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鄧超致歉孫儷:你離得開男人,男人就離不開你

鄧超致歉孫儷:你離得開男人,男人就離不開你

鄧超致歉孫儷:你離得開男人,男人就離不開你


女人們最終都要學會,把期待從男人身上收回,放在自己身上。

文 | Zoe

知乎上有個話題:女人太依賴你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網友回答:

? 不停給你打電話...你離開一下去倒杯水她們也能哭出來;

? 你翻翻手機她們就覺得自己被冷落了;

? 你朋友聚個會不帶她就懷疑你出軌了,會非常傷心,又打又鬧;

? 就像是夏天剛跑完步滿頭大汗的時候,突然掄過來了一塊燙毛巾,並且還拿不掉!

? 感覺多了一個孩子……

鄧超致歉孫儷:你離得開男人,男人就離不開你

之前網上有個女人發帖說 :因為過於依賴老公,導致慢慢喪失了自己的社交圈,老公加個班,她整個人就很煩躁。討厭自己太依賴,但又不知道該怎麼辦?

鄧超致歉孫儷:你離得開男人,男人就離不開你

有這種「老公依賴症」的人,不只她一個。

「我感冒了,你就應該放下工作、放下一切來照顧我。」

「我跟你在一起,你就要包容我的喜怒哀樂,一切情緒。」

「既然選擇和我在一起,就要接受我所有的一切,無條件滿足我,不然你就是不愛我。」

但是,這樣的依賴不是愛,是負債,總有一天,你需要還。

我們最大的問題,是把一切個人期望都寄托在對方身上,但是,沒有一個人可以成功地滿足我們的全部需要。

鄧超致歉孫儷:你離得開男人,男人就離不開你

成年人的愛,要「知分寸」

曾獲諾貝爾文學獎的英國女作家多麗絲·萊辛在《十九號房間》這本書中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對夫妻,關係很好、豐衣足食,各自有各自的愛好。有一天,妻子突然提出來想擁有一間自己的房間;丈夫同意了,在二樓給妻子收拾了一間房。但不知不覺,丈夫和孩子經常在那間房進進出出,那間房成了另一個客廳。妻子感覺很不舒服,就在離家很遠的一個廉價酒店租了一間房。偶爾會一個人在那間房待幾個小時,不做任何事情,那是她最幸福的一刻。


紀伯倫曾說:「耳鬢廝磨中為彼此留出一些空隙,讓天堂之風在你們中間起舞。彼此相愛,但是不要讓愛成為桎梏:讓愛成為波濤洶湧的大海,在你們靈魂的海岸間奔流。」

鄧超致歉孫儷:你離得開男人,男人就離不開你

劉若英40多歲結婚,記者問她關於婚姻生活時,她說他們夫妻之間經常是大半個月都見不到面,但是感情卻有增無減。她還透露,進入婚姻狀態她也擁有自己的獨立書房以及獨自做一些事情的權利,丈夫並不干涉。

這就是夫妻相處的最好的狀態,尊重彼此的意願、喜好和選擇,即便在婚姻中,也能擁有按照自己的想法活著的自由。

大部分男女關係走向瓦解,都不是因為愛得不夠,而是期待對方成為自己生命的中心。

對方沒有一絲喘氣的機會,彼此之間經常產生摩擦,結果只能是遺憾結束。

很多年前看過的一句話,至今還清晰記得:「Time is fast,you make it slow。Time is hard,you make it soft。」時光本無情,卻因你而綿長;歲月雖艱辛,卻因你而溫柔。

我們深情但不依賴,情至濃處,沉默亦是告白。

鄧超致歉孫儷:你離得開男人,男人就離不開你

有的人,一輩子只撕一次逼,那就是離婚

在論壇上看見婚後幾年吐槽老公、吐槽公婆、吐槽媳婦、吐槽岳父母的。大多的說辭都是:我那麼掏心掏肺的付出,不計回報,結果他們竟然如此理所當然的享受著我給的一切。

現實是被吐槽的那方可能做事的態度並沒有改變,而是付出的一方突然醒悟了。

人性本就是自私的,當走入婚姻時愛情所帶的奉獻精神一點點褪盡,私慾被放大,心理就會失衡:

「為什麼我要付出這麼多,為什麼我要成為你想讓我成為的人?」

當一個人產生了這樣的疑問,之前所有不情願的付出都會轉化成內心不快的砝碼。

所以,很多男人、女人,一輩子只撕一次逼,那就是離婚。

鄧超致歉孫儷:你離得開男人,男人就離不開你

曾經有個朋友,結婚後就沒有上班,一直在家裡做全職太太,看韓劇,打牌,看八卦小說。

五年,已經創業得有模有樣的老公,看本歷史書想要交流,老婆只能聊偶像劇;回家聊聊上班遇到的事兒,老婆完全聽不懂只說一句:「那就別幹了唄!」

說得好容易,別幹了,誰來養家,誰來養你?

她和老公話題原來越少,果然不久就發現他有了外遇,她提出離婚,老公欣然答應,結果在財產分配上有了分歧。

老公甩出一句: 結婚七年,你除了自己娛樂,家裡的哪分錢是你賺的,你怎麼好意思來爭?

