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豐縣王溝鎮劉電池村邵庄:三星級康居示範村,電視台多次報道!

豐縣王溝鎮劉電池村邵庄:三星級康居示範村,電視台多次報道!

圖文:蔣思鋒

白衣河靜靜地流淌著,她像一位美麗的婉約少女,給王溝鎮帶來一道美麗的風景線!韓庄閘往南一百米,也就是白衣河南岸,有一個美麗的小村莊,她是王溝鎮新農村示範村,豐縣電視台曾經報道過這裡。這裡的房屋雖沒有城裡的高樓大廈,但鱗次櫛比的鄉村住房,粉牆黛瓦,筆直的水泥硬化路面,帶給人的是那種有條不紊的美,一種具有濃郁的鄉村氣息的魅力之美。走進這個小村莊,彷彿進入了一個具有詩情畫意的鄉村畫卷之中。

進入村頭,就看到一座牌坊建築,這就是豐縣王溝鎮劉電池村邵庄,王溝鎮新農村示範村。

劉電池村委會所在地,位於邵庄南一百米,路東。

遠遠望去,麥浪盡頭就是劉電池村務會所在地,粉牆黛瓦,好漂亮啊!

邵庄西頭就是一條六米寬的水泥路,這條路從單樓東頭直達321省道處的棗園飯店。

從北蔣集西邊的水泥路上拍到的邵庄的背影,地里的小麥已經收割完畢,早玉米已經尺把高了。

下了北蔣集西頭的水泥路往南,就是通往邵庄的一條鄉村土路,常傳金老師帶我走進了這個具有詩情畫意的安謐的小村。

遠遠望去,邵庄正像一位婉約的少女,正在褪去她那美麗的面紗,看這背影,就夠美的了!

轉眼間,就到了「鄉村處處收麥忙,村裡老少下田忙」的麥收時節。

即將收穫的小麥,麥浪翻滾,金黃一片,呈現出一派喜人的景象。

忽如一夜東風來,綠野盡披黃金甲;麥浪滾滾映古豐,風舒雲翻漫碧空。殷實的麥穗挺立幹頭,鋒芒顯露,高貴淡雅。一陣風起,麥子舒展柔軟的腰肢,閃著金色的光芒,如那滾滾波濤千層涌動,一波一波,消失在曠野深處。真可謂金黃盡染,遍野生輝。看那滾滾麥浪里,全是村民們的笑容。紮根於黃土地的滾滾麥浪,不僅是家園的象徵,更承載了春與秋的更迭,寄託著人們美好的嚮往和企盼。

從劉電池村委會東面的一條小路上拍到的邵庄風采,鱗次櫛比的整齊劃一的樓房建築,使這座寧靜的村莊愈發顯得靜謐安詳。

村前是連片的一塊山藥地,最近幾年,山藥行情不錯,種植的越來越多了。

隨著「咔嚓、咔嚓」按動快門的聲音,一幅幅美麗的邵庄圖畫呈現在我們面前。

村子北邊和東邊種了不少的山藥,種植玉米、小麥,經濟效益低下,所以最近幾年,村裡種植山藥的逐漸多了起來。

路邊有一片小小的銀杏林,如今正是春末夏初之時,銀杏樹的葉子正值生長旺盛期,碧綠碧綠的,秋天到來的時候,這裡定是金黃一片,這所美麗的鄉村將披上一件黃色綵綢的披風。

進入小村,首先看到一戶居民門口停放著一輛吊車,農忙的季節,在家收種,幹完農活,主人將開著它去建築工地掙錢創收。

門前是條三米多寬的水泥路,新買的轎車停放在家門口。如今到了三夏大忙季節,外出打工或者做生意的老闆們陸續回到家中,打好夏收夏種這場年復一年的攻堅戰。

門前的小菜園伺弄的不錯啊,兩架黃瓜和豆角,已經放秧開花,好一派美麗的田園風光!

