超廣角鏡頭)

有些時候,你可以嘗試一些不平衡的構圖,打破常規,也能獲得意想不到的結果。

4.獨特的光影表現

攝影的藝術性,無疑就是光影表現。一張受人歡迎的攝影作品,光和影的把握十分重要,想要發現美麗的光影,就真的必須抓對時間地點。有的平淡無奇的穿廊或騎樓,卻會在午後太陽斜照時,在地上投射出一根根柱子廊簷的影子,形成絕妙的畫面。

6.長曝光特殊效果

長曝光的手法用在城市攝影中,最多的莫屬夜曝車軌了,好像用光作畫一般。其實白天使用長曝光來拍攝一些動態的題材也是個不錯的主意,透過比較慢的快門,拍出人物移動的軌跡,增加動感。

當然,你也可以另闢途徑,將相機固定在你自己的車內或者公交車內,將鏡頭對著車窗外的景物,在車輛行駛過程中按下快門,就能得到如上圖這張照片了!那麼呢,成功拍攝的關鍵就在於——注意安全!!不要為了拍攝而分心釀成慘劇。

(*盡量選擇平穩的路線,調整好快門速度,使用快門線或者讓朋友帶之按下快門)

風光攝影不一定要跑到山上和海邊,我們生活的城市裡就有不少值得一拍的景色。

但與大自然的瑰麗風光相比,城市的風景或許略微平淡,要想出好照片,就更得多下點功夫,讓照片能更吸引人。

今天還要為您分享的,就是增強城市風光照吸引力的幾個小方法,接下來一起來再看看吧~


和拍自然風光一樣,城市風光照也需要層次感。前景、中景、背景層次分明的畫面,更容易將觀眾視線逐次引向畫面縱深處。

一個完美的層次構圖應該由簡明的前景,起承接作用的中景和吸引人的背景主體組成。

首先,當然應該選擇具有一定吸引力的景物作為畫面的主體,安排在背景處,以吸引觀眾視線。背景不好看,一切都白搭。

層次感是有了,可這背景不夠好看啊

選擇有意思的景物,如一片壯觀的樓宇,新奇而具有美感的建築都行。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添加前景和中景。

目光始終對著你的主體,變換角度,在畫面中添加一些前景、中景景物。前景為畫面添加趣味性和氛圍,而中景景物負責承接前後景。

光說可能有點枯燥和不好理解,我們用一個實例說明吧。首先,我們發現了一座橋,覺得它很有意思,決定把它當主體:

但光拍這麼個玩意似乎有點無聊,那麼就開始下一步:變化距離和角度,在畫面中添加前景。

很快,我們在周圍找到了適合充當前景的景物。把碼頭旁的欄杆加入畫面,層次感是不是一下子就出來了?

如果覺得只有兩層,層次感還不明顯,那就再加入一些景物吧。

繼續調整角度,把近在咫尺的一根欄杆柱子也納入畫面中:

怎麼樣?前景、中景和背景,層次感很分明,畫面是不是比單純地只有一層和兩層要好看呢?

如果前景或中景是具有視線匯聚作用的引導線,那就更好了。

我們來看一副構圖堪稱完美的城市風光照:

前景的橋樑,能有效地將觀眾視線引向中景的樹;而中景的樹形成了對背景的框架式構圖,將觀眾視線引向背景的雙子大廈。

這個構圖有效地將觀眾視線引向畫面縱深,還從左到右貫穿了畫面的大部分橫寬,不可謂不成功:

層次感固然重要,但也要顧及景物的選取。光有層次感是不夠的。

就拿上圖來說吧,觀眾的視線會從中景投向背景,很大程度上歸功於這兩棟很有存在感的雙子樓,和樓頂耀眼的星芒。

如果這兩棟大樓不存在,畫面就只有兩層,而且背景處是平淡無奇的樹叢,整體效果大打折扣:

背景決定了觀眾是否往縱深處看,所以必須要有吸引力;同樣,前景、中景不好看也是不行滴!

