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快樂是種能力,願你我都多快樂一些——讀《人類簡史》有感

快樂是種能力,願你我都多快樂一些——讀《人類簡史》有感

《人類簡史》是一本讀來讓人有點放不下的書,整體覺得書的前半部分比後半部分寫的更精彩(或許是因為對農業革命之前的人類歷史我更加孤陋寡聞)。讀《人類簡史》有一種和朋友聊天的感覺,作者在文中提到的很多議題我平時都零零散散的有想過,有些想法與作者不謀合作,有些議題給了我眼前一亮的感覺。藉助對下面六個問題的再思考,我再回味下讀這本書時帶來的心靈觸動。

客觀現實 VS 想像事實

客觀現實和想像事實是生活最常見、也是最重要的兩類主體,想像事實的產生源於語言的誕生,隨後藉助語言、文字以及信息技術,想像事實開始打破時間和空間的約束,在最大程度上被更多的人所認知、所接受,根據選擇相信想像事實人數的多寡、區域的分布,想像事實在不同情境下表現為八卦、習俗、秩序、道德、文化、宗教等。儘管客觀現實是客觀的存在,但影響人生活的更多是想像事實,寬泛的看,想像事實會決定你對事物的預期,而這種預期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你的幸福感,影響你的決策,因此決定你生活的不是客觀的事實,而是想像的事實。

想像事實是如何產生的呢?在作者看來有三個重要條件:一是源於生活,想像事實在現實生活中有鏡像;二是高於生活,能夠切中你的某類慾望或需求;三是能引起共同想像,想像事實的影響力存在很明顯的網路效應,關鍵在於要讓別人相信而且得到別人的認可。從採集社會開始,最早的人類感情訴求中就將友誼、在社會中被他人認可的這種訴求列為高層次的感情需求。所以,在很大程度上,人的生活不是為了取悅自己,而是在取悅別人的過程中得到了滿足感。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想像事實有很多應用場景。我們常說的忽悠就是創造想像事實的過程,只不過有的人忽悠的邏輯太Low,沒得到他人的認可或相信;而那些被人認可的忽悠正逐步演變成雞湯、精神領袖,正潛移默化的影響著你的生活。螞蟻金服前CEO彭蕾曾說,高情商就是你能比較好的走進別人的心裡,並且在感情交流上有來有往,其實我理解她說的這種走進別人的心裡除了指換位思考外,更多的指你說的話能切中對方的要害,能讓對方相信你。讓別人相信你並信任你,確實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在創造想像事實的過程中,媒體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你會發現媒體報道的八卦總是能吸引你,八卦其實是熱愛生活的表現,大家一起聊天都聊專業、人類變革的事都無聊呀,歷史學家和政客做的事情不都是在說八卦嘛?當然社交時代我們也需要更多的選擇性相信,更多的停下來聽聽自己內心的想法。

思考的代價:

腦力的發展與體力的退步

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之爭算是人類社會上較早的議題了,從客觀上來看,隨著人腦的快速發展,人的體力和體能都顯著下降,這在一定程度上表現為思考的代價當人變成直立行走的動物後,隨著女性生理結構的變化,能夠孕育的後代腦的大小明顯縮小,因此與其他動物相比,人都是早產兒,一般嬰兒的孕育周期是10個月,北極熊一般為16個月,大象為22個月,因此一般動物在出生後的第二天就能獨立行走並開始主動覓食,而人類則需要近1年的後天培養後才能獨立進食、獨立行走,其實從生命周期來看,人的生存能力較其他動物真無任何優勢,但智人怎麼就成了食物鏈最頂端的動物,這又是另一個話題了,這其中有一些關鍵因素:如利用外力、發揮團隊合作等。

由思考的代價引申而來的一個問題便是人類的進化到底是個人的進化還是社會的進化?如果我們回看採集社會時的生活,會發現其實生活本身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現代人與採集社會時的人相比,在飲食結構、身體素質上無明顯變化,在基本的感情訴求上也沒大突破,但毋庸置疑的是,現在嬰兒死亡率低了很多,沒有人吃人的歷史,我們對疾病的治癒能力也強了很多,但是在採集社會由於人與動物保持了較好的「距離」,因此也很少有傳染病。在腦力能力上,採集社會的人思考能力並不差,他們能分辨多種多樣的植物素材,能很快的適應環境而且也能較有效的組織社群生活,因此有人將這一時期稱為「最初的富裕社會」。如果我們從生產力或者從工具效應的角度來看,人類演進當然是在不停的向前發展,生產能力以及物質充裕程度都顯著提升,但又有多少是你真實需要的呢?在這些物質和工具中又有多少給你帶來了快樂和幸福呢?現代人生活中追求的名譽、社會地位其實都只是他人構造的想像事實而已,你的生活是為了更好的適應規則、取悅他人,如果從此意義來看,進化是人的進步還是社會的進步抑或兩者都不是?

