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德國教育之媽媽的快樂也很重要

德國教育之媽媽的快樂也很重要

每周報道的時間又到了,如同一個約會一樣,狐狸聽到呼喚會出來見小王子,我到了周末便會乖乖來到我的秘密地盤----《生活周記》。

猶記得看過一個印象非常深刻的故事,說有個全職媽媽很奇怪,她一年到頭都在陪伴家人,可是一年中總有一天,她會消失。請不要腦補憑空消失的畫面,這裡的消失,是說她會一個人離開家,整整一天,第二天再回來。年年如此。她從不說自己去了哪兒,做了什麼,只是到時間便走了,過了一天又回來,生活又照舊。問她的話,她只說「我需要有一天完全屬於我。不必跟任何人交代我做了什麼。」

這個故事我很久以前看的。遠在我結婚生子之前,甚至在我未進入職場之前。可不知為什麼,我從未忘記過這個故事。

如今我也成了一個妻子,一個媽媽。我才發現自己對「屬於自己的時間」需要竟是如此迫切。心裡的一些角落與需要,是家庭或者親人無法慰藉的,必須自己來。

我很慶幸我有這個能力。經歷與信仰都帶給我這樣的智慧,更重要的是力量,以及我允許我自己這樣做的堅定的立場。不想放棄,更不必放棄。

例如每周用一點時間,來寫一篇文章,讓自己快樂。

做了媽媽之後,與人最常談論的話題,自然是孩子。喜怒哀樂、酸甜苦辣,應有盡有。但是我注意到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在此跟大家分享,這個現象當然也跟上面的這段話有關。

育兒過程中,有很多情況面臨著一個選擇:顧孩子還是顧媽媽。

例如:孩子頻繁夜醒又無法自主入睡時,媽媽夜裡要起N次來喂孩子,已經缺覺到瀕臨崩潰時,是否要對孩子無節制的需求說不,而對其進行睡眠訓練?要知道睡眠訓練意味著對孩子進行管教、也不會時時刻刻滿足孩子的需求,更意味著孩子要以瘋狂的哭鬧來對抗這種訓練。堅持還是放棄?

又例如:長了牙的孩子在母乳時老咬媽媽,那種殘酷而絕望的痛非經歷過的人不能體會。當無論怎樣跟孩子溝通或者呵止都改不掉這個毛病時,是繼續忍著還是斷奶,或者換成配方奶粉?

再比如:德國的夏天儘管宜人,可身為中國人的媽媽因為育兒壓力極大,非常希望回到中國的家人身邊,稍微喘息一會兒。可是孩子還太小,是否要讓孩子回到國內去忍受酷暑?

諸如此類的問題,當我與德國媽媽交流時,大部分的回答是這樣的:如果你已經不快樂了,請再讓你快樂起來,要考慮你的需求,滿足你的需求。你的快樂對孩子來說比起你忍受不適給孩子他想要的那些(奶睡、被咬)更加重要。你已經做得很好了,不要強迫你自己做你做不到的事情,更別忘記你自己得需求。

當我在中國媽媽群里(不包括我所在的同月齡媽媽小圈子,,我摯愛的小爬爬圈兒,她們都是智慧的天使)與大家交流時,聽到的聲音則更傾向於:孩子需要第一,為了孩子,媽媽還是忍受一下、辛苦一下吧,總會過去的。母愛就是這樣偉大啊。

(請注意,我說的是大部分,沒有說全部哈。所以不要口誅筆伐。)

我無法說哪一種更好,不評價,不道德綁架。這是中國跟德國文化不同的一部分。中國的故事裡,媽媽的故事大多任勞任怨、堅忍偉大,為了孩子什麼都可以忍耐、都可以犧牲,更別說自己的時間了,當媽後那彷彿成了最不重要最不值錢的東西。德國媽媽則會常常說「不」:不,我還沒有吃完飯,你要等一下;不,我很累,所以不能陪你玩,你要有自己玩的能力……

有了孩子,就要與「教育」這個題目死磕了。然後教育並非只是針對孩子,為父為母的心、親子關係,都是教育的一部分。家長可能更多的是孩子的大齡同班同學,而非老師的角色。至於老師,則是生活、是學校、是成長、是孩子本身,更是信仰,是自己堅信的那種價值觀。我與我的孩子共同上的第一課,就是《媽媽的快樂也很重要》。一個快樂的媽媽,對孩子是何等重要啊。

看到了嗎?我骨子裡應該就是個傾向於德國觀點的媽媽。我從不覺得應該為任何一個人完全放棄自己,包括自己的孩子。

當孩子睡了,把家務放在一邊,把老公餵飽,就消失吧。

消失一會兒,哪怕一小會兒。

去做回那個愛麗絲,回到瑰麗的仙境。

給自己唱一首歌,給自己跳一支舞。

邀風同歌,邀雨共舞。

PS:本文與上周文章略有重複之嫌,但我相信仍舊可以讓你有享受之感。

本文完,謝謝閱讀。

圖片:全部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活周記 的精彩文章:

TAG:生活周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