整齊劃一的樓房,筆直平坦的水泥路面,歡迎每一位遠來的客人。

夕陽西下,粉牆黛瓦,迷人的鄉村風景。

核桃樹的掩映下,一所普通的農家宅院,靜靜地守候著主人的到來。

一步一景,走在村中的平坦的水泥路面上,滿眼都是醉人的美。

放學了,幾個小夥伴相約在一起,手拉手,各處走一走,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

粉牆黛瓦的院落,齊刷刷的一排排,路兩邊的空白地里,種了不少農家菜園,也有種植一些大豆、玉米之類的糧食作物。在農村就是這樣,老農的傳統意識很濃,惜土如金啊,不想讓一寸土地浪費掉。

清明節過後栽的茄子,有的已經開花,看著是那樣生機勃勃。

看,這株黃瓜結了好大一條黃瓜了!

院落門口,有不少人家都會栽上一株兩株的葡萄,既能吃上葡萄,又能美化庭院,一舉兩得的好事,何樂而不為呢?

青青的菜園,不光有豆角、黃瓜,還有番茄呢,有的番茄已經有小雞蛋那樣大了!自己種的菜,吃起來放心啊!

美麗的農家庭院,看著讓人羨慕的很呢!

院牆外是幾株柿子樹,杏樹,石榴樹,棗樹等,麥收時節,正是棗花盛開的時候,細碎的黃色小花,霎是惹人喜愛!

這是一處鄉村公共廁所,院牆外就是種植的各類蔬菜和玉米等。

兩家的院牆間留有一條「六尺巷」,給村民們的出行帶來極大的便利!

又一處美麗的樓房院落,門前的水泥路兩旁是碧綠的菜園,春玉米已經一人多高了。

這是清明前後點的春玉米,過不了多久就能吃到鮮嫩的玉米棒子了,這種露天栽植的玉米棒子比在大鵬裡面的好吃多了!

鄉村處處皆風景啊!走在邵庄的每一條大街上,帶給人的都是那種賞心悅目的美!

雖說到了麥收大忙的季節,但是秫秸花依然燦爛的盛開著,不少家庭門口,都會栽植一兩株這樣的大眾花卉,樸實的花朵,透露著鄉里人淳樸執著的美德!

這株月季仍在頑強的盛開著,別的月季早就花瓣凋落了,唯有她還在釋放著最後的香氣和芬芳。

這是村子西頭一個小廣場,每到夜幕來臨的時候,喜愛廣場舞的大媽大嬸們就會聚集在這裡,在音樂的伴奏下,跳起歡樂的廣場舞,寧靜的小村莊立時就會變得歡愉快樂起來。

平坦的水泥路上,孩子們在盡情玩耍。

這是邵庄新農村平價超市,門口掛著幾盞紅紅的燈籠,這裡的商品種類齊全,價廉物美,深受村民們的喜愛,便民超市,方便了千家與萬戶!

造型別緻的鄉村小洋樓,隨著社會的發展,樓房已經進入千家萬戶,「樓上樓下,電燈電話」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可是遙不可及的事,如今都變成了現實。黨的富民政策的實施,使越來越多村民們走上了致富的道路,農村人的生活也變得越來越富足了!

這是村子中間的一條主要水泥路,「要想富,先修路」,邵庄人懂得這個道理,所以這個村的水泥路在王溝鎮修的最早,也使村民們收益最早!

路兩邊的柿子樹上已經掛滿了小燈籠一樣的柿子了!

一串綠色的葡萄!雖說還沒到成熟的季節,但看到這樣一串葡萄,誰都會強迫自己咽下饞人的口水的!

這一架豆角結的可真早啊!過不了兩天就能吃了!第一茬豆角切成碎段,然後切碎煎好的雞蛋餅子,再剁碎一些細粉,包成素餡的餃子,吃起來絕對的誘人 ,如果再蘸上蒜泥,吃起來定會滿口香!

