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還在跟智能音箱「吐露心聲」?小心它把你的私事廣而告之

還在跟智能音箱「吐露心聲」?小心它把你的私事廣而告之

Facebook的隱私醜聞和歐洲新出台的《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DPR,下稱條例)似乎引發了人們對網路隱私的關注。但人們是否會真的採取行動則是另外一回事。

要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不妨看看Facebook和谷歌(Google)的收入,或Facebook的用戶數量。到目前為止,這些數據看起來光鮮亮麗。可是,即使人們比劍橋分析(Cambridge Analytica)泄露Facebook數據和《條例》出台之前更擔心自己的隱私狀況,他們也很難放棄固有的習慣。一個更好的衡量指標應該是追蹤有望2018年大熱的產品——智能音箱的銷售情況。世界上第一款智能音箱是亞馬遜(Amazon)的Echo,而今谷歌、蘋果(Apple)、阿里巴巴和小米等眾多公司也都開始推出自己的智能音箱。

智能音箱屬於侵入式設備。它端坐家中,收集全家人的消費偏好和一般習慣數據。它始終在「耳聽八方」,而這個特點有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後患。前不久在美國俄勒岡州的波特蘭市,Echo音箱錄下了一對夫妻之間的對話,然後將對話發給了丈夫的一名屬下。之所以會鬧出這樣一個「烏龍」,是因為Echo錯誤地將夫妻倆的閑聊解讀為一系列指令。

那還只是最新發生的一個詭異例子。2018年早些時候,有報道稱Echo音箱會突然發出大笑,因為它們誤把隨機噪音當成了讓它們大笑的指令。此外,音箱設備還易受到人耳聽不見的超聲波指令的破壞。

也就是說,即使對隱私只是適度關注的消費者,也應對智能音箱留個心眼。不過,這些設備似乎已開始熱賣。雖然供應商沒有在財務報告中披露智能音箱的銷售數據,但至少有兩家研究公司稱,2018年第一季度智能音箱的銷量同比增長超過200%。Canalys給出的數據是增長了210%,達到900萬台。Strategy Analytics的數據是增長了278%,達到920萬台。

雖然按照分析師的描繪,科技巨頭都在為爭奪家庭數據和數十億美元的硬體銷售收入而戰,但一個更為現實的問題是,歐洲人會喜歡智能音箱嗎?民調數據顯示,相比那些更擔心身份和信用卡被盜的美國和英國消費者,歐洲大陸的消費者更關心隱私和個人數據的安全性。除此之外,歐洲大陸人對電子設備的喜愛不比英語國家的人少。

科技粉:2017年消費電子產品的人均支出

如果人們對隱私的關注超過了對最新電子設備的渴望,那歐洲市場上智能音箱的人均銷量就將低於美國和英國。

2018年第一季度是放眼關注這一趨勢的好時機。這是智能音箱上市、投放大量廣告並進入全球多個零售渠道的頭三個月。Canalys收集的銷售數據似乎表明,歐洲大陸的接受率明顯較低。

智能音箱的銷量差距:2018年第一季度智能音箱人均銷量

在目前這個階段,任何這類分析都自帶幾項重要提示。美國在這個領域的起步優勢十分明顯,智能音箱產品在美國市場人盡皆知,不僅有消費者的口口相傳,零售渠道也掌握了豐富的銷售經驗。此外,語言因素(英語的語言識別在技術上比其他語言更為成熟)和操英語者的廣泛「語言技能」也令這類音箱的銷售如虎添翼。研發人員在英語國家研究智能音箱應用的時間比其他國家要長。

Canalys的分析師Hattie He告訴我,促銷活動(特別是在節日期間)是提高音箱銷量的第一大推手。若有新產品問世,定價和渠道策略也是讓消費者接納它的重要手段。SK電訊(SK Telecom)等韓國服務提供商對智能音箱的濃厚興趣一定程度上導致韓國的人均智能音箱銷量高於美國。至於隱私,He認為,「供應商正試圖通過各種方式來解決人們的這個顧慮,比如告知用戶數據的使用情況,讓他們可以通過開關麥克風來控制數據的收集,等等。」

在要求加強隱私保護的德國和法國,宣稱智能音箱無隱私安全問題的銷售策略不如在其他地方那麼有效。如果這個趨勢在零售渠道飽和且語言因素不影響實際使用的情況下依舊延續,那麼我們就可以聊聊所謂「隱私悖論」的限制。一般來說,隱私悖論指的是消費者自稱對隱私的重視程度與其為便利而犧牲隱私的實際意願之間的水平差。

Canalys分析認為,2018年預計售出5630萬隻智能音箱,其中3840萬隻料在美國和其他一些與美國消費者有著類似隱私態度的市場

我懷疑,那些限制是有彈性的。相比那些對互聯網巨頭利用其個人數據的行為已基本無感的人,要想讓具有隱私意識的消費者自願犧牲數據安全性,那產品的便利性需要大幅提升才行。這也從一個方面解釋了為什麼智能手錶等可穿戴設備從未像料想得那樣一炮而紅,它們依然只是受技術愛好者熱捧的小眾產品,從未像智能手機一樣稱霸市場。

就目前來看,智能音箱也不會在便利性上出現質的飛躍。當然,隨著更多產品的湧現,這一點也許會有所變化。用智能音箱管理智能家居(而不是通過一系列控制面板)是條康庄大道,功能上還可以不斷拓展。優質的內容訂閱則是另一條坦途。

若亞馬遜和谷歌等供應商不能證明智能音箱能夠顯著改善人們的生活,那麼Echo、Google Homes及其仿效品可能仍只是在美國被廣泛使用。Canalys分析認為,2018年預計售出5630萬隻智能音箱,其中3840萬隻料在美國和其他一些與美國消費者有著類似隱私態度的市場。歐洲人接受起來可能仍較困難。

(本文內容不代表彭博編輯委員會、彭博有限合夥企業、《商業周刊/中文版》及其所有者的觀點。)

撰文:Leonid Bershidsky 編輯:方李敏、于欣宜 翻譯:丁虹

點擊你感興趣的關鍵詞

立即獲得關於TA的更多信息!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商業周刊/中文版 的精彩文章:

顏即正義?不,現在是顏即高薪
美國的網易雲音樂上市了,它能成為下一個Netflix嗎?

TAG:商業周刊/中文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