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日本電影的符號性人物

日本電影的符號性人物

2018年6月6日是是枝裕和(1962年6月6日-)五十六歲生日,他出生於日本東京清瀨市,日本電影導演、編劇、製作人,畢業於早稻田大學。

1995年首次執導了改編自宮本輝小說的電影作品《幻之光》獲得威尼斯電影節的競賽入圍以及其他電影節獎項,開啟了劇情片創作之途。

接下來的兩部長片作品《下一站,天國》(1998)、《距離》(2001)都是偏實驗色彩的電影。

2004年,柳樂優彌憑藉《無人知曉》中令人心碎的表演,戰勝了包括《2046》中的梁朝偉等其他競爭對手,成為最年輕的戛納電影節影帝。

2006年,是枝裕和拍攝《花之武者》,是古裝+喜劇的反武士道片,顛覆了是枝裕和[5]一直以來的創作風格。

2008年的《步履不停》是是枝裕和最成熟、最巔峰的作品,也是是枝裕和影片風格和主題哲學最好偶的總結概括。

2013年,憑藉劇情片《如父如子》入圍第37屆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導演獎,並奪得戛納評委會特別獎,日本奧斯卡獲得最佳作品、最佳導演。

2015年的家庭親情電影《海街日記》獲得西班牙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觀眾選擇獎,橫濱電影節獲得了作品獎、導演獎。

2018年是枝裕和憑《小偷家族》摘得第71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趙剛講電影 的精彩文章:

賈樟柯:「只要看五分鐘,就會被這部電影打動」

TAG:趙剛講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