接送孩子放學匆匆趕回家的家長,自己加工改造的車棚,遇上下雨下雪的天氣,可以遮風擋雨。

門口的石墩上坐著的這位老人,看到我手中的相機,不解的看著我。

麥收季節剛剛來臨,便有人在村子中間的水泥路上曬起了小麥。今年鎮里加大了對鎮級公路的管理,禁止在公路上曬麥打場,所以村民們田頭地腦割下來的小麥只好攤在村子中間的水泥路上,任憑來往車輛碾壓。

大紅燈籠高高掛,這是在一戶人家的大門口拍到的。

一條條筆直的水泥路把村子分成好幾排,阡陌縱橫,寂靜的小村莊,愈發顯得神秘和多彩!

粉牆黛瓦的上方就是一株葡萄架,葡萄還結的不少呢!

領著孩子去串門,公路上是一戶農家曬的小麥!

走累了,坐在石磙上休憩片刻。

石磙,在當年麥收時節,可是出力最大的功臣啊,可如今,她們只能靜靜的躺在牆頭下,任憑風吹雨淋,

我的學生韶涵,看到老師來拍照,可高興了,拉著老師看這看那,不時讓老師給自己拍些照片。

靜謐的村莊,偶爾可以看到一個年輕人。邵庄也和其他農村一樣,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剩下的都是老人和小孩。

房子後面種了一片花生,如今秧苗好大了,再過幾天就該開花了。一片綠色的秧苗,把村莊點綴的很美很美!花生,花生,顧名思義,村民們過著花一樣的生活啊!

粉牆黛瓦之上是一株楝子樹,如今已經結了不少的楝子豆子。

村裡很難再看到一所老房子了,隔著門縫,拍到了一所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建築的老房子,土牆砌成的,牆的基礎是幾層青磚砌成的,這在當時可是最好的房子啊!如今,她早已落伍了,孤寂的躲藏在高大的樓房之後,向人們展示著她當初的輝煌,見證著村莊的歷史。

村裡的一片空地上生長著一片茂盛的玉米,如今這些玉米已經半人多高了,生機勃勃的,看著是那樣的喜人。

這樣的老房子在村裡已經很難見到,大門緊鎖,房子的主人大概出去創業好久了,也許已經定居在大城市,但老房子仍然在執著地等著主人的到來。

一座座拔地而起的樓房,是邵庄村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樓房的設計風格迥異,無不透露出這所鄉村獨有的典雅之美!

內外粉刷一新的新農村住宅樓,明亮寬敞,舒心的生活,愉快的勞動,鄉村處處入畫圖啊!

一座庭院門前,停著一輛三輪車,車上坐著一個小女孩,也許大人將要帶她下地幹活,農村的孩子從小就得接受鍛煉,學會勞動的本領。

在這裡竟然又遇見了老家的人,也是我的一個學生,丈夫出外做生意了,自己留在家裡照顧孩子,收、種莊稼,操持家務。』

今年的大蒜價格可是跌到了最低谷,「蒜你賤」讓許多蒜農欲哭無淚啊!種蒜時幾百塊錢一畝的手工費,挖蒜時又是幾百到成千的手工費,買蒜種,買肥料,哪一樣不花錢啊?四五毛一斤的價格連蒜種錢都收不上來啊!如今大蒜豐收了,價格卻低的讓人心疼!大部分蒜農都有惜售的心理,挖出來削好蒜胡後晾曬在竹箔上,停段時間希望蒜價能回落個正常的價位!

看到有生人進來,兩條小狗拚命地狂吠起來。

任憑小狗瘋狂地咬人,雞圈裡的公雞母雞們依然悠閑的在土裡刨著食,根本無視院子里來的客人。

這是鐵棍山藥,因為吃起來好吃,價格還不菲,所以農民們都喜歡種這種山藥。

不知名的花兒盛開著,散發著它們獨有的香氣,美化著小村。

來到了學生邵涵的家門口,她奶奶熱情地招呼著我,孩子的父母都出去打工去了,老人家在家照顧孩子上學,還要照顧家裡,真的不容易啊!邵涵,四年級的小學生,成績優秀,又是我們班的副班長,老師的得力小助手!老師的驕傲,更是家長的驕傲啊!

