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鄧艾偷渡陰平,在綿竹和蜀國展開決戰

鄧艾偷渡陰平,在綿竹和蜀國展開決戰

原標題:鄧艾偷渡陰平,在綿竹和蜀國展開決戰


話說司馬昭派出三路大軍18萬兵馬伐蜀,規模之大,這也是創了赤壁之戰以來的紀錄了,本來這已經讓蜀國很難應對了,結果劉禪這貨還聽信宦官黃皓的占卜,貽誤了戰機,造成防禦不足,使得咽喉險道斜谷、駱谷、子午谷被魏軍佔領,打開了一個大缺口。再加上姜維的能力和諸葛亮相去甚遠,一路敗退到了劍閣,才藉助地形優勢抵擋住了鍾會的大軍。


要說劍閣這個地形有多大優勢,那可以說就是兩山夾一川,只有一條狹窄的通道供人通行,據親自到過那裡的人說,兩邊的山勢十分陡峭,中間的道路像一條溝一樣,只能供一兩個人同時通過。這種地形那真可謂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鍾會到了這裡,也開始頭疼。只好給姜維寫信勸降。同時,鍾會還在當地發告《移蜀將吏士民檄》(就是散布傳單),勸蜀地軍民投降。

鄧艾這邊和諸葛緒一起追剿姜維直到陰平。鄧艾知道劍閣地形易守難攻,因此計劃繞過劍閣,從劍閣以西一百里的漢德陽進入江油、左儋道,到達綿竹,從而逼近成都。於是邀諸葛緒一同走陰平道。諸葛緒說自己接到的命令就是堵截姜維,並沒有命令讓他進取成都,以此為由拒絕了鄧艾。而後選擇進軍白水,與鍾會會師。



鍾會派遣田章等人從劍閣西南方與鄧艾軍一起直出江油。行軍不到百里,田章陸續攻破了蜀漢的三個伏兵據點,鄧艾便讓田章為前鋒,長驅直入。鍾會與諸葛緒的部隊在劍閣駐紮。哪知道鍾會想獨攬軍權,密報說諸葛緒畏縮不進,於是將他押進囚車運回京城。這樣一來,大軍便都由鍾會統領了。


十月,因各路軍頻繁報捷,曹奐以春秋時晉國的故地,共十郡,方圓七百里,都賜為司馬昭的封地,封司馬昭為晉公,晉位為相國,加九錫。

而姜維這邊在接到鍾會的勸降信後,根本不予理會。鍾會見姜維如此反應,無奈之下,只好硬著頭皮強攻。這種天險的地形下,可想而知,怎麼能攻得下來?只能是白白損失戰力,久攻不下。面對這種天險,鍾會也無計可施,加上蜀道運糧十分困難,逐漸軍糧供給不上,使得鍾會萌生退意。


這時,鄧艾上書說:「如今賊寇大受挫折,應乘勝追擊。從陰平沿小路、經漢德陽亭,奔赴涪縣,距劍閣西有百餘里,距成都三百餘里,派精悍的部隊直接攻擊敵人的心臟。姜維雖然在死守劍閣,但在這種情形下,他一定得引兵救援涪縣。如果這樣,鍾會就有機可乘,可以乘虛而入。如果姜維選擇死守劍閣而不救涪縣,那麼,涪縣兵力極少。兵法說道:『攻其不備,出其不意。』如今進攻其空虛之地,一定能打敗敵人。」



十月,鄧艾趁姜維被鍾會牽制在劍閣,率軍自陰平沿著景穀道東向南轉進,南出劍閣兩百多里,鍾會也命部將田章等部跟進。鄧艾率軍攀登小道,鑿山開路,邊走邊修路架橋,幾萬人的部隊竟然魚貫行軍,越過七百餘里荒無人煙的地帶。山高谷深,極為艱險。途中,這行軍都困難,糧草運輸更是不繼,曾多次陷入困境。鄧艾軍就這麼在荒蕪人煙的野山中頑強的行軍,最後部隊走到馬閣山,前方就連可以勉強行軍的道路都沒有了,一時是進退不得。面對這種局面,鄧艾對一眾將士們說,我們就是一把尖刀,馬上就能插進敵人的心臟了,如果現在調頭回去,來路也是同樣艱險,讓我們一起共渡難關,闖出條路來建立功勛。說完身先士卒,用毛氈裹身滾下山坡。