小姑娘~厄,您慢吃

對於上述這種問題的思考是很容易讓人陷於苦惱的,我們還是暫時跳出來聊些開心的話題,從採集社會時人的高質量生活中我們可以吸收借鑒一些什麼呢?健康的身體素質與以下因素相關:一是保證攝取食物種類的多元化,因此營養學家說一周至少攝入50種以上的食物,簡答來說,吃的東西一周內不重樣;二是保證攝入足夠的維生素和蛋白質,採集時代的人都以野果野菜為主,維生素含量高,肉食類多以捕獵的動物為主,均屬於高蛋白物質;三是適當的運動,採集活動本身就是運動,與現代人相比,採集時代人的肌肉更為發達,肌肉可以更好的減緩關節及骨頭的損傷,因此適當的肌肉還是不錯的。另外,45歲左右是疾病高發期,突破45歲後,人類長壽的概率會高很多。

除了這些之外,採集社會時人的高質量生活還與下面這些因素有關:一是工作時間相對較短,每天約5-6個小時的工作時間,讓閑暇成為生活的一部分;二是社區活動多,人在客觀上是一種社群類動物,人際關係、友誼一直就是人類最重要的感情訴求之一,其實這些對於提高現代人的生活幸福感還是很有幫助的。

為什麼?

越努力 越悲劇

儘管生活中有無數想像事實類的雞湯告訴我們,勤奮努力是走向幸福生活的必經路徑,但我們不得不承認,現實中越努力越悲劇的現象真是層出不窮。有人比喻,中產階層的生活就是過關遊戲,打了一個怪獸,後面還有更厲害的怪獸;跨過了一個門檻,後面還有更高的門檻。從農業革命開始,農民越努力、種植的穀物越多但反而遭來了強盜、國家意識的稅收,農民自身獲取的並沒有顯著的增加?即使在現代社會,你的物質金錢收入在絕對意義上在增長,但有更多的想像事實需要你去消費;在工作中,你會發現越努力、你越忙,然而你最終獲得工作獎勵會越多嗎?現實情況往往是越努力越悲劇。當然這其中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我們無法了解每一個決定可能產生的最後結果,但最為重要的一點還是:我們不明白內心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在一個一個的想像事實中穿越,我們的生活只能是越努力越悲劇。但這並不是說不需要努力,而希望忙碌的我們能適時停下來想一想,傾聽自己的內心,甩掉那種「有一種失敗叫瞎忙」的人生狀態。

「最近幹什麼呢?」「咳,瞎忙唄!」

概率的力量人的邊際改善

在歷史前進的車輪中,我們必須客觀承認概率的力量,人類歷史上每一次大的變革其實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隨機概率事件,人類生命的大變化取決於基因突變,這就是概率;現在我們看來很多必然的歷史現象,其實從當時的時點看來就是隨機事件。對隨機概率的尊重很早在中國古人的「命」里便有充分的顯現。客觀承認概率或「命」的存在,不是為了讓自己坐以待斃,而是更清楚的讓自己在命理中不斷的做邊際改善。概率的魅力在於不可預期和隨時可變,或許你的命運在不斷的邊際改善中會突然發生突變,概率把你的生命軌跡帶入一個更好的循環中。

近來對「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隨心所欲而不逾矩」有了一些新的理解,其實現代人的年齡階段與古人相比,獨立生活的開始時間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延遲了,但上述表述在一定程度上又與當代人的生活節奏相一致,從獨立生活、立家立業到生活得不糾結,開始慢慢明白自己想要什麼,確實是一道跨越;在經歷無數的挫折後,開始任命、信命,漸漸明白命運的車輪與自身邊際改善之間的關係,坦然面對概率的威力;在信命、認命之後,開始真正回歸自我內心,對於他人的評價能夠泰然處之,生活不是為了取悅別人,而是更多的跟從內心;在此之後,真正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隨心所欲但不逾矩。有的人可能在30歲時就達到了耳順的境界,有的人可能一輩子都在不惑的階段,但我還是覺得這種心境的提升一方面需要靠自己努力創造相對寬裕的物質生活為基礎,另一方面需要開放心態,不斷豐富自己的人生經歷,看多了、想多了、有時候心境就自然改變了。

正循環的威力負反饋的魔咒

如果說生活的重大變化都源於概率或命理,那個人邊際改善的重點就在於要尋找或構建生活的正循環。從歷史演進到日常生活,正循環與負反饋的案例比比皆是。科技革命後近代歷史的發展便依靠兩大正循環:

一是「無知——學習——新知」之間的正循環,與認知革命和農業革命相比,科技革命後人最大的變化之一就是承認自己的無知,無知帶來的好奇心驅動社會整體快速學習,快速學習後獲得的新知進一步觸發學習的慾望,因此人類過去500年在知識獲取和工具學習上取得了快速的發展;