邵庄莊裡的路面都硬化起來,大大地方便了村民們的出行,村容村貌得到了極大地改觀!昔日那種「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現象再也不會發生了。

長勢喜人的豆角和黃瓜,更增添了這個小村莊獨有的詩情畫意的美!

老人家看到我在拍照,站在自家門口,擺好造型讓我拍下來,門口的一架架黃瓜、豆角,長勢喜人,老人不停地向我介紹著,高興的心情溢於言表啊!

這是一戶村民的大門口,主人上地幹活去了,大門緊鎖著,平日喧鬧的院落現在也靜寂下來。

老人在給他的一塊早玉米澆水,近一段時間,天氣乾旱,各種農作物正是需要水分的時候,老天爺偏偏不可憐這些辛苦的百姓,麥收過後,希望能降下一場甘霖,讓村民們把玉米、大豆等夏季作物種上。

一條街道的盡頭處,一位老人正在摘菜,這種菜在農村被稱為掃帚菜,揪下最尖端的嫩芽就是一道不錯的鄉村野味土菜,用開水焯一下,拌上蒜泥,澆上山西老陳醋和香油,撒上一點鹽和味精,吃起來味道不錯,這種菜到秋天的時候連根拔下來,晾晒乾燥後,用繩子捆綁起來就是掃帚了,以前農民買不起竹掃帚的時候,誰家沒用過掃帚菜的掃帚呢?如今城市的不少人,專門到農村來挖這種野菜吃,說是吃了之後能保健。

一位老人在用自來水給自己的小菜園澆水,自家種的菜,吃起來放心啊!綠色環保,絕不打催熟葯,自然成熟的蔬菜和瓜果,吃起來更有味道啊。

又遇到了一位熟人,我小學同學李高海的姐姐,因為接送孩子上學,所以她對老師也很熟悉,熱情地要招呼我進去喝口水,因為天色有點晚了,我不敢有太多的耽擱。

西邊那條路就是單樓通往321省道的一條寬闊的水泥路,路邊停放著一輛白色小轎車,主人正在路邊栽一些辣椒。農村人都知道,栽菜最好在多半下午的時候,栽下去澆上水,經過一夜的恢復,秧苗基本都不倒苗,這樣才能確保成活率。

園裡的黃瓜長這麼長了,看著誘人吧?這種自然成熟的黃瓜,肯定比在市場上買的好吃,吃起來脆爽,農村人實在,誰也不會摸催熟葯的,即使是到集市上去賣。

村裡有不少的小衚衕也硬化起來,粉牆黛瓦,哪一點也不比城市差的,看著就感到很舒心。

大蒜收穫過後,勤勞的村民不失時機地把地挖起來準備種玉米和大豆了。看到我把相機對準了她,她連聲的說「別拍我,別拍我!」

來個花兒特寫吧,美麗的鄉村永遠不乏美麗盛開的花兒。

這是村前的一條水泥路,整潔、乾淨,行走在這樣的鄉村公路上,別有一番愜意滋味在心頭啊!

看孩子不是輕活啊,當爺爺、奶奶的,做姥姥、姥爺的,都深有體會啊!

村裡大多是中老人,年輕的一代人像鳥兒一樣飛離了這片黃土地,在高樓林立的城市尋找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老人和兒童留守著家園,辛勤勞作,堅守著式微的傳統。

一邊幹活,還得一邊照看孩子,剛剛懂事的孩子還不能體會父母、爺爺奶奶的辛苦操勞。

如今在農村,很少看到以前打麥的場了,大塊的地可以用收割機收割,小塊的一分、二分地讓聯合收割機收割的話,得拿一畝地的錢,多不划算啊!所以,都願意辛苦點,割下來,晾曬在村內公路上,讓來往的車輛碾壓。

一處老房子靜靜地站立在原地好幾十年了,主人出去打拚好多年了,也許忘了歸期,也許在另一個城市安家了,老房子就像一個忠誠的衛士仍然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牆上已經爬滿了爬山虎,靜等著主人的到來。

一條可愛的狗狗,見到陌生人路過,一點陌生感也沒有,友好地端坐著,多麼像一位和平使者啊!

