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為何受持一句經文,就能有無量無邊的福德?

為何受持一句經文,就能有無量無邊的福德?

人生是道場,經歷就是修行。

成長跟成熟是我們需要去分清的兩個不同的階段。我們在沒畢業之前,屬於成長階段。在成長階段我們像海綿一樣,接納所有的信息,這也是為什麼孟母三遷的原因。就是因為有不正確的信息,會變成你的個性。因為你沒有能力去辨別信息,你是塊海綿,好水壞水都吸進來了,所以環境對我們特別重要。

但成熟則不一樣,成長階段是吸納之時,而成熟階段是消化知識、運用知識。所以從這一點上來說,成長階段是每個人都需要以不同的努力做加法,而成熟階段是每個階段都要明白自己需要去做什麼。成長階段是學習,不斷地學習。中國人的學習方式是」讀書不求甚解「,就像牛在外面吃草,不斷地吃,也不管消化不消化,不斷地吃。但成熟階段,類似於牛在牛棚裡面,沒事兒嘴巴裡面在嚼吧嚼吧,反芻、咀嚼、消化。

知識的積累和知識的運用是不一樣的。知識的積累,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做加法,是要多,博學。而在成熟階段,是要做減法。這一點《金剛經》上說得很明確,說:」若人能受持一句偈等,是人福德無量無邊」。念一句話,就有無量無邊的福德,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就是你會運用,哪怕是運用一句話,也比能夠記住經文要重要得多得多。

實際上就是要做成熟的減法,少得不能再少的唯一的這件事情。所以學佛對於大家來說,把你能熟知的、熟悉的、懂得的傳統文化當中的一句話,當成你的座右銘,去練習一年,至少三個月。然後你對這句話的理解就不一樣。

因為我們平常學的很多,經常有人講:師父啊,這個經我一天念幾遍好呀?我早上念《金剛經》,晚上念《彌陀經》,我還加個《地藏經》,沒事兒還念念《法華經》。他的修行都是在做加法,對知識的吸納來說是好的。可是三年以後,他不是腦子更清楚了,他是腦子更漿糊了,越來越糊塗。因為他沒有辦法從中找到修行的方法,而《金剛經》提出來的基本修行原則就是,你懂很多沒有關係,但是做只能做一點。這也是為什麼要一門深入的原因。一門深入,觸類旁通;觸類旁通,一門深入,是相輔相成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玄奘大師 的精彩文章:

修行是一個凈化自己的過程!
八關齋戒在自家佛前自受可以嗎?

TAG:玄奘大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