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當索羅斯遇上鴻茅藥酒

當索羅斯遇上鴻茅藥酒

【閱讀說明:】這是一套不成形的方法論。這篇文章,我會分享一套「套利方法」和一組「注意事項」。請用佛繫心態閱讀,能不能領悟,看緣分。千萬不要強求自己非要整明白。

關於鴻茅藥酒出問題是否是因為其配方不夠科學?關於索羅斯是怎麼賺錢的?兩個看似八竿子打不著的問題,就瘋談一下。

【先普及知識:】

談到「科學」,咱們就得先給科學下個定義。有人說啦,科學科學,不就是分科而學嘛。

達爾文曾經給「科學」下過一個定義,老馮我還是非常認可的,他說:科學就是整理事實,從中發現規律,做出結論。

這「事實」就分為兩種情況:有思想的動物(包括人,主要是人)創造的事實和其他事實。

為啥這樣分:因為有思想的動物,比如說——人,會不斷地學習,會較快地進化自己的知識和能力,然後他會「趨利避害」地把新學到的知識應用到「擴大自己的盈利、保護自己不受傷害」上,從而可能使之前已經成立的結論不再成立。

而沒有思想的事物不會這樣做。

所以,產生了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其實,嚴格意義上來說,社會科學不是科學。另外,對於經濟學是屬於社會學科還是自然科學,一直有爭議,咱們不踩這個坑,這不是咱們此刻的重點,權且認為經濟學是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所生的孩子。

【好了,咱們言歸正傳,來談談鴻茅藥酒和索羅斯的相似之處:】

它們的相似之處如下:

第一步:依據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整理過往的事實,歸納總結出來一套結論A,當然這套結論一定是有前提的(任何自然科學的結論的成立都是要有前提的);

第二步:利用傳播學的規律擴大這個結論的影響範圍,讓更多的人知曉這個結論(這樣一來,結論A才會指導人們在實際生活中利用這套結論來進行「趨利避害」的操作);

第三步:在大眾利用結論A來進行操作的過程中,不斷地「正確」讓人們對結論A的效果不斷加強,逐漸擴大結論A的使用槓桿和使用範圍。進而忽視了這套結論的使用前提條件和適用範圍。

走到這裡,鴻茅藥酒和索羅斯的選擇了不同的路,成就了不同的人生。先來說索羅斯:

第四步:當人們不斷地重複第三步時,不斷地建立起了對結論A的自信和對自己能力的自信,開始吹噓這個方法或者吹噓自己的能力,進而,對整個時代趨勢也產生了自信,這些「信心」匯聚到一起,推升了一股趨勢的形成並不斷自我加強了這股趨勢的實現。卻唯獨忘了結論A的適用範圍和使用前提條件,甚至認為「這次不一樣」(已經從自然科學進入了社會科學的範疇了,人們開始將利用自然科學方法論得出的結論在社會上大張旗鼓的使用了,從最開始的「因為結論A對人有好處,所以我才使用」到了,「因為讓更多的人使用結論A會對我有好處,所以我才推薦別人使用」。而人們的反應促成了社會效應,而這些都是當初自然科學家所沒有想到的。而這種漣漪效應最終會演變為不可控的局面)。而索羅斯卻開啟了眾人皆醉我獨醒模式,開始押注趨勢的逆轉——從「逐步做空」到「大舉做空」。

第五步:趨勢的逆轉以摧枯拉朽之勢,讓人們無處逃循。一大波財富灰飛煙滅,歸於死寂。

第六步:金魚的記憶只有7秒,人的記憶可能只有七年(為啥七年之癢,估計是最多七年,人們就會普遍忘記了當初的承諾)。新的概念又會被創造出來,新的一輪將會重來。

拐回頭來說說倒霉的鴻茅藥酒,它就考慮的沒有那麼周祥了,因為它沒有可以做空的市場來盈利,所以只能靠打壓負面消息來繼續做多(因為它只能靠「做多」一條路來盈利)。所以,可能方子不夠科學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忘了一旦交給市場,就必將面臨諸多的不確定性,如果沒有全盤設計好危機來了如何應對,那就只能「死多」了。結果如何,咱們就不細談了,畢竟我也不想這樣免費去內蒙。

看到這裡,相信大部分人都有點蒙圈了。一會兒社會科學,一會兒自然科學,然後又鴻茅藥酒,又索羅斯的,老馮你想說啥?

重點!!!敲黑板:

自然科學中,如果A+B=C在條件D的情況時成立,那麼它應該在D情況下一直成立,那麼你就靠買入A和B,在條件D時,生產出C,然後不斷靠賣C賺錢就行。很簡單吧,這不就是生產製造嘛。

但是,社會科學中,如果想盈利,那麼就複雜了:如果將自然科學的結論應用於社會中,當且只當大眾開始大面積地使用這個結論時,該結論成立的條件D就可能產生了變化,有可能產生出來的不再是C,而是E、F等等,但是人們還以為會得到C,所以,還在不停地A+B,而我們想盈利的人就通過那已經不是C,而進行套利。(前面還沒蒙圈的,估計這裡已經全蒙圈了)。

簡而言之,就是,自然科學中的結論成立的前提條件是「固定的」,並沒有考慮到會因為參與者心理的不斷變化而引起外部條件的變化,而這樣假設的「固定條件」下產生的結論一旦應用於社會中,因為參與者的趨利避害屬性,這套結論很容易會被演變成另外一種模樣,從而失去了當初結論成立的條件。

那麼,想用這個方法來實現套利,這裡面有幾個不能被忽視的問題:

1、這個結論最好是經過驗證或經過研究,確實是管用的(哪怕小範圍管用)。比如鴻茅藥酒應該是治好過人的。那些得了諾貝爾獎的結論應該是曾經有效過的。

只有管用,才會在傳播時站得住腳。

2、必須要佔領媒體高地。必須要出名。

出名,是為了推銷這個結論,只有被更多的人知道了,才會被更多的人用到,那麼你才能在未來跟更多的人「對著干」。

所以,有人想學索羅斯,我勸他說還是算了吧,除非你能像索羅斯一樣,能夠輕輕鬆鬆地約哪個首腦或總理一起來共進個晚餐什麼的(百度「權威效應」,自己腦補)。

3、必須要有可以變現的渠道,也就是資本市場。

多說一句,索羅斯投資哲學的核心是他老師卡爾·波普的「證偽主義」,接地氣的說法就是:所有的科學結論都是可以被證明是假的的,它即使現在不是假的,未來也還會是假的。所以,索羅斯從來不覺得某個流行的結論會一直持續管用下去。

所以,他是這麼說的:「世界經濟史是一部基於假象和謊言的連續劇。要獲得財富,做法就是認清其假象,投入其中,然後在假象被公眾認識之前退出遊戲。"

最後,想一下有沒有這樣一種可能:如果索羅斯們一開始就已經把這六步都全想明白了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省舍 的精彩文章:

TAG:三省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