老人在大門口擇著韭菜,孩子卻一點不生分,站好,按下快門,留下孩子的美好童年。

農村人對這個感到不陌生吧?左鄰右舍,房子蓋高了,自家的房子蓋的早,怎麼辦?房子的屋脊正中間砌上這麼幾塊磚,心理就得到平衡了!

這一株車前草長得可真旺盛啊,它的主人應該懂得中草藥的常識,知道車前草的藥性。如今的農村人再也不像以前那樣,只圖溫飽了,也慢慢懂得保健的知識了。

幹活歸來,帶著收穫,帶著希望,帶來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村委會的牆壁上拉著這樣的橫幅「焚燒秸稈是違法行為」,麥收時節,鎮里的宣傳車不時過來宣傳,高音喇叭不停地播放著攝人心魄的講話,其實他們不講,老百姓也已經認識到焚燒秸稈的危害,誰也不敢越雷池半步。

山藥的秧苗已經放的很長了,村民們在忙著插竹竿,扶正秧苗往上爬,種山藥一而不是容易的啊!

老人正在拔草,一隻老母雞正悠閑地踱步,好一副溫馨的農村生活圖畫啊!

村西的大溝旁,幾隻綿羊在慢悠悠地吃著青草。

近幾年,隨著現代化進程不斷的推進,傳統的農作方式已經逐漸被機械取代,現在的蘇北平原人力割麥的場景已經很少再見到了,大型的聯合收割機成了近年農村夏收的主力,每到夏收時節,村南村北到處機車轟鳴的聲音。

村北的大塊麥田裡,收割機正在歡快的收割著小麥,今年收割的價格和去年差不多,一畝六十元,雖說花幾個錢,老百姓花的開心啊,一點也不心疼,省自己多少的事啊。以前麥收時節,沒有半月二十多天的,是打不下來小麥的,割麥、捆麥、用平車拉到場里堆成垛,最後幾家再聯合起來壓場或者用脫粒機脫粒。生活在農村的人都知道,麥收時節的活是最臟最累人的,一季的麥下來,人彷彿大病一場。

出來割麥的大部分是兩口,一個開機子,一個負責量地收錢,配合的非常默契。

拉麥子的三輪車也趕來了,拉一車10元或者15元,按路程的遠近收費。

收過的麥地里,一隻麻嘎子站在一座孤墳上四處張望著,它知道麥收過後,自己的生活就不大好過了,地里沒有可食的東西了。

太陽漸漸西沉下去,聯合收割機的轟鳴聲仍在田間回蕩。

農村有句俗話:「蠶老一時,麥熟一晌」,麥子只要一開始發黃,熟的特別快,大塊大塊的麥田,像金色的海洋,滾滾的麥浪,在風中蕩漾,正等著收割機來收穫呢。

持續多天的高溫,絲毫沒減少村民們收穫的喜悅,收割機在田間轟鳴著,付出了一季的辛勞,收穫了一季的金黃。「農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田間地頭,村裡村外,一派收穫的景象。

夕陽從西山漸漸沉下去,直至斂去最後一縷光芒。一團晚霞在西邊的天際燃燒,漸漸由熱烈變得靜謐,收割機的轟鳴聲仍不肯停歇。如今的農村全部實現了機械化,農民們再也不用一撅頭朝天,一撅頭朝地的下苦力了,年年糧食增產,基本上都步入了小康生活,衣食無憂,那些舊時忙忙碌碌的軍團式收割的情景,只能在時空的記憶里找到,卻依然溫馨懷念。

喧囂一天的邵庄村,開始變得安靜下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愚伯的自留地 的精彩文章:

到娘家步行只需五分鐘,比起那些外嫁的女孩,我感覺自己好幸福!
想起那隻善解人意的「黑子」:對那些偷狗賊我就恨得咬牙切齒

TAG:愚伯的自留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