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此美的陽台,據說每一個都有故事

如此美的陽台,據說每一個都有故事

這裡的陽台

望得見240公里外海拔7556米的雪山

這裡的庭院

裝下了2300多年繁花似錦芙蓉城

……

GIF

「有一種生活美學叫成都」——「最美成都范兒」城市生活美學公益大評選第一季「尋找成都最美陽台」活動受到市民廣泛關注,不僅紛紛參與報名,還推薦了不少身邊的「最美陽台」。這些陽台或是學校的陽台,或是小區公共陽台,或是辦公室的陽台,在打理下都是這座城市的一道美麗風景。

一方小陽台

變身「立體陽台」

家住成華區的南芳蘭是一位辦公室職員,今年45歲,非常喜歡種植花草,在她家陽台上種植了多肉、矮牽牛、海棠、月季、繡球、天竺葵等多種植物。「我家陽台大概有8-9平方米,空間有限,我就採用了立體化的方式,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讓空間顯得寬敞,還要滿足植物的生長需要。」南芳蘭說。

南芳蘭介紹,她家陽台上的花分為三層。最下面一層,從陽台玻璃下面增加了一個10厘米寬的護欄,這就要求花盆不能太多,也不能太重,用吊鉤釣下去的,只能放一些小點的花草;第二層掛在陽台邊上,基本都是垂吊植物;第三層則是在陽台邊上安裝了花架或者掛鉤式花籃。

因為住在二樓,為了讓每一盆花都能曬到太陽。南芳蘭把花都放在外面,特別大型植物就放在陽台裡面。她告訴記者,每當春天看著花卉盛開,蝴蝶、蜜蜂尋香而來,感覺非常愜意。周末,她會端一杯茶、拿一本書,靜靜地坐在陽台上,「每天早晚去陽台上澆澆水、鬆鬆土,摸摸這盆、搬搬那盆,對我而言都是享受。」

打造陽台16年

種了200多棵植物

早晨7點,65歲的許新建就開始打理自家的陽台,「我跟這個陽台已經相處了16年,打理陽台已經是我生活的一部分。」許新建說。他的陽台上種了海棠、玫瑰、繡球等50多種、200多棵(株)植物。

「我所嚮往的生活就是月月有花開,四季綠常在。」許新建笑著說,自己在選擇植物時,喜歡選自然樸素的植物,「這類植物更貼近於我們的生活,既可以美化社區環境,又可以調節鄰裡間的關係。」在種植植物的過程中,許新建充分利用陽台的空間,專門在牆壁立面上固定了花盆,種植了蘭花等,在牆邊則種上了灌木類植物。

追尋記憶 將陽台取名「啾鳴」

作為土生土長的成都人,高女士喜歡泡茶館。在她的記憶里,小時候只要父母有時間,就會帶她去當時少城公園的鶴鳴茶社。「只要一出太陽,茶館裡就擺滿了椅子,老人們打牌、掏耳朵,還有一些人看書、打瞌睡,眯起眼消磨大把時間,我覺得這就是最幸福的時刻。」她說,人們到了茶館,將所有煩惱拋擲腦後,曬著太陽、享受舒適安逸,成都人樂觀的性格和對生活的熱愛深深地觸動著她。在她記憶里,這就是最成都最市井的存在,是兒時最深刻的記憶。

「很多朋友到陽台上,坐在椅子上、喝著茶,就感覺好像到了老茶館。」她說,為了致敬鶴鳴茶館,她還將陽台取名為「啾鳴」。「啾,就是鳥叫的聲音,我也希望我們家的陽台四季常青、百鳥爭鳴。」

家中有座「城市綠島」

懷念田園生活 陽台種了50盆花

家住高新區天辰路附近的游忠琴,有座4層高的小樓,她家的陽台常被周圍的上班族羨慕。她家的陽台有18平方米,種了50盆花,有樹樁盆景、蘭花、君子蘭、三角梅等,另外還種了辣椒、茄子。

游忠琴回憶,20多年前,他們家是一個四合院,院子里種滿了各種花和水果,一到花開或收穫的季節,孩子們就特別高興。在進行城中村改造以後,游忠琴時常懷念那時的田園生活,所以在修建房子時,特意留了一個陽台來種花草。

別人家的美陽台

房前屋後綠意盎然 忍不住推薦

「那不是我家陽台,但我一看到就被驚艷到了。」張民浩是高新區晨風社區的工作人員,一天被金色海倫小區進門處一樓的一戶人家的陽台吸引,隨即,他拍了3張照片上傳到「尋找成都最美陽台」報名後台,「希望我們的城市能多一些欣賞美、發現美的眼睛,也多一些製造美的人。」

「沒想到不但花很美,種花的人也很善良。」張民浩告訴記者,六七月是植物最為繁茂的時候,陽台就像一把綠色的畫筆,將房前屋後塗抹上綠色,給人的心也塗上了綠色。

每個陽台都有自己的故事,晚妹再給大家看一波我們後台收到的美照吧,這些陽台又有什麼樣的故事呢?

END

編輯:張曉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成都晚報 的精彩文章:

雙腿截肢,43年5次挑戰…69歲的夏伯渝終於登頂珠峰
公開挑釁英烈保護法!「暴走漫畫」侮辱董存瑞、葉挺等烈士 主編王尼瑪微博反省致歉

TAG:成都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