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電影昂起「驕傲臉龐」 改革開放40年電影海報展將亮相上影節

中國電影昂起「驕傲臉龐」 改革開放40年電影海報展將亮相上影節

圖說:《厲害了,我的國》海報 主辦方供圖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

歲月不惑,春秋正隆。走過波瀾壯闊的40年,整個中國社會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變,中國電影事業,也成為春風化雨的直接受益者。為集中展示40年來中國影壇的新傳承、新發展、新面貌和新變化,第2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精心策划了「永遠的畫面——改革開放40周年電影海報展」。6月12日至25日,在上海展覽中心、上海影城、上海銀星皇冠假日酒店,206張海報,像是一張張電影的「名片「,為新時代呈上一幅「既有歲月可回首,亦有前程續奮鬥」的錦繡畫卷。

方寸之間 承載時代

電影是流動的藝術,海報是凝固的藝術。談到為何會選擇海報展的方式,面向大眾展示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電影的發展與變革,展覽內容策劃之一、上海電影家協會副主席石川表示,一方面是結合展覽的場所因地制宜,另一方面更看重海報是電影文化的一個重要載體,方寸之間,就涵蓋了電影片名、類型、出品廠家、編導、演員、放映時間等多種信息,「這些其實都承載了時代的記憶。為什麼說睹物思人?在這裡,總有一張海報會勾起你的電影往事。包括我們自己在策展過程中接觸到一些海報,都會不由想起當年和那些電影人打交道的難忘經歷。「

圖說:《廬山戀》海報 主辦方供圖

改革開放40年來,走上中國銀幕的影片不計其數,如何從浩如煙海的作品中挑出近180部?上海國際影視節中心主任傅文霞介紹說,基於四個標準。首先,是美譽度高,影響力大,「像《一個和八個》被稱為第五代導演的開山之作。《戰狼2》的出色票房也擺在那裡。都是實至名歸。」《廬山戀》則被譽為有著「中國銀幕第一吻」的經典愛情故事片,後來還創造了「世界上在同一影院連續放映時間最長的電影」的吉尼斯世界紀錄。其次,是有過重要獲獎的影片。再三,是在電影藝術流派上開風氣之先的作品。譬如《黃土地》在電影風格和語言上形成一種新的影像,並深深影響了整個第五代導演早期的敘事傾向和風格基調。2013年,上影廠則把《霸王別姬》翻拍成一部經典的戲曲電影。第四,是博採眾長,精選了當年各個老牌電影製片廠的扛鼎之作,像1987年-1991年間,珠影的《孫中山》、長影的《開國大典》、峨眉的《焦裕祿》、八一的《大決戰》、廣西的《周恩來》,均在思想內涵和藝術成就上有著很高的造詣。

周折輾轉 眾人拾柴

在策展思路上,「永遠的畫面」並沒有根據時間軸的順序羅列,而是通過「傳承、榮耀、開拓、綻放、步伐、奮進、新時代新起點」七大板塊交相輝映,項目負責人劉驊告訴記者,七個板塊的構思可以說「一氣呵成」。 綱舉而目張,團隊隨即投入到海報收集和授權流程的工作中。挑戰和困難便隨之而來,首先是體量大,籌備之初,影視節中心的姑娘小伙們對著聯絡小冊子上密密麻麻的名字,一家一家地與對方溝通、確認細節,這個過程既需要投入時間,更需要周密、耐心、專業的態度,「前前後後,我們和將近80家聯絡方邀約海報。那段時間,辦公室里的手機、電話鈴聲此起彼伏,郵件往來也是火熱朝天。」

圖說:《開國大典》海報 主辦方供圖

其次,因為跨越了整整40年,不少海報的「娘家」,並不是那麼容易就能對接上,可能要幾經周折,甚至輾轉五六個聯繫人。令影視節中心工作人員感動的是,不僅是上影,包括長影、青影、瀟湘等許多電影集團在聞悉上海國際電影節「永遠的畫面」邀約素材後,都報以極大的熱情,「隨著時代的發展,不少電影單位本身經歷了改制、合併、重組等。有的海報、視頻在追根溯源的過程中一波三折,好在通過各方資源的協調、積極配合,最後柳暗花明,功夫不負有心人。」展覽尾聲區的鳴謝牆上,有長長的近80家公司,眾人拾柴,大約如是。