聽完這話的老婆,可想而知有多絕望。

張愛玲說過:無條件的愛是可欽佩的——唯一的危險就是,遲早理想要撞著了現實,每每使他們倒抽一口涼氣,把心漸漸冷了。

鄧超致歉孫儷:你離得開男人,男人就離不開你

當女人失去了獨活力,你的世界就隨時可能崩塌

婚姻中,依賴不是問題,過度依賴才是問題。


心理學家Robert F. Bornstein這麼描述適度依賴:「適度依賴指的是,融合了親密感和自主感,在依靠他人的同時,仍保有強大的自我意識。但同時,適度依賴的人在需要時,也會很願意請求別人的幫助,而不會因為求助覺得自責。」

成年人的依賴需求有三種:

1. 愛的依賴:喜歡被人喜歡、被人支持

這類人會因為有彼此依賴的人感到幸福,一旦沒有,他們就容易陷入孤獨、寂寞之中。

一段關係結束後,為了躲避孤獨,就很容易隨便找個人來填補空缺。

2. 可利用式依賴:看重良好的人際關係

為了維持關係,他們更在乎別人的需求,會犧牲自己的意願迎合他人;這種討好心理可能會導致自己的生活陷入混亂,因為忽視了自身的需求。

他們才是依賴感更強烈的一方:他們需要那個對象接受自己的討好。

3.順從式依賴 :沒什麼主見,希望別人替自己做選擇,自己的決定經常被別人影響

有這種依賴感的人常常有種不安感,總是渴望依附別人;在親密關係之中,總是擔心被拋棄;潛意識渴望著對方替自己承擔人生選擇的責任。

這3種依賴可能在有些人身上同時出現,當這些依賴在一個人身上表現得較為明顯時,這個人很可能就是過度依賴。

馮紹峰和倪妮演過一個電影《我想和你好好的》。電影講述了一對情侶在北京的相遇,相知,相愛以及最後無奈分手的故事。

初遇時,互有想法、產生火花、乾柴烈火,可越到後來,女孩在感情上越來越依賴這個男孩。

三更半夜不睡覺逼著男人問「你愛我嗎?」

鄧超致歉孫儷:你離得開男人,男人就離不開你

鄧超致歉孫儷:你離得開男人,男人就離不開你

翻電話簿、突然襲擊、吵架的時候以死相逼,手裡攥著酒瓶以命相挾,甚至在家安裝了監視設備...

鄧超致歉孫儷:你離得開男人,男人就離不開你

依賴者的情緒情感、生活完全受制於他人,別人的情感與判斷,決定了他們的喜怒哀樂。

過度依賴對方的人,潛台詞彷彿在說:我們關係好不好全看你了——就彷彿他們之間情感鏈接的保持,全都取決於對方的行動和選擇。

鄧超致歉孫儷:你離得開男人,男人就離不開你

最後,為了留下男生,大街上扒光了男生的衣服和鞋子,卻依然沒有阻擋他的離開。

女主哭著對男主說:「我控制不了自己,其實我從第一天就知道我們會是這個結局。」

過度依賴的愛情由焦慮型依戀和「我一個人不行」的劇本驅動,結果就是令人窒息的愛情模式——充滿控制和緊張感,哪怕是最相愛的人,最終都會疏遠。

很多女人相信,我為家付出那麼多,如果對方想離開我,他就會很內疚,於是就不會離開我。

而事實是,內疚感是人類最不願意承受的感覺。

這種壓力讓很多男人寧可「剔骨還肉」,凈身出戶,也要離開這段感情。

鄧超致歉孫儷:你離得開男人,男人就離不開你

獨立,才是女人獲得高級情感的最大資本

就算老公願意說「我養你」,一個有覺知的女人也應該把它翻譯成:「是讓我們有時間在自己喜歡的事上精進自己,而不是成天睡懶覺刷劇打牌。」

婚姻是兩個陌生人結伴而行,進步快的那個人,總會甩掉那個原地踏步的人;因為人本能都是希望更多地探求生活的外延和內涵。

並非一定要齊頭並進,但起碼要在原先各自的基礎上有進步,工作、生活、愛好,總歸要有一樣。

畢竟,誰都喜歡跟有趣的靈魂在一起。

一個人終其一生如果不靠自己的雙手,去創造一點價值,不靠自己的雙腳,去丈量一下世界,活著又有什麼意義,情感里又有什麼底氣。

鄧超致歉孫儷:你離得開男人,男人就離不開你

最近看到一則消息 : 鄧超記錯了結婚紀念日。

這還得了,放在依賴症女人身上,一定是把這種事轉化成了「他不愛我,紀念日都記錯了!」

可娘娘孫儷的表現著實讓人點贊,先是轉發了鄧超的微博以示日常吐槽;

然後又在鄧超的微博下留言,調侃鄧超剛過40歲生日,人到中年難免慌張。

鄧超致歉孫儷:你離得開男人,男人就離不開你

一個錯誤,一場尷尬,到最後變成了讓人羨慕的夫妻間的體貼與默契。

只有在婚姻里相愛,且各自獨立的兩個人,才能把這種烏龍當作笑料。

枝裕和的電影《幻之光》里的有一句話:

「一隻站在樹上的鳥兒,從來不會害怕樹枝斷裂,因為它相信的不是樹枝,而是它自己的翅膀。」

這句話同樣適用於婚姻,不要去抱怨樹枝,而要相信自己的翅膀。

不要依賴男人來養活你,那就像病人依賴呼吸機而存活。

法國女演員於佩爾說:「精神世界豐富的人,不需要婚姻,連艷遇都不需要。」

一個人最好的伴侶不是別人,而是自己的心,尊重自己的感受,才能得到更有尊嚴的愛。

我沒有你也可以活,你沒有我也可以過得很好。

外部世界變幻莫測,人性玄奧幽深,身邊人來人往;女人們最終都要學會,把期待從男人身上收回,放在自己身上。

那時,你才能擁有自由,想怎麼活就怎麼活!

—— 心有助,不孤獨——

-作者-Zoe,心之助簽約作者,出版人,專註女性情感、青少年成長心理研究,溫暖而充滿正能量的快活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