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力壓京深杭登頂新零售之都,「出不了馬雲」的上海終雪前恥?

力壓京深杭登頂新零售之都,「出不了馬雲」的上海終雪前恥?

商超時代,零售聖地遠在本頓維爾小鎮

電商時代,零售圓心在杭州和西雅圖

新零售時代,上海登頂新零售之都

從中國現代商業起源地,到新零售之都

這不是逆襲,這是回歸。

「上海為什麼出不了馬雲?」10年前,時任上海市委書記的俞正聲,在兩會上發問,在座者一片沉默,沒人知道正確答案。

接下來的10年,是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時代,風頭無兩的BATM還有TMD,都與上海無緣。

上海沒出馬雲,可能是之前上海不那麼需要馬雲——在中國城市GDP的排行榜上,上海始終高居榜首。

但北京和上海GDP的差距越來小了:1980年,上海相當於2.3個北京。2017年,北京28000億元,上海30133億元,上海僅相當於1.08個北京。

還好,錯過互聯網風口的上海,如今摘下了「新零售之都」的王冠,北京、深圳等緊隨其後。

馬雲和上海曾經擦肩而過,但新零售的首倡者阿里和新零售之都上海,終償所願,擁抱了彼此。

錯過互聯網的上海,到底是如何後來者居上,登頂「新零售之都」的?

新零售之都爭奪戰,在馬雲提出新零售的概念之後,開始打響。

在今年年初的地方兩會上,福州率先把「新零售之都」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支持阿里巴巴盒馬鮮生、永輝超級物種、泰禾大有碼頭等新零售業態發展,打造全國知名的新零售之都。」

接下來是西安,陝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書記王永康說,要加強與阿里新零售「八路大軍」對接,攜手打造全國示範的新零售之城。

而上海的「四大品牌」三年計劃中,其中一項就是「上海購物」,目標明確——到2020年,消費對經濟增長年均貢獻率保持在60%以上。

參戰者還有北京、深圳、廣州、杭州、成都、南京等等。

戰況雖然激烈,但戰績已經初現。

第三方的客觀報告,最有說服力。

南方都市報與DT財經相繼推出的「2018新零售之城指數排行榜」、「2018中國新零售之城發展報告」,不約而同,都把北上深杭列為中國「四大新零售之城」,其中,上海不出意外,連續登頂。

DT財經的報告顯示,新零售之都的決賽在京滬兩城之間展開。

最終,上海在佔據新零售指數70%得分組成的兩大指標——「企業活躍度」和「消費者參與度」方面,優勢超越了北京、杭州、深圳等消費升級重鎮。

比如,作為新零售標杆的盒馬鮮生,上海有15家盒馬門店,位居全國之首;5000家上海線下門店在天貓助力下,變身為線上線下融合的智慧門店;星巴克和耐克等等大牌在上海開出了首家新零售概念店;來自紐約的潮店、以及台灣、日本等的網紅店,很多都把中國首家概念店放在了上海,等等。

無需枚舉太多,城市——築牆為城,因市而聚,因消費而生的商業,是城市的起源,而城市又成為商業進化的最佳場景。

商超時代,零售的中心遠在美國阿肯色州北部的本頓維爾小鎮,那個只有2.5萬人口的小鎮,是沃爾瑪的總部,是零售行業心中的聖地。

電商時代,零售的中心,在中國的杭州和美國華盛頓州的西雅圖,分別誕生了阿里巴巴和亞馬遜。

而新零售時代,真正的新零售之都,就在中國的上海,它是中國現代商業的發源之地,在互聯網時代一度遭遇邊緣化,終於在今天成就了新零售的迦南之地。

這不是逆襲,這是回歸。

從互聯網的邊緣之地,到新零售的中心之城,為何上海能收復「失地」?

第一,從互聯網的「屌絲經濟」到新零售的「消費升級」,上海不差錢。

作為中國現代商業的發源之地,上海無論是經濟總量,還是人均收入,多年來一直高居榜首。

以GDP總量和增速來看,2017年,上海GDP30133.86億元,增長6.9%;北京GDP28000.4億元,增長6.7%。上海總量和增速均高於北京。

再從人均收入來看,去年上海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988元,北京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230元,上海略高。

尤為值得一提的數據,還有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去年,上海這一數據為11830.27億元,增長8.1%;而北京實現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575.4億元,增長5.2%,上海不僅總量更高,而且增速更快。

從各地統計數據看,上海成為2017年最能花錢的城市。

一句話,「上海不差錢」。

另外一方面,上海人的消費意願又比較強烈。上海是國際化的,每年上海承接的境外遊客,是北京的一倍多;上海是洋氣的、時尚的、優雅的、繁華的、小資的、商業氣息濃厚的。

在分析上海為何錯過互聯網紅利的文章中,無一例外,都認為屌絲氣息濃厚的草根互聯網創業在上海文化中不受追捧,但從互聯網升級到新零售,是從屌絲經濟到消費升級的進化——恰好對上了上海的調性。

儘管,京滬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小,但上海高居榜首的位置,可能還會穩定一段時間。牛津經濟研究院的預測說,到了2035年,上海將取代巴黎成為全球第五大城市,而北京緊隨其後位居第六。

因此,「不差錢」是上海成就新零售之都的經濟基礎。

這是地利。

第二,上海百年的商業沉澱。

去年2月,在阿里聯姻百聯的發布會上,馬雲解釋了為何要把阿里新零售重鎮布局在上海:」上海百聯是中國現代商業的模板,我們還記得在物質非常短缺的時代,全國人民都到上海來淘寶,上海是阿里零售業的祖師爺,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

馬雲所言,並非虛美的客套。

以線下零售業態分布為例,北京市的面積是上海的兩倍多,然而在零售業業態上,包括便利店、購物中心和集市的數量,上海比北京多了50%多、甚至1倍以上。

以星巴克為例,到2017年底,星巴克在上海的門店突破了600家,超過紐約,成為全球星巴克門店最多的城市。

線下商業設施的極為完備,反而抑制了對傳統電商的需求。

2017年的數據顯示,上海網上商店零售額1437.49億元,增長9.6%;北京網上零售額2371.4億元,增長10.9%。因此,在互聯網時代,北京電商的發達程度,把上海遠遠拋在了後面。

但是,當蝸居於線上的傳統電商,被線上線下融合的新零售所取代,上海完備的線下商業設施,就成了新零售的最佳試驗田,上海的新零售一騎絕塵,意料之外,但在情理之中。

而上海政府層面,亦借勢而為。上海的「四大品牌」戰略中的「上海購物」,其主幹內容,就包含新零售。

這是天時。

沒能出一個馬雲,是上海錯失互聯網的錐心之問。

但在新零售時代,中國新零售的首倡者和先驅者阿里主動擁抱了中國現代商業的發源地上海,互相成就了彼此。

上海和阿里,不是雙方的唯一選項,但絕對是最優選項。

1

新零售合作第一站落地上海:2017年,是阿里新零售元年,就在去年2月,阿里新零售的第一站在上海落地,第一個新零售戰略合作夥伴即為上海百聯集團。

對於整個中國商業的進化史來說,南京路和百聯是中國商業發展史的標杆。每年2億客流人次的南京路,大半產業都歸屬於百聯集團。

2

新零售標杆的起源地也在上海:新零售的概念首次提出,是在2016年10月的雲棲大會上,但盒馬對新零售的探索,甚至早於「新零售」概念的提出。

早在2016年1月,盒馬的首家門店就在上海低調開業——兩年過去,盒馬成為新零售的中國標杆,國際零售巨頭,比如亞馬遜、日本永旺、星巴克、可口可樂等公司高管,都曾前來盒馬參觀。

2017年8月,星巴克CEO舒爾茨到盒馬上海門店參觀,4個月後,星巴克與阿里聯手打造的新零售智慧門店就在上海正式開業。

盒馬在上海點起的新零售星星之火,如今已經燎原了大半個中國。

3

推動大牌品牌在上海首發,落地「全球買,全球賣」,助推「上海購物」三年計劃落地。

上海的四大品牌戰略中,關於「上海購物」部分,明確提出,「要推動更多國內外知名品牌在滬首發全球新品,引導境外消費迴流」,而天貓可以助力上海購物的大牌首發目標。

來自天貓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20萬品牌在天貓總共發布了1200萬種新品,超過100個品牌和天貓舉辦線上線下同步的超級品牌日,其中三成均選擇在上海舉辦。

2018年預計有150個品牌,參與線上線下同步的超級品牌日活動,預估將會有四成在上海舉辦,包括zara home、星巴克、奧利奧、oysho、中國移動、華為、嬌蘭、大疆等海內外核心大牌。

綜合來看,「上海購物」的「八大工程」 ,與阿里新零售八路大軍(天貓、盒馬、銀泰、口碑、餓了麽、菜鳥)等目標高度匹配,廟堂之高和江湖之遠,可以無縫銜接。

這是人和。

美國知名科技媒體Business Insider評論說:「阿里的未來超市盒馬鮮生要比美國領先數個光年,不僅可以實現面部支付,而且在30分鐘內送達。」

以阿里為代表的中國新零售,走在了世界前列,而在新零售時代,上海無疑就是中國的「本頓維爾」。

十年前「上海為何出不了馬雲」的追問和遺憾,就此也可得圓滿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砍柴網 的精彩文章:

連可口可樂都賣不出去了,百年可樂到底做錯了什麼?
小米等手機殼有毒物質超標,正視問題切莫因小失大

TAG:砍柴網 |