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主打

主打

主打

《悲劇之死》

作者:喬治·斯坦納

版本:浙江工商大學出版社 2018年2月

曾經,《安提戈涅》、《李爾王》、《費德爾》這些悲劇意味著人類心智中最純潔而複雜的部分,意味著凈化靈魂的藝術形式,然而,為何到了20世紀,悲劇的話語、主題、人物開始變得模糊不清?「悲劇已死」,美國當代著名的文藝批評家喬治·斯坦納在這本書中提出了這個大膽的命題——而非結論。通過對浪漫主義悲劇以及現代悲劇作家的研究,斯坦納認為,浪漫主義從文學內部對悲劇造成了衝擊。儘管所有浪漫主義作家的內心都懷揣復興悲劇的偉大夢想,但在閱讀契訶夫或布萊希特的作品時,對它們精神性的考量卻不得不遊離在悲劇之外。而現代派作家使用的語言更是造成了戲劇和傳統社會的決裂。

在文本之外,20世紀的外部環境也促進了悲劇的死亡。喬治·斯坦納是一位深受大屠殺影響的文藝批評家,他所見證的世俗悲劇與現實罪惡讓他對所謂文學的精神凈化產生了高度質疑,正如他在另一部著作《語言與沉默》中所言,我們不能輕描淡寫地說集中營里的管理者讀不好里爾克,「這是遁詞,事實上,他可能讀得很好」。世界的暴行徹底顛覆了人們對待悲劇與文藝的價值觀,以此為出發點的斯坦納將貝克特所代表的荒誕派戲劇從悲劇中剔除,那些不行動的人在他眼裡屬於滑稽而非悲劇。在《悲劇之死》結束時,斯坦納從內容和技術上重申了自己的觀點:悲劇確實死了;儘管在技術上它還在延續;它有可能在未來複活。但很明顯,斯坦納對此並不樂觀。(宮照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