二是「科學——帝國——資本」之間的正循環,科學革命帶來的生產力的快速提升推動了帝國的發展,帝國創造的信任機制在最大程度上激發了資本的力量,資本不斷的投入到新的科學研究中,科學研究帶來的對新殖民地的征服以及創造的超額收益又使得越來越多的資本投入到科學研究中,這在很大程度上是近年來科學技術大發展的動力。

人類歷史上最突出的負反饋就是男女不平等。或許最早只是偶然事件觸發了男女不平等的現象,但後續在各種想像事實的塑造和影響下,男女不平等的現象被不斷強化,這使得從認知革命時期開始,男女不平等的現象便十分突出。這些創造出的想像事實包括:(1)肌肉理論,即男性肌肉更發達,獲取食物的能力更強,但在採集社會時期出現過母性社會;(2)流氓理論,即男性DNA中有更多的侵略和攻擊意識,因此最終出現了男強女弱,這種想像事實就類似強盜邏輯;(3)基因理論,人類在演進中男性基因中帶了更多的責任意識,女性基因則表現為更多的服從。負反饋的魔咒影響實在太大,或許7萬多年前某一個隨機事件,在不斷的負反饋和自我循環下,不斷強化這種意識,進而成為全球最敏感的議題之一。

其實在日常生活中,正循環和負反饋的例子更為常見。情侶之間的關係破裂可能源於某一次很小或很突然的事件,但在負反饋下,問題和矛盾會無限的放大,最終不歡而散;相反,被疾病折磨的人在自我意識的不斷強化下,不斷克服病魔獲得重生的事例也不少。因此,人與人的相處沒有絕對的對錯、好壞之分,我們更需要明白的是,自己想要什麼?你希望和對方的關係朝哪個方向去發展?接下來你需要做的就是做點滴的改變,引導事情逐步進入正循環,逐步向你希望的方向去發展。當然,所謂循環和反饋必然是一個相互的過程,因此雙方的共同努力顯得至為重要。這其中雙方的共同努力就源於是否有相同的價值觀了,也就是所謂的「志同道合」、「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

快樂來自於什麼?

所有的討論最後都回歸到一個核心問題:快樂來自於什麼?怎麼能讓自己過得更快樂?目前所有的研究總結下來有兩種方法:

一是預期管理法,心理學家和社會學家都認為人的快樂幸福感取決於你的現實情況與想像現實之間的匹配程度,即現實與預期之間的相對滿足程度。如果超預期,自然幸福感提升;如果低於預期,則黯然失色。快樂確實是一種相對概念,做好預期管理是一種好方式,但對於預期值高的人讓其調低預期來滿足幸福感也確實是一種自欺欺人,很多人在經歷生活的創傷後,調低了預期,為了讓自己活得輕鬆一點,調低預期的快樂法在我看來更多的是一種麻痹或輕鬆,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快樂。

二是激素法,生理學家從人的身體機能出發,提出血清素、多巴胺、催產素是三類能使人快樂的激素,從生理來看,這三類激素都能加速腎上腺素的分泌,因此有很多的快樂理論出現了,如戀愛使人產生多巴胺、運動使人產生多巴胺等,還有很多打著幹細胞革命幌子的騙術說不定就是給人注射了上述三種激素。人體的奇妙在於萬事萬物講究平衡,激素對人體很重要但並不是越多越好,如何在自己的身體的承受範圍內提升快樂激素水平成為近年來生命科學最重要的議題。

從生理學的角度來看,其實快樂是一種能力,且每個人因為生理結構不一樣,可能天生的快樂能力也不一樣(這就是「命」),但好在快樂能力更多表現為一種區間,有的人快樂能力值在50-90之間,均值為70;有的人快樂能力值在30-60之間,均值為45,因此人群中總有一部分人樂觀一些,而另一部分人則顯得十分悲觀。如果說先天的因素是不能改變的,那我們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的快樂能力盡量向上限值去靠近,多和快樂的人在一起,說不定哪天上天眷顧,基因或免疫系統突變讓你快樂的閾值能力極大提升,這不就是概率的魅力嘛。

嗯,這就是命

怎樣才能使自己更快樂呢?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但我想先做到下面兩點,可能會有些正向的幫助。

認識內心真正的自己,明白自己想要什麼?What do you really want?這是一件很難的事情,明白自己想要什麼?喜歡什麼?對於那種很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的人,我都是很羨慕的;多少人的一生在迷茫中蹉跎;即使不清楚自己想要什麼,但我們至少可以停下來想一想這個問題,不要讓瞎忙打亂了你的生活節奏。

找到對的人,點滴改變引入正循環。多和快樂的人在一起,和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聊一些開心的話題,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點滴改變,引導生活進入正循環,然後享受正循環帶來的魅力,把生活過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研究歷史不是為了批判、也不僅僅是反思,而是為了更好的從舊的意義中解放,走向快樂的新生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我很努力,也很焦慮
木工入門基礎工具推薦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