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孝女曹娥,捨身救父

孝女曹娥,捨身救父

藝術博物館 | 美術展覽 | 文化傳播 | 公共教育

二十四孝

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在黃河中下游地區考古發掘了一百多座宋金元時期帶有孝子圖像的墓葬。從山西長治市魏村金代天德三年彩繪磚雕墓墨書「畫像二十四孝銘」七字題記中,知其名為「畫像二十四孝」。

在目前所發現的宋金元「畫像二十四孝」墓葬中,孝子人物數量不等,少則一兩個,多則十多個二十多個,最多是二十四個孝子故事,圖像數量不一但內容較為統一,基本上是反映歷代二十四位孝子孝行內容,最完整的組合為:舜子、閔子騫、曾參、郯子、老萊子、蔡順、丁蘭、董永、郭巨、孟宗、姜詩、王祥、鮑山、劉明達、劉殷、魯義姑、陸績、田真、王武子妻、韓伯瑜、楊香、元覺、曹娥、趙孝宗。

元代以後二十四孝內容逐漸固定,形成以孝行故事為主要內容的形式。

亮寶樓藝術博物館所藏的二十四孝畫像磚所處年代為金代,共二十塊。

故事分別有孝感動天、嚙指痛心、蘆衣順母、鹿乳奉親、戲綵娛親、賣身葬父、刻木事親、懷橘遺親、埋兒奉母、拾葚異器、卧冰求鯉、哭竹生筍、棄官尋母、投江尋父、拖輿諫父、舍己救弟、伯俞泣仗、割股奉親、哭澤生堇、兄弟嘆荊。

此畫像磚大小不一,尺寸為26*26CM,圖案為浮雕,整體形象簡潔大方,內容生動表達明確。

2

(圖上為亮寶樓藝術博物館藏金代二十四孝畫像磚之一)

說:

孝女曹娥者,會稽上虞人也。父盱,能弦歌,為巫祝。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就此傳為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為之立碑,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誄辭頌揚。因此所住之村鎮即更名為曹娥鎮,殉父之江為曹娥江,並建以寺廟慰其孝心。

公元129年,曹娥誕生在上虞梁湖曹家堡一位貧困的農民家庭。父親曹盱,因為能在水上撫節按歌,婆娑起舞,所以被鄉人推為「巫祝」。

什麼是「巫祝」呢?原來春秋末期,吳國大夫伍子胥被吳王夫差逼死後,夫差讓人將其屍體裝上革囊拋入江河,人們傳說他死了之後,成了潮神。

為了紀念伍子胥的耿直剛烈和一片忠心,就像兩湖一帶百姓紀念屈原的風俗一樣,每逢端午節就要在舜江舉行盛大的迎潮神活動,「巫祝」是代表鄉民的迎神使者,負責祭拜潮神。

公元143年農曆五月初五,人們照例在舜江兩岸扎棚設寨,掛燈披彩,敲鑼打鼓,迎接伍君。

將近午時,舜江江面上「嘩嘩嘩」的浪潮從北向南滾滾而來,驀地,從江的彎頭飄來一隻龍船,但見船頭高高翹起,那是雕刻十分精緻逼真的一個龍頭,船身兩側雕著片片鱗甲,在陽光折射下閃閃發光;船尾翹起丈把高,龍船隨浪擺動,活像一條翻江倒海的蛟龍。

船頭甲板上站著曹盱,只見他頭戴平巾績,身穿遮腳長袍,胸前背後繪著奇花異草,雙手持巾,隨著一起一伏的浪潮和管弦齊奏的節拍,正在婆娑起舞。

這時,陽光燦爛,舜江兩岸圍觀群眾人山人海,但不知是什麼原因,晴朗的天空突然陰雲密布,狂風驟起,江水頓時成了脫韁烈馬,縱橫決盪,奔騰呼嘯,一股惡浪從右側襲來,龍船劇烈傾斜,船頭上正在起舞的曹盱一個倒栽落入江中,但見曹盱在惡浪中掙扎了幾個回合,還是被餓狼猛虎般的巨浪吞了下去。

年僅14歲的曹娥,那天隨父到舜江邊觀看迎神活動,開始她擠在人群中,看到父親頂潮迎神的勃勃英姿,心裡感到分外高興,後來她看到父親被惡浪捲走,驚得目瞪口呆,不知所措。

她一邊拚命地喊「爸爸,爸爸」!一邊向舜江衝去,由於鄉鄰及時阻攔,她只好望著江水哀哀痛哭。

岸上的人們個個心急如絞,嗚咽失聲,望著排山倒海的滔滔惡浪,也想不出好的辦法營救曹盱,人們只好懷著無限悲痛的心情緩緩散去。曹娥悲痛欲絕,哀號呼叫,一次又一次拒絕了鄉鄰的勸阻,獨自奔走在江邊。

可儘管她喊啞了喉嚨,哭幹了眼淚,卻再也聽不到父親的一絲迴響,找不到父親的一點蹤影。

天黑了,村裡的幾位叔伯放心不下,一再勸曹娥回家,但曹娥死不肯回家,她披星戴月,一個人繼續徘徊在舜江邊上,她為了尋找父親,在舜江邊上跑了16個日日夜夜。

到了五月二十二日,又一個早晨來臨,那天愁雲慘霧籠罩著舜江上空,披頭散髮的曹娥,踉蹌行走在舜江江堤上,在一個轉彎的地方,曹娥跪了下來,她開始向上蒼哀哀祭告:「請上蒼慈悲,我外衣下沉之處,便是我父親所在之地。」

說畢,曹娥毅然脫下外衣投入江中,外衣飛快地向下游漂游而去,曹娥緊緊追隨,突然水面上打起旋渦,那件外衣一下子沉了下去,曹娥高喊一聲:「爸爸,我來了!」只見這位14歲的花季少女縱身一躍,投入了滾滾滔滔的舜江水中……

「曹娥跳江了!」人們呼天搶地,紛紛奔走相告,成群結隊下堤搶救,只見濁浪滔滔,哪裡還有曹娥的影子。

過了3天,舜江開始風平浪靜,在下游江面上一個奇蹟發生了:只見一男一女浮出水面,仔細一看,原來正是14歲的曹娥反剪雙手用背頂著父親,人們都說她的孝心感天動地,後來人們把曹娥負父出水的地方叫賀盤村。

曹娥的孝德感動了四周鄉鄰,人們用最隆重的儀式,將父女倆分別入棺安葬,又在她投江尋父的江邊建造了曹娥廟,把原來的漁村改名叫「曹娥村」,又把舜江改名為「曹娥江」。

每逢曹娥救父的五月十二日至五月二十二日,曹娥廟裡都要舉行七天的盛大廟會,以寄託人們對孝女的哀思。

直到現在,曹娥江上還有這麼一個奇怪的現象:每逢排山倒海的潮水自北而南滾滾而來,但一到曹娥廟前,那咆哮肆虐的江水會一下子變得溫柔起來,它們悄然無聲地流經曹娥廟前,然後重新露出野蠻獰猙的本來面目。人們說這是因為潮神有知,彷彿愧對14歲的孝女曹娥,不得不令人嘆為奇蹟。

大孝生成迥不同,

娥江源與舜江通。

哀號無異山中泣,

都在呼天怨慕中。

端陽佳節反成災,

競渡龍舟是禍胎。

萬古銜悲今視昔,

濤聲猶帶哭聲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亮寶樓 的精彩文章:

真沒想到,亮寶樓藝術博物館竟然如此有趣!
致正在消失的老物件—縫紉機博物館

TAG:亮寶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