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金戈鐵馬,契丹王朝的黃金瑰寶

金戈鐵馬,契丹王朝的黃金瑰寶

柏木嵌銀鎏金獸紋弓囊 弓囊為柏木製,扁體,系以兩塊半張弓拼合而成,膠合緊密,相當厚實穩固。弓身留有曲邊凹槽,嵌合銀鎏鏨金片裝飾,曲側外釘有二扣環,環耳銀鎏金片延伸銲合另花瓣形片固定於弓囊上。木囊表面另作修平打磨』觸感光滑,局部尚見浮雕如意雲紋點綴,器形線條流暢,作工精美講究。

弓身雙面銀板上僅酌以鎏金處理主紋飾,同鏨四種瑞獸,姿態各異其趣,或卧、或爬、或奔丶或走的穿梭叢草間,帶有濃厚草原氣息。未鎏金之魚子紋處,因年代已久,銀色氧化成深褐色,相櫬之下使得鎏金部分更為耀眼』亦不難想像當時金銀輝映的燦爛華貴。

弓囊埠同樣也以銀鎏金板包覆鏨紋,兩相呼應。整器包金及構圖皆善用餘白技巧,對稱中見豐富層次,足見工匠審美水平。使用上,弓囊環耳用以穿掛,行間可懸掛腰間蹀躞帶上,或馬上騎乘背負

契丹人為騎射民族,此弓囊具有狩獵的實用意義,亦有貴族器品奢華的裝飾意味,同時強調 了契丹人尚武、善戰的特徵,極富游牧民族特色。

執壺口呈管狀,直頸,斜短流,寬屑微折,瓜樓形覆、青胎』銅皮鎏金飾片包覆全壺,通體鏤鏨草葉紋,肩與頸處紐繩形把手,器形飽滿,富有張力

仔細觀察可以發現飾片分為頸、嘴、肩及上腹、下腹四片包覆全壺。腹上蕉葉圈紋相接處,見有數個上下扣折薄片、折片應作長條,由內向外凹折,可加強連接固定使用,此扣環形制歷來未見,為本執壺特殊之處。

執壺的出現始於隋代,多是作為酌酒,注茶的容器,至唐五代時已經普及,並盛行於遼和北宋。遼代執壺式樣繁多,常見者可分為三類:中原式的帶柄執壺、契丹形式的盤口長頸無柄注壺以及動物形壺身的異形壺1,而本執壺則屬第一類的中原式帶柄執壺,如為飲酒通常會搭配盛熱水的溫碗,予以溫酒。

白釉鼓腹包金鏤鏨花葉紋金蓋罐,此器掀蓋時,罐裡仍留有濃郁的柏木香氣,榮繞飄逸,塞蓋的巧妙設計,讓時至今日的「千年沉香」仍傳頌不遺,相當震撼驚人。

柏木包金蓋,蓋頂隆起,無鈕,子口似塞。灰白色胎體,施白釉,罐鼓腹,直頜扣金口,斜肩,略帶卷唇,具圈足,表面經久帶有磨痕,器形素雅,但著墨於蓋口,包金鏤鏨草葉紋保有遼式貫有的奢華風氣。肩部兀起一圈棱以分格器腹,胎體隱約可見環紋的拉壞工痕』製作率性簡略,是契丹草原民族風格的一種反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古君 的精彩文章:

當這些舉世聞名的雕塑換上彩裝,著實看的心一跳
清乾隆時期,一位英國畫家隨使團來華,用畫筆畫下當時的中國

TAG:藝古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