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幅畫,揭密甘肅白銀」殺人惡魔」內心深處的黑暗

一幅畫,揭密甘肅白銀」殺人惡魔」內心深處的黑暗

甘肅省白銀市系列殺人案成功告破,案犯高承勇於2016年8月被抓獲,於2018年3月以故意殺人罪、搶劫罪、強姦罪、侮辱屍體罪,被判處死刑。自1988年5月到2002年2月這14年間,高承勇作案11起,殺11名女性。有一位僅8歲,殺人,奸屍,辱屍,甚至用刀割生殖器官、人體組織。到2016年案件告破,歷經28年,可謂歷時久遠。高承勇到案後,除涉及案件情況外,對自己的經歷、情感避而不談。

對於這樣一個「殺人惡魔」,如何了解其更多深層的內心世界呢?請看繪畫心理學將幫你做如下揭密。

案犯高承勇,53歲,男,家庭成員有妻子,兩個兒子。高承勇沒有一般罪犯忽然鋃鐺入獄時的倉皇無措,面對死亡時情緒崩潰,高承勇「無任何情緒起伏」,且從一開始就對死刑有了心理準備。高承勇像一潭深水,帶著一種冷漠的封閉感,「他從未敞開心扉」,把所有陰暗的心理和情緒都壓在深處,甚至不曾有過情緒失控的時候。

如何通過這樣的一幅畫來揭密他內心深處的世界,讓我們一起走進繪畫心理學。

以上為案犯高承勇被抓獲後,在看守所畫的房樹人組合圖。繪畫心理學將帶領我們一起揭密高承勇的內心世界。畫面解讀如下:

1、畫面中呈現一樹,一房,一人,整體大小適中,畫者認知良好,日常並無明顯的特異表現,位置略偏左,偏下,線條斷續不流暢,說明畫者做事刻板,不願過多表現自己,社會適應能力強,對過去的事件保持謹慎,內心有焦慮不安感。追求安全感和穩定感。

2、畫面中房子所佔面積較大,位於畫紙右側,屋頂飛檐,形似廟宇。說明畫者對家庭比較關注,但缺乏家庭溫暖感,家庭關係得過且過,有本能或情感的壓抑,對於外界的人際交往通常表現為迴避的狀態。現實中的高承勇嗜賭,經常無端失蹤,對月子期間的妻子也不照顧,有家暴傾向。高承勇的兒子稱,父母經常吵架,吵架時父親有時打罵母親。

3、房子強調地基,強調廊柱的底部,強調家庭的穩定感,也是內心缺乏家庭安全感的呈現。與人物相比,門窗較小,人際交流中表現出防禦與戒備,善於隱藏自己,別人難以走進內心。單就房子本身來說,門窗的大小是比較適宜的,所以人物在對外交往中,不常深入交流,也感覺到他看上去很隨和,感覺不到明顯的特異。

4、樹,位於畫面左側,成長中受母親的影響多一些,更多選擇服從女性的意見。樹枝成對稱排列,尖銳,如同魚排,未畫一片樹葉,形如枯樹,畫者感受到的家庭滋養不多,內心冷漠,無溫暖感,伴隨強烈的衝動和攻擊性傾向,與女性的關係中感覺比較壓抑,性格有些偏執,甚至強迫傾向。

5、畫面人物為側面的裸體男性,面向左邊,腳部下切。頭髮畫得很仔細,沒畫眼睛,手臂細長,強調了單線條的手指。畫者對外界防禦性強,關注自我,不願過多展現自己,缺乏安全感,做事思維縝密,有攻擊性傾向。也表明畫者內心中有較強的性方面的壓抑與矛盾衝突,也可能道德觀念薄弱,常有違反社會規範的想法或行為,可能在人格上有較大的反抗性。高承勇殘忍的殺害被害人後,多次將被害人的相冊拿走,晚上在被窩裡看到半夜,看完再起來燒掉。這些行為就說明了這一點。

綜上解讀,畫者性格上偏執,關注自我,做事思維縝密,計劃性強,人際上表現為防禦戒備,不願與人過多展示自己,情感冷漠,內心潛在著強烈的攻擊性。道德觀念薄弱,人格上有較大的反抗性,也或是說反社會人格特徵。

我們再詳細地回顧一下上述的解讀。畫面整體大小適中,依要求畫了房子、樹木、人物,畫面較清晰,布局無明顯不當,沒有較明顯的特異性,這也符合畫者的日常行為表現,看上去無明顯的性格特異,與周邊人接觸,又善於隱藏,甚至案件偵破時,很多人都持懷疑態度。思維縝密與做事的計劃性,增加了他的反偵察性,這可能是畫者多年來一直未能歸案的一個原因。高承勇在周圍人的眼中,老實巴交,不愛說話,很少和人鬧不愉快,文文靜靜的,象個學校的老師。

從繪畫心理學的角度上說,畫面中還暴露了畫者的一些深層的內心世界。房子在繪畫心理學中,既代表一個人的家庭狀態,可以用來解讀一個人的家庭感受,也代表著一個人的人際狀態,展現著一個人的人際交往。畫者將房子的屋頂兩側加上飛檐,描繪成廟宇狀,正是對畫者家庭溫暖感缺乏的體現,家對於畫者來說,就如同寺廟,畫者也就成了寺廟中吃齋的和尚,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人與人之間,沒有情感的溝通與關聯。家庭間溝通的匱乏,溫暖感的缺失,也必然導致在對外人際上的冷漠。

再有樹,代表一個人潛意識的自我狀態,樹如魚排狀,尖銳的樹枝,沒有一片葉子,形如枯木。這些正是畫者內在自我狀態的呈現,行為偏執,情感冷漠,強烈的衝動性與攻擊性。這些特點的疊加,更確切的證明了畫者為什麼會以如此殘忍的手段殺人、辱屍,甚至還用刀割去生殖器官、人體組織,作案當時毫不手軟。甚至會對8歲的幼童也痛下殺手。對於描繪的側身的裸體人物,更是體現了畫者的防禦戒備與善於隱藏,以及內心中的反社會人格呈現。畫者是53歲的中年男性,描繪裸體人物形象,呈現出為了追求內在壓抑的釋放,喪失了基本的道德感與羞恥感,這本身就是對社會規範與道德的違反。

通過一幅畫,呈現出畫者內在黑暗特質,行為偏執,情感冷漠、壓抑,潛在的強烈衝動與攻擊性的反社會人格特性。

以上看法,是個人依繪畫心理學所做的粗淺解讀,純屬學習探討,不當之處很多,敬請諒解與批評。

本文原創,拒絕轉載,違者必糾!

感謝您對繪畫心理學的關注與支持!請點擊分享給其他人,讓更多人走進繪畫心理學。歡迎參與繪畫心理學交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博樂心理諮詢 的精彩文章:

TAG:博樂心理諮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