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尹鴻:中國電影明晃晃的「月亮背面」藏著陰暗與隱憂

尹鴻:中國電影明晃晃的「月亮背面」藏著陰暗與隱憂

月亮背面的陰影

中國電影,可以說形勢一派大好,不是小好。全球坐二望一的電影市場,全球數一數二的電影產量,全球最多的銀幕數量而且3D銀幕、大銀幕和數字化銀幕比例最高,全球增長速度最快的大票倉,《戰狼2》創造的全球單一市場最高票房紀錄。無數的中國電影節不僅開在國內,甚至還開遍了五洲四洋……的確,全面的市場化改革所激發的中國電影的巨大活力是有目共睹、毋庸諱言的。但與此同時,人們仍然會發現在孔雀的美麗羽毛之後,在明晃晃的月亮背後,還存在著不少陰暗、隱憂和問題。無論是普通觀眾,還是行業內部,也都常常在各種場合對這些問題提出批評。

歸納起來,這些問題不外乎:

第一, 國產電影的質量和數量嚴重不平衡,爛片太多好片稀缺;

第二, 國產影片在市場上能得到良性商業回報的比例很低,但是不掙錢卻並不影響電影產量的居高不下;

第三, 全中國有全球最大的電影教育規模,年年報考影視專業的人汗牛充棟,但「人才、人才、還是人才」卻成為中國電影行業最大的軟肋;

第四, 電影行業宏觀態勢欣欣向榮,但是每一個具體的電影項目卻都是如臨深淵、如履薄冰,風險大到誰都無法高枕無憂;

第五, 電影過度依賴電影票房,後影院市場仍然小得可憐,電影的品牌影響和版權效益遠遠沒有達到好萊塢電影70%以上的收入總佔比;

第六, 電影行業上下游之間,經常相互指責、互相埋怨,編劇怪導演,導演怪出品人,出品人怪投資方,投資方怪院線,院線怪票房平台,票房平台怪發行,發行怪電影,各說各的理,最後似乎就誰也沒有理……

這些問題,在媒體的報道中,在論壇的主題中,都是常見的老問題。

癥候背後的四大病根

其實,發現以上這些問題並不難,難的是發現這些問題為什麼會出現,找出問題背後的問題。然後,才能找到解決這些問題的方向、路徑和方法,讓問題逐漸不成問題。如果從這樣的角度來考察當下的中國電影,我們就會意識到,中國電影出現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還是在於中國電影產業結構不合理,產業鏈不完善,產業規則尚未確立,產業對外界影響的抗衡能力太弱。

第一, 電影結構高度分散,行業秩序難以建立。

中國電影產業最大的困境就是產業結構的不合理,體現為企業過度分散,形成過度競爭的格局。電影行業的小企業多如牛毛,品牌性企業卻很稀少,領導型企業幾乎沒有。上游一次性生產的製片公司比比皆是,下游的電影院線40多條,而且在同一城市就可能有二三十條院線同台競爭。卧榻之旁一堆他人鼾睡,整個行業就都處在惡性競爭的壓力之下,惶惶不可終日。

於是,企業和創作生產者往往容易急功近利,有時甚至會不擇手段。這就導致全行業很少有那種有定力、有耐心、有格局、有前瞻性的優質企業和創作生產者。大家都是打一槍換一個地方,飢不擇食、寒不擇衣。這種狀態,對電影質量、品質當然會產生巨大影響。優質作品的出現常常就成為可遇而不可求的低概率事件了。

第二, 過度競爭帶來行業生產創作要素的供不應求。

這種過度競爭還導致電影行業的創作生產要素的高消耗、低供給。為了減少在過度競爭中的風險和提升獲得市場空間的機會,大家都拚命高價爭搶那些具有商業價值的生產創作要素,而很少有企業願意「為未來投資」,去發現新人、培養新人、使用新人,於是就導致了供求關係的失衡。大家都願意選擇現成的商業元素而不去培養新興的商業元素,天價片酬的出現就不可避免。不僅明星價格瘋長,名導演、名編劇的價格也是直線上升。

與此同時,由於投資者的推動使得這些「高價」要素更加快速地投入到影片生產的流通過程中,有的明星只能用一周或半個月的周期拍一部電影,有的明星幾乎同時趕兩三個片場拍戲。在這種被資本牽引的創作狀態中,浮躁自然難免,甚至許多高價明星和導演自己也叫苦不迭,在最好和最貴之間費盡周折進行選擇。

第三, 行業缺乏能夠制定規則、執行規則的領導型企業。

行業分散、過度競爭,根本還是在於中國電影行業缺乏像好萊塢的迪斯尼、派拉蒙、華納兄弟、環球、福克斯、索尼這樣的傳媒和電影的領導型企業。美國之所以有全球最成熟和最強大的電影工業,就是因為這些在投資、生產和發行全產業鏈條上的領導型企業成為產業的核心。大量的獨立塢(好萊塢擁有股權的獨立製作公司)、獨立製片公司和相關技術、服務企業圍繞著他們,構成了完整的工業體系和相對公平的商業體系。

但目前中國的電影行業卻是各自為政、四分五裂,無法形成有約束力的行業規則,導致行業亂象叢生,糾紛不斷,而且行業外的力量,無論是資本的力量還是其他權力的力量,都能輕易攪動整個行業。這些年的熱錢進入、互聯網企業的影響、資本槓桿的撬動等等,都表明電影行業門檻太低,抵抗外力的能力則微乎其微。