如果前景、中景很難看,觀眾估計會直接失去往背景看的慾望。我們來看一個反面例子。

不知道你看了是什麼感覺,反正我看了前景就不太想往縱深處看了:

如果前景、中景實在不好看,但光拍背景景物又顯得沒層次感,怎麼辦?那就減小前景中景在畫面中的比例吧。

找不到好圖,就用這個圖來將就吧。請想像背景處的景物是壯觀的高樓和藍天白雲,而前景是一堆髒兮兮的老樓。

我們對比一下上下兩張圖的效果。

當然是下圖的效果更好啦,難看的老房子減少了,而突出了背景處的主體,同時畫面也保持了兩層的層次感。


應用、強化色彩的對比,也是讓你的照片吸人眼球的好辦法。善用你的眼睛和取景框,在照片中納入多而不亂的顏色吧。

如下圖,灰色的牆,裸露的紅磚,白色的欄杆,綠色的窗口,顏色對比鮮明,多而不亂:

景物顏色相對單一?相信我,這不是壞事。

當你擴大視野從遠處拍攝時,你會發現大片單一色調的景物是不可多得的財富。你可以輕易創造色彩對比和空間層次感。

如下圖,綠色的樹叢,黃色的廟宇和藍天分別布在前、中、後景處,黃綠藍具有鮮明的色彩對比,同時層次感也很顯著。

當然,照片要實現色彩鮮明,往往需要經過後期的調整。你可以調整整體對比度,也可以選擇性增強某種顏色的飽和度。

你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給畫面添加統一的冷色調或暖色調,降低色彩對比度,形成一種小清新的感覺:

調低原圖對比後,添加橙色調

調低原圖對比度是必須的,添加什麼色調,看你想表達什麼情感了。

可以用藍色調體現清冷、蕭瑟之感,可以用橙色調營造溫馨感和假冒落日,也可以為陰天畫面添加明黃色,使畫面更「晴朗」。


在城市風光攝影中,光線的條件比自然風光攝影還要複雜。這一刻,你可能沐浴在直射的陽光中,下一刻卻置身於建築陰影下。

時刻注意你的位置、太陽的位置和周邊環境,注意你的主體是處於順光、側光還是逆光。

周邊環境可能會給你的照片帶來意料之外的陰影或光源。你的背景可能會存在反射陽光的刺眼玻璃幕牆,也有可能產生大片陰影:

斑駁的樹影投射在建築物上,是好是壞?

那種光位好?周邊環境的閃光和陰影對照片是好是壞?這都不好說,看你的實際需要吧。


在風光照中出現人物,總不是什麼令攝影師開心的事情,但城市風光不太一樣,因為人物是城市自然而然的一部分。

不要害怕在畫面中出現人物,人物是富有活力和動感的元素,能讓你的畫面更生動:

右下角的騎行男為畫面增添了活力

當然,我也不是說畫面里人越多越好。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拍,需要你選擇「合適的人」,與畫面主題、氛圍相符的人。

如下圖,這幾個廚師和環境很相稱,場景感十足;如果換上幾個西裝革履的上班族,反倒很彆扭。

你不僅可以在畫面中加入人物,還可以嘗試著在「本應有人物」的畫面中去掉人物。

比如說,早早地起床,拍攝白天滿滿當當,現在卻空無一人的街道:

也可以試著玩玩長曝人群,讓雜亂的人群化為虛影,不僅不給畫面添亂,反而體現了都市的繁華:

曝光幾十秒,大概就會拍出上圖的效果了;如果曝光幾分鐘,人群會虛化到看不清楚,反而不美。

本文與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作者所有,因無法知曉作者信息而無意侵犯某個媒體或個人的知識產權,請來信或來電告之,本公眾微信編輯將立即刪除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單反相機攝影 的精彩文章:

嬉光弄影,光線的細心觀察和精巧捕捉

TAG:單反相機攝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