一筆一畫 撫摸時光

上海是中國電影的發祥地,這次在家門口辦展,上海電影集團義不容辭地獻出一系列「看家寶」,尤其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喜盈門》《子夜》《城南舊事》《大橋下面》等,都濃縮了一個時代的回憶。「不誇張地說,這些海報都是藝術品,它們具有獨特的時代印跡和美學風格。比如美術電影《哪吒鬧海》的海報,他們代表著』中國學派』這一獨特的美學流派,從設計裡面上就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此外,故事影片的海報也採用了多種藝術創作技法,其中一些反映了強烈的民族化追求,比如《小街》的電影海報以中國畫寫意的手法,十分貼切描繪了電影中的悲涼情境。」上海電影博物館館長范奕蓉講起這些海報,如數家珍。

圖說:《廬山戀》海報 主辦方供圖

不僅是《小街》,包括《天雲山傳奇》等一批海報,都體現了老一代電影海報畫師的深厚功底。改革開放後的中國,電影創作進入了黃金時代,當時每個影院都配備一個或幾個美工。當時上海約摸有一百多家影院,需要近兩百個美工。「要想畫好海報,必須先看片,很多美工每次都是坐在第一排,認真看片,記下電影里的場景、要素,回來再根據電影情節作畫。外行看海報大都只看像不像,內行如他們,卻會注意每一個筆法,愛琢磨、善鑽研,每個人堅持有自己的語言,對顏色的把控,對布局的經營,乃至於字體的大小,都有講究。」2000年以後,手繪海報逐漸被電腦製作噴繪技術所取代,如今流連這些海報,彷彿耳畔重又吹過,上海那個年代街頭的風。

緬懷大師 回望「榮耀」

具體到布展,「傳承」板塊最為海報展的開篇,可以說開宗明義,以「三代影人同競技」為核心,表現改革開放初期,老中青三代導演和衷共濟,各展才華。從《小花》的溫情,到《巴山夜雨》的懷舊,從《駱駝祥子》的磨難,到《鄉音》的愁緒,一大批呼喚人性、反思歷史、剖析現實的佳片應運而生。徜徉在展覽廊道中,彷彿能聽見彼時的中國電影世界傳來冰河解凍、春汛涌動的喜人聲響。

圖說:《巴山夜雨》海報 主辦方供圖

尤其是謝晉導演,以不凡的勇氣推出了《天雲山傳奇》《牧馬人》《高山下的花環》等一批攀向現實主義題材創作高峰的傑作。今年適逢謝晉導演逝世十周年,第2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將在「向大師致敬」單元集中展映謝晉導演的7部代表作品,展覽「永遠的畫面」也通過海報的形式與之呼應,深情緬懷這位電影大師。

展覽在「榮耀」板塊,則鐫刻了一個個令中國電影人引以為傲的節點。1983年,吳貽弓導演的《城南舊事》在第2屆馬尼拉國際電影節上一舉拿下最佳故事片金鷹獎。這部在結構上猶具獨創性的影片,不僅為中國的散文電影提供了一個範本,也開啟了改革開放後中國電影獲得國際影展大獎的先河。1988年,張藝謀執導的《紅高粱》獲得柏林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項金熊獎,這是中國電影第一次在國際A類電影節上摘冠。

1992年8月,張藝謀執導的《秋菊打官司》摘得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1993年2月《香魂女》摘得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和《喜宴》並列),同年5月陳凱歌的《霸王別姬》得了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一年不到的時間裡,中國電影人囊括了國際三大電影節的最高獎項,這是改革開放不斷深入的最好見證。

擁抱世界,玉蘭綻放

美國紐約時代廣場,被稱為「世界的十字路口」。《中國合伙人》的三位主演黃曉明、鄧超、佟大為,正是以紐約時代廣場為背景,構成了那副令人過目不忘的經典海報。此番《中國合伙人》的海報入圍展覽「開拓」板塊,蘊含了策展方的雙重匠心:一方面,這部曾入圍「五個一工程」的優秀電影,講述了在改革開放的社會浪潮中,中國新一代年輕人用知識改變命運、用民族榮譽激發創業勇氣、用社會責任寄託奮鬥夢想的故事;另一方面,《中國合伙人》也是近年來內地與香港合拍片的典範之一。縱覽展覽的「開拓」板塊,中國電影人始終敞開胸襟、擁抱世界,以積極「走出去」的理念,越來越多地亮相國際舞台,和全球同行合作。