第四, 電影產業各發展環節之間出現了嚴重的不平衡。

電影產業鏈條上,大部分環節都高度分散、過度競爭,但只有一個環節實現了寡頭壟斷,這就是線上票務平台。這一環節,由於風險相對較低,又需要技術平台的支持,還處在電影上下游的咽喉位置,近年來在互聯網企業和資本的推動下,快速發展並通過資本博弈很快形成了2+N的寡頭格局,如今影院售票的約80%由票務平台完成,而其中的70%以上由兩家平台佔有。當高度分散的電影生產環節與數千家影院、四十多條院線依賴這一平台的時候,寡頭壟斷帶來的不公平交易的風險就會大大提高。在市場規律的推動下,店大欺客、坐地起價,收了服務費再收票補,最後還壟斷髮行、控制電影信息傳播通道……這些現象,是企業逐利的必然產物,僅僅靠道德說教和良心發現是很難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

工業體系不僅僅是高新技術和重工業

行業分散、過度競爭、領導型企業匱乏、產業環節發展不平衡四大病症,才是國產電影數量多質量低、急功近利、天價片酬、市場失范等亂象的根本原因。應該說,這些問題的出現,與產業結構調整和行業規範形成跟不上中國電影高速發展的步伐相關,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中國電影「發展中」的必然現象。但是,我們更應該未雨綢繆亡羊補牢,將中國電影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影響降到更低,推動中國電影不僅走得更快,而且走得更好。

第一,各主要的電影企業、有影響力的電影人應該儘快達成行業規範的共識,建立真正的行業共同體組織。在行業領導型企業沒有出現之前,應該加強行業協會、行業組織制定規則、執行規則的能力。行業組織要對成員提供權利和義務對等的約束,並且讓這種約束具有法律效應,這樣才能真正起到協調、協商、管理、規範的作用。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電影行業需要規則和執行規則,才能保證其健康發展。在這方面,美國的電影協會、導演工會、演員工會、經紀人組織等都發揮了重要作用,而這種作用的發揮也依賴於電影行業主要企業的支持、擁護和參與。行業組織的專業化、規範化、賦權化,是電影企業共同的義務。

第二,政府應該以知識產權法、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等相關市場經濟的法律體系和電影促進法為基礎,加強對電影行業市場經濟行為的合法性監管。如今電影行業的許多糾紛,都缺乏法律解決的途徑和意識,往往停留在輿論層面上的相互指責,交易過程的潛規則更是層出不窮。政府和企業都應該利用法律手段,堅決打擊不正當競爭、行業壟斷、商業欺詐、侵害知識產權、違反合同約定等違法行為,使電影商業行為符合市場經濟秩序,保障電影相關利益方的合法權益。

第三,政府、行業協會應該廣泛聽取利益相關者的意見,參照國際成熟的行業規範,制定相應的電影行業指導意見、指導標準,以利於各行業協會和企業、個人在爭取權益時作為參照。目前這種「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局面,究其原因還是我們缺少比較科學、理性的參照系。

第四,大力發展電影相關服務業,提升電影行業的專業水平。中國電影仍然處在粗放發展狀態,特別是一些中小公司、單片生產發行企業更是缺乏專業操作能力。中國應該大力發展專業的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投融資公司,使電影的相關業務更加專業化。至少將來行業外的投資,需要通過專業的投融資平台來進行,這樣才既能減少投資者的風險,也能避免外來投資的攪局後果。讓專業的人來干專業的事,中國電影行業才能成為專業的行業,而不是什麼人、什麼錢、什麼企業都可以來這裡呼風喚雨的。

只有在以上這些條件不斷完善的情況下,中國電影產業才能按照市場規律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形成真正的領導型企業,並且讓領導型企業與大量的獨立企業、關聯企業能夠和諧共存、相互依賴,公平經營、良性競爭,最終形成真正的中國大電影產業。

我們一直在推動電影工業化,但許多人都把電影工業化理解為電影的重工業化、高新技術化。其實,工業化最核心的問題,是工業體系的完備和產業鏈條的良性。從縱向的投融資、創作生產、發行、放映、版權銷售和轉讓全鏈條,到橫向的跨媒體融合、品牌管理、國際貿易、跨行業協作等,都需要行業的標準、規則、流程、共識和執行手段。只有這樣,中國才能有電影的品牌企業、品牌產業,電影企業和電影人才能更加專心致志地進行創作,如同美國電影協會(MPAA)在「自我介紹」中所說的那樣,「我們是全球影視工業的聲音,一個處在創新、想像、創意交匯點上的講故事者的共同體。」中國電影行業也應該成為這樣一個共同體:創作更多更好的被觀眾、被世界所共享的影像故事——而不僅僅是成為票房黑馬、票房冠軍、票房贏家。商業的成功是一個市場結果,而把創新、創意、想像融為一體的好故事講給觀眾聽,才是電影行業最崇高的使命和榮譽。

文| 尹鴻

本文刊載於20180518《北京青年報》B6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青藝評 的精彩文章:

他描述的人類思想史如此與眾不同
大導們哪,您確實把觀眾逗笑了,可這真的有意思嗎?

TAG:北青藝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