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東京大審判,這個中國法官稱不換座次就不出席,讓中國人揚眉吐氣

東京大審判,這個中國法官稱不換座次就不出席,讓中國人揚眉吐氣

東京大審判,這個中國法官稱不換座次就不出席,讓中國人揚眉吐氣

1946年2月15日,駐日盟軍統帥麥克阿瑟根據各盟國政府的提議,正式任命了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的11名法官人選,分別來自11個戰勝國,其中中國法官是梅汝璈。梅汝璈的名字一經公開,輿論嘩然。

因為大家都難以理解一個「教書先生」,居然能代表中國擔任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的法官。梅汝璈為何能脫穎而出,至今說法不一。不過,梅汝璈的女兒梅小璈表示,「當時是國民黨外交部長推薦的,具體什麼原因也不是太清楚。」

1946年3月19日,梅汝璈在去日本前夕,接受了記載了採訪。採訪中,梅汝璈義正言辭地表達了自己的立場,「我有幸受國人之託,作為莊嚴國際法庭的法官,決勉力依法行事,斷不使那些擾亂世界、殘害中國的戰爭元兇逃脫法網。」

東京大審判,這個中國法官稱不換座次就不出席,讓中國人揚眉吐氣

後面發生的情節大家在很多關於東京大審判的紀錄片或者影視題材里,都有表現。中國雖然是在戰勝國,而且為抗擊日軍做出了巨大貢獻,但審判長卻是澳大利亞法國韋伯。

問題來了,11名法國的座次怎麼安排?大審判開始前,韋伯進行了開庭前的演示,他給出的順序是這樣的,美、英、中、蘇、加、法、新、荷、印、菲。這相當於把中國法官的座次排在了英國後面,但根據日本投降後受降國的簽字順數,中國法國的座次應該在英國之前。

東京大審判,這個中國法官稱不換座次就不出席,讓中國人揚眉吐氣

梅汝璈向韋伯提出抗議,起初韋伯沒有搭理,可梅汝璈以脫去法袍並以拒絕參加庭審,最終迫使韋伯同意將中國法國的位置排在第二的位置。可以說,梅汝璈的這一舉動讓中國人感受到揚眉吐氣。

東京大審判上的對戰犯的審判阻力重重,一些法官因為本國沒有遭受日本的嚴重侵略,他們不贊成對戰犯處以死刑。然而,梅汝璈根據自己進行準備的材料,主張對南京大屠殺主犯松井石根、梅津美治郎、板垣征四郎等判處死刑,並成功實現。

東京大審判,這個中國法官稱不換座次就不出席,讓中國人揚眉吐氣

1948年11月,遠東軍事法庭已經沒有庭審,法官們紛紛選擇回國。新中國成立前夕,梅汝璈應邀除夕中國人民外交學會成立大會。此後多年,梅汝璈為新中國的外交和法律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1973年,梅汝璈在北京逝世,享年69歲。讓人遺憾的是,如今我們很少能看到關於梅汝璈的事迹報道。

參考資料:《東京大審判》、《中國第一大法官:梅汝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李老師 的精彩文章:

中國第一位獲諾獎提名的人:若不是他力挽狂瀾,中國面臨滅族危險
解放軍修建工事,意外發現兩千年前古墓,專家大呼:找到劉備祖宗

TAG:歷史李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