在鄧艾的帶領下,兵士們紛紛奮勇前進,和鄧艾一起出其不意地抵達江油,這裡的守將馬邈正是之前被派去伏擊田章的蜀將,結果伏擊沒成,反被田章擊破,如今看到鄧艾和田章率軍突然出現,如同從天而降一般,嚇得慌忙投降了。

這時,蜀漢衛將軍諸葛瞻(諸葛亮之子)得到鄧艾偷渡陰平的消息,帶領尚書張遵(張飛之孫)、尚書郎黃崇(黃權之子)、羽林右部督李球(李恢之侄)督率軍隊前往抵抗,到達涪縣後,諸葛瞻盤桓不前;尚書郎黃崇多次勸他應該迅速搶佔險要地勢,不能讓敵人進入平原,但是諸葛瞻卻猶豫不決,沒有採納他的意見,黃崇因為諸葛瞻的失策而痛哭。結果鄧艾率軍長驅直入,蜀軍前鋒被打敗,諸葛瞻退守錦竹,鄧艾遣使送信誘降諸葛瞻:「你如果願意投降,我一定上表封你為琅邪王。」諸葛瞻大怒,斬殺鄧艾的使者,率軍出戰。


戰前,諸葛瞻悲憤地說道:「我於內不能除去黃皓,於外不能制衡姜維,進軍又不能守護國土,我有三罪,還有什麼面目回去呢?!」於是堅守陣地準備決戰。


這時,黃崇也激勵將士決一死戰,李球臨陣授命,與諸葛瞻在綿竹擺好陣勢等待鄧艾。於是蜀漢和曹魏的最後一戰——綿竹之戰爆發。


鄧艾這邊則派其子鄧忠攻打諸葛瞻的右翼,派在軍中擔任司馬的師纂攻其左翼。初戰,鄧忠、師纂失利,退回,對鄧艾說:「賊兵堅守牢固,很難擊破。」鄧艾聞聽大怒,說:「難道你們以為我們還有退路嗎?事到如今不是取勝就是滅亡。生死存亡之際,全在此一舉,還說什麼可與不可!」大聲叱責二將,並要將其二人斬首。二將策馬奔回,指揮軍隊奮力再次進攻,鄧艾也親臨戰場督戰,這也可以說是背水一戰了,畢竟鄧艾軍已經深入到此,後面也不會有後援,在這種拚命精神的支撐下,終於大破蜀軍,攻克綿竹。


諸葛瞻、張遵等人戰死。諸葛瞻之子諸葛尚聽說軍敗後,嘆息說:「我們父子受了國家那麼多的恩惠,而沒有提早斬除黃皓,以致慘敗,還有什麼面目活下去呢?!」於是也沖入陣內力戰而死。


綿竹陷落後,蜀軍全線崩潰。鄧艾乘勝進擊,一鼓作氣攻陷雒縣(位於今四川廣漢北),逼近成都。姜維等人聽說諸葛瞻已被打敗,不知所措,竟然放棄劍閣天險,率部下向東到巴西郡。鍾會於是率兵通過劍閣到達涪縣,同時派遣胡烈、田續、龐會(龐德的兒子)等追趕姜維。


此時,蜀漢後主劉禪驚恐害怕得要命,慌了手腳,趕忙再次召集群臣商議對策~!


司馬昭力排眾議實施滅蜀計劃,劉禪卻因為一件事,丟掉了戰略要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興替 的精彩文章:

司馬師當權時,司馬昭又在做什麼?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TAG:知興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