圖說:《功夫熊貓3》海報 主辦方供圖

截至2017年12月,中國已與21個國家和地區實現了合作製片。通過「開拓」板塊的一張張海報,從80年代的中日合拍片《一盤沒有下完的棋》到2016年上映的《功夫熊貓3》,可以看到,我們從最初「中國元素點綴、中國面孔偶爾露臉」的起點出發,從「借船出海」到「聯合艦隊」,再到自主馳騁、揚帆遠航。

「走出去」,也要「請進來」。展覽的「綻放」板塊,通過「世界銀幕中的上海」,不僅呈現了具有歷史底蘊的十里洋場,更繪就了40年來城市面貌的日新月異。石川特別指出,「上海的現代化發展、前衛的建築設計,在鏡頭中呈現出一種未來主義的色彩,其吸引力在不少西方電影人的心目中,甚至超過了紐約等歐美大都市,近年來,許多國際導演紛紛慕名來滬。」科幻愛情片《她》的導演斯派克·瓊斯曾坦言,影片之所以在上海陸家嘴圓形天橋、五角場等地標取景,正是因為這顆「東方之珠」更具未來的摩登感。無獨有偶,在參展的《環形使者》《代碼46》等好萊塢大片海報上,影迷都可以欣賞到浦江兩岸瑰麗的城市天際線——上海這朵白玉蘭,正在世界銀幕上優雅綻放。

碩果累累,重新出發

奮進,是改革開放嘹亮的號角。十八大勝利召開之後的五年里,廣大電影工作者緊扣時代脈搏,踏准鼓點,快馬加鞭。展覽的「奮進」板塊,薈萃了六十多部電影的海報,是體量最大的一個單元。這60多張海報,是票房成績的逐年攀升,是百花齊放的創作姿態。去年,全國電影總票房為559.11億元,同比增長13.45%,國產電影票房佔53.84%。今年第一季度中國電影票房收入首次超過北美,內地綜合票房已經達到202億元,躍居世界第一,創下新的單市場單季度票房世界紀錄。實實在在的數據支撐起了中國從電影大國向電影強國邁進的步伐。

圖說:《紅海行動》海報 主辦方供圖

四十而不惑,不惑而心定。展覽的「新時代新起點」板塊,以繼往開來的視角,傳遞了振奮人心的力量:從《紅海行動》到《厲害了,我的國》,越來越多重要的事件被拍成電影,並取得成功。正如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影協副主席尹力在今年全國兩會上所言,文藝工作者更應被新時代不斷前行的腳步所鞭策,要努力用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作品來反映這個偉大的時代、來回饋偉大的人民。

(新民晚報首席記者 孫佳音)

馬上評|揚帆再起航

除了180多張電影海報,展覽還特意辟出名為「步伐」的板塊,通過歷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主題海報的展示,勾勒上海國際電影節的成長之路。1993年,第一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在改革開放大潮中誕生。在隨後的二十多個春秋里,上海國際電影節在成長中不斷完善辦節機制,並依託中國電影產業的日趨成熟不斷充實辦節內涵。

如今,當我們即將迎來第2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這一張張海報,是一楨楨難忘的定格,更是長長一幅砥礪前行的畫卷。上海不僅是中國電影的發祥地,並以兼收並蓄的海派精神,成為了中外電影人集結、切磋、合作的大碼頭;上海這座百年電影之城,始終律動著時代的脈搏;上海國際電影節,站在新時代的新起點上,正向著綜合影響力進入國際A類電影節前三位的目標,揚帆起航。(孫佳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民文化 的精彩文章:

故宮文物醫院6月向觀眾開放!單霽翔:貼近它們是文物應得尊嚴
歷久彌新的信念「珍物」 《珍物·革命家書》情真意切令人震撼

